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雲技術有巨大的潛力,但大多數公司只觸及表面。 本文研究並澄清了它的價值所在——以及如何在競爭對手之前抓住它。

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財富500強企業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 )將超過1萬億美元。隨著雲技術促進了諸如增強現實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採用,這個數字還將繼續增長。前提是,公司積極追求雲計算的機會——並採取行動。

在評估雲帶來萬億美元機會時,本文進一步從「煥發新生(rejuvenate)」、「創新(innovation)」和「開拓先鋒(pioneer)」三個維度予以剖析,分析了「三維」背後的七大價值驅動因素。

本文還分析了優秀公司的最佳實踐,以及走向成功的四個關鍵步驟。

「因為你不需要重塑一切,就能起飛。」

先進疫苗研發公司 Moderna執行長StéphaneBancel曾說過。他決定在公有云平臺上建立自己的mRNA研發平臺,建立所謂「生活軟體」,利用雲技術加速疫苗的發現和開發。

在與冠狀病毒的競賽中,這一戰略被證明具有先見之明,也讓這家公司一時風光無限。

Moderna在雲上執行其藥物設計工作室(Drug Design Studio),這是一個專有的web應用程式,利用雲的可擴充套件計算和儲存基礎設施來分析和快速設計蛋白質目標的mRNA序列。

科學家和工程師還使用全部的管理雲資料倉庫服務來整合並行執行多個實驗洞見,快速細化設計和生產週期。

此外,對諸如基礎設施即程式碼(IaC)和安全即程式碼的採用,有助於自動化最佳實踐(GxP)合規流程,組織也因此在保持安全和合規的同時,快速行動。Moderna能夠在病毒初步測序42天后,將其第一批臨床候選疫苗(mRNA-1273)送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一期試驗,部分歸功於雲技術。

雖然 Moderna 的成功說明了雲技術帶來的商業機會,但它只觸及了潛在價值的皮毛

一 「上雲」獎金萬億美元

為了量化企業採用雲計算可能產生的潛在價值,基於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的三份報告,透過對雲成本最佳化槓桿和價值導向型業務用例的詳細回顧,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財富500強企業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 )將超過1萬億美元。隨著雲技術促進了諸如增強現實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採用,這個數字還將繼續增長。

這1萬億美元與其說是一種預測,不如說是一種對可能發生情況的估計。前提是,公司積極追求雲計算的機會——並呼籲採取行動,因為早期採用者將獲得蛋糕中不成比例的大部分。

這一巨大價值池的出現,正值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競爭壓力之際。對於CEO們來說,採用雲計算不僅僅是提高收入和效率的引擎。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它的速度、規模、創新和生產力效益對追求更廣泛的數字商業機會至關重要。不過,對雲的價值經濟學及其價值所在過於狹隘的觀點,往往會阻礙公司實現預期結果。

二 萬億美元的「三維」

價值池可以從三個維度予以勘定:「煥發新生(rejuvenate)」、「創新(innovation)」和「開拓先鋒(pioneer)」。不過,考慮到「開拓先鋒(pioneer)」的許多案例仍在發展中,對2030年的影響難以精確量化,下文主要對前兩個緯度(「煥發新生」、「創新」)的驅動因素進行了研究,並對其價值進行了評估。

上雲帶來的潛在價值遠超當年企業採用IT,價值池高達萬億美元。具體從三個維度來看,「煥發新生」、「創新」價值是比較清晰的分別是4300億和770億,而「開拓先鋒」價值尚不能確切評估。

每個行業的公司都可以從雲計算中獲得可觀的價值,但它並不是均勻分佈的。儘管《財富》500強中幾乎所有行業的EBITDA平均增長潛力都超過20%(如圖), 但是,高科技、石油和天然氣、零售、醫療保健系統和服務、保險和銀行將在2030年創造最大的價值。

每個行業從上雲中獲得的可觀收益,並非均衡分佈。

隨著雲的影響的發展,這個值分佈可能會發生變化。 獲得計算能力和基礎設施的能力民主化可以重塑歷來競爭不強的行業的格局。像以前的幾項技術中斷一樣,雲將許多市場的進入壁壘從規模轉移到了技能,使具有適當技能的較小公司能夠在最新的基礎架構上擴充套件業務,而不必擔心前期成本,對行動緩慢的現有企業構成了威脅。

案例也因行業而異。比如,如下圖所示,釋放雲價值的解決方案包括零售中的庫存最佳化,石油和天然氣中的自動預測,對高科技的聊天機器人支援以及銀行中的客戶呼叫中心最佳化。

案例也因行業而異。

三 萬億美元「三維」背後的七大驅動因素

當公司評估雲帶來的機會時,對價值來源的詳細審查可以指出他們需要集中精力,精力和資源的地方。在「煥發新生(rejuvenate)」、「創新(innovation)」和「開拓先鋒(pioneer)」三個維度上,七個價值驅動因素共同創造的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如圖)。

