首頁>財經>

編者注:19家企業叫停NBA合作,李寧作為CBA戰略伙伴10月9日大漲近4%,有望乘著“國潮”提速業績。

作者:charlieH

一場由NBA休斯頓火箭隊總經理莫雷發表的有關涉港錯誤言論引發的效應仍在擴散,截止目前,已經有19家NBA中國合作伙伴宣佈暫停NBA合作,包括安踏體育、騰訊體育、咪咕視訊、德克士、瑞幸咖啡、康師傅冰紅茶、長虹、美菱、vivo、攜程、一嗨汽車、蒙牛、李寧等等。據悉中國目前已經成為NBA最大的海外市場,估算每年NBA聯盟從中國可獲得1.5至2億美元的淨利潤,可謂損失慘重。

不過另一邊廂,收到訊息刺激,與CBA(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有關的股票卻迎來大漲。除了粵巨集遠、浙江廣夏這些A股以外,港股市場最強當屬運動品牌李寧。作為CBA官方戰略合作伙伴,李寧在10月9日最高價達到25.65港元,創下9年以來新高,2019年以來的最大漲幅超過200%!

要知道恆生指數到目前為止,年漲幅為負數,也就是說李寧在2019年遠遠跑贏了大盤。李寧是由著名的“體操王子”李寧先生在1990年創立,歷經30個年頭的發展,為何在今年可以在資本市場上如此大的飛躍呢?

李寧的困境反轉

體操王子李寧在賽場上取得了無數的世界冠軍和奧運金牌,而這也為他在創辦品牌,快速成長為中國體育用品龍頭起了重要作用。在1990年至2003年期間,在李寧(第一任 CEO)和陳義紅(第二任 CEO)的帶領下,公司通過贊助亞運會、奧運會打響知名度,率先在全國廣泛建立特許專賣營銷體系。2001年張志勇出任公司第三任CEO,2002年確立品牌定位:“李寧,一切皆有可能”。

在2004年李寧正式登陸港交所,也是首家香港上市的內地運動用品企業。2006年李寧成為第一個出現在NBA賽場上的中國體育品牌,2008年全世界觀眾見證了李寧在空中行走,於鳥巢點燃北京奧運會主火炬。從經營上看,伴隨著品牌影響力加大,公司在這段時間裡面藉助經銷體系迅速擴張網點,營收也從18.8億元增長至94.79億元,淨利潤從1.33億元上升至11.08億元。

但是在2011年開始,李寧的營收利潤出現下滑,經營上逐漸陷入困境,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在繁榮的盛景之下,李寧繼續利用經銷商渠道大規模開店,巔峰之時全國李寧店面高達8000多家。但在這個時候,國際大牌耐克阿迪達斯開始衝擊一線市場,二三線又遇到以安踏為代表的晉江草根企業的崛起。

當時李寧強調體育精神和冠軍效應帶來的收益,戰略上避開基數更大、外延更廣的籃球、足球運動,卻把羽毛球作為最核心。2010年6月,公司戰略更為激進,把目標消費人群轉向“90後”(而據調查它有50%的消費者年齡為35至40歲),口號由“一切皆有可能”更改為“做出改變”,並決定向對手的大本營歐美市場發起挑戰。而龐大的庫存和下滑的營收證明了李寧的誤判,2012年至2014年李寧連續虧損三年,付出了失去龍頭地位的代價。

到了2014年底,李寧時隔16年重新出任公司CEO,重啟“一切皆有可能”的口號。公司也延續上任CEO金珍君的批發轉向零售的模式改革,同時定位轉為“網際網路+運動生活服務提供商”。在2017年李寧Young品牌重塑推出,2018年至2019年李寧產品在紐約時裝週和巴黎時裝週亮相,頓時引發一股強勁的“中國潮流”。

2015-2018 年,李寧營收從70.89億元上升至105.11億元,淨利潤由0.14 億元上升至7.15 億元。最新的2019年上半年,李寧實現收入62.5 億元,同比增長33%;扣除一次性與經營無關的損益後淨利潤為 5.61 億元,同比增長109.1%。從業績和市場上股價的優秀表現來看,李寧走出了困境。

運動鞋服:成長難得的優秀賽道

根據2018年資料,全球的運動鞋服市場是一塊超過3300億美元的大蛋糕,但是中國市場規模約為401億美元,人均運動鞋服消費支出僅為28.8美元,相比較日本和歐美還有較大差距。不過根據Euromonitor統計,2018年中國運動鞋服市場的同比增速高達19.5%,未來五年有望整體規模突破650億美元。也就是說在中國龐大的市場增長空間將會為願意深耕價值、敢於創新的品牌創造機遇。

結語

目前李寧在經歷了困境反轉以後,營收和利潤的增長都朝著非常優秀的方向發展。根據2019年中報資料,在港股的四大運動公司來看,李寧的營收增速僅次於安踏,淨利潤增速達到驚人的近200%。對此如大摩等券商更是給與了李寧29港元以上的目標價,李寧強勁的股價走勢也不負眾望。近期,李寧更是聘請了在優衣庫原全球執行董事、優衣庫中國營運長的高阪武史作為聯席CEO。究竟優衣庫在零售運營、庫存、供應鏈管理,以及門店效率等優秀的管理模式能否融入李寧,讓我們拭目以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80後黃崢創辦拼多多僅4年 個人財富飆升至135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