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3月1日,也就是今天,跟蹤中證大資料產業指數的ETF——華夏中證大資料產業ETF,簡稱大資料50ETF(516000),就要在上交所上市了。

說這隻基金前,我們先說說市場行情和大資料的行業背景。

春節前大A很瘋狂,大夥也蹦高高地入市,左右消費,右手醫藥,中間還有一個新能源。

結果咧,春節後,白酒崩,醫藥崩,只能坐在車上發酒瘋。

其實這仨都是好行業,值得我們用時間去陪伴成長,只是前期漲太兇了,短期釋放下風險也好。

除了白酒醫藥新能源,還有一個值得長期看好的行業,卻一直被大夥忽略了,那就是——大資料產業

大資料,聽著很高階但好像又很枯燥,很多老鐵就沒了想了解的慾望,但其實大資料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比如我們現在用的健康碼,就是基於大資料,採集你的行動軌跡,自動生成綠碼或者紅碼。

又比如說,在疫情爆發時,浙江透過使用交通流大資料技術,排查分析從疫情嚴重地區駛入的車輛,幫助提高疫情防控效率。

另外,大資料也被廣泛應用到語音智慧識別、智慧城市和資訊保安、醫療、交通等方方面面。

可以說,大資料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便捷,也促進了城市的發展。

但大資料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從2014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終於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上游主要是硬體裝置和基礎裝置;中游包括資料採集、資料儲存和雲平臺、資料分析和挖掘、資料安全和資料交換;下游主要是與各行業的融合應用。

產業鏈完備了,這條路的前景怎麼樣呢?

據華西證券,在技術不斷突破、大資料產品相繼落地後,國內大資料市場產值也在不斷提升,預計2020年將會超過萬億,大資料的黃金時期已悄然而至。

但是,就滲透率而言,還遠遠不夠。

在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GDP比重為36.2%。再看發達國家的,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高達51.3%,世界平均水平也有41.5%。

可見我國數字經濟滲透率還很低,但這也恰好說明,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另一頭,國家也鉚足了勁支援發展大資料,除了連續6年把大資料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還出臺一系列相關的檔案、政策。

比如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2020年在《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首次將資料寫入生產要素......

再具體到地方,到2019年底,除港澳臺外,全國 31 個省級單位都發布了推進大資料產業發展的相關檔案,有些省市還加入了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外延內容。

可以說,國內大資料產業的發展設計已經基本完成,陸續進入落實階段,一步步從資料大國向資料強國邁進。

你看,大資料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還有很大的空間,這就是我們能抓住的機會。

怎麼上車?

文章開頭說的那隻ETF基金就是跟蹤中證大資料產業指數的指數基金。

它的成分股是滬深兩市中,業務涉及大資料儲存裝置、大資料分析技術、大資料應用等領域的50家上市公司。

主要以計算機和通訊行業為主,並且偏向於大盤股,前十大權重股包括了科大訊飛、恆生電子、廣聯達、用友網路、中科曙光等資訊科技產業巨頭。

(資料來自wind)

我是比較認可“強者恆強”的邏輯的,因為龍頭地位穩固後,馬太效應明顯。

那麼,這一攬子股票的戰績咋樣呢?

我做了個統計,自基日(2012年12月31日)以來,截至2月26日,中證大資料產業指數累計收益達到242.96%,遠遠甩開滬深300的111.41%,長期業績還是很猛的。

(資料來自wind)

投資嘛,降低成本才能增厚收益,而ETF是指數基金中的王者,交易成本比普通指數基金低很多。從成本上考慮,ETF是參與大資料發展更好的路徑。

大資料50ETF的基金管理人是華夏基金,它們在2004年推出了國內首隻ETF產品——華夏上證50ETF,是ETF的鼻祖。

同時,華夏基金管理的權益ETF產品規模超過2200億元(含子公司),是境內首家旗下管理權益類ETF突破千億和兩千億規模的基金公司,在ETF界經驗足、名望很高。

手裡有閒散資金的小夥伴,打算上車大資料產業的,大資料50ETF(516000)是個不錯的定投選擇。

10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數字美元提速,CBDC暖流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