其中,「煥發新生(rejuvenate)」、「創新(innovation)」緯度分別包含三大驅動因子,也是本次分析的重點。

價值驅動因素1:IT成本最佳化

管理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的傳統內部模型本質上是低效的。它是高度人工化的,而且通常使用昂貴的技術裝置,而不是滿負荷工作。

雲計算的經濟學既有爭議又複雜。一方面,雲提供了企業無法負擔的自動功能的訪問,雲服務提供商(CSPs)利用工作負載使用模式的反向關聯,以更高的利用率執行其資產。另一方面,雲服務提供商根據使用情況收費,公司必須糾正現有的應用程式,才能在雲端高效執行。

類似地,如果不對現有內部應用進行正確的最佳化或補救,將現有內部應用程式轉移到雲端會增加額外的成本。

而那些在雲上構建新系統或充分利用雲屬性調整現有應用程式的公司會看到效率的顯著提升。

在雲上,還可以透過新的工作方式,例如敏捷軟體開發和DevSecOps,實現更高的開發生產力,並透過基於api或基於自助服務的工作流和類似自動補丁的自動化提高效率。

早期研究表明,當公司遷移到公共雲時,開發人員在基礎設施和產品支援上花費的時間明顯減少,而在業務需求和開發上花費的時間更多。

研究還表明,有效的雲使用可以將應用開發和維護生產力提高38%,將遷移的基礎設施成本效率提高29%。

因此,將《財富》500強應用程式在雲中的份額從10%增加到60%,將產生560億美元的應用程式開發和維護收益,以及12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支出收益。

價值驅動力2:增強彈性並降低停機成本

到2030年,由於系統停機和網路安全漏洞,公司將損失約6500億美元。透過更具彈性的架構,雲可以將遷移的應用程式的停機時間減少約57%,從而將違規成本降低26%。

雲可以透過自動化的嵌入式安全性流程和控制元件,例如DevSecOps,提高平臺完整性。這些功能透過現代化、一致的技術堆疊減少了技術風險。

價值驅動因素3:核心運營

雲計算加速了最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數字化解決方案的落地。向公共雲轉型的組織透過重新培訓勞動力,讓他們做更高階的事情,例如開發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從而釋放額外的價值。雲可以透過基於api的模型、標準化和例如IaC的自動化,來減少人工工作。

價值驅動程式4:來自新的和強化的使用案例的增長

「快速失敗」的心態是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的標誌,而云透過按需提供對幾乎無限的基礎設施容量和計算能力的訪問來促進這種心態。雲計算使公司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試驗應用程式和新的商業模式。

接受雲計算的高管在啟動或擴充套件業務時避免了大量的前期資本支出。為了支援這種轉變,企業需要新的運營模式,包括管理消費、瞭解未來需求、組建綜合財務運營(FinOps)團隊以維持財務控制。

價值驅動因素5:加速產品開發

企業紛紛採用雲計算來增強運營模型的敏捷性,在降低研發投入的同時,加快了用例的實現。

與本地部署相比,企業更容易在雲上配置解決方案,使得他們能夠跟上業務變化的速度。

此外,遷移到公有云後,企業可以使用CSP提供的創新工具和功能,如容器、微服務、DevOps功能、持續整合和持續交付(CI/CD)以及先進的無伺服器架構。從一開始就增強產品開發,並大大加快設計、構建和升級速度,幫助企業大幅縮短上市時間。

價值驅動因素6:快速擴充套件

利用雲提供商的基礎設施和全球業務,可以無間斷將產品擴充套件到更廣泛的客戶群、地域和渠道。

此外,組織能夠獲得計算和儲存能力的即時按需彈性,這是啟動和建立新業務的關鍵因素。

價值驅動因素7:採用新興技術

這也是「開拓先鋒」緯度的增長可能性所在。利用敏捷的運營模型,組織可以建立靈活的“swat小組”來開發概念證明。這種高級別的雲計算成熟度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從事新興技術的工作。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公司正在需求整合尚未實現大規模應用的變革性技術。雖然新技術的影響難以計算,但領導者需要考慮潛在的應用,並理解它們的潛在價值。雲計算可以加速這一過程。

量子計算有望帶來顯著的效能改進,從而有可能顛覆現有的商業模式。透過將基礎設施轉移到雲上並調整運營模式,當相關用例出現時,公司將更好地從基於雲的量子計算中受益。CSP已經提供了這些計算服務,允許企業執行混合量子和經典演算法。

其他新興技術,如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以及3D列印,也有巨大的前景。例如,醫療科技公司Axial3D利用雲端原生的機器學習整合開發環境,為臨床醫生提供針對患者的三維解剖模型。

四 成熟的雲計算應用者都做對了什麼?

雲計算提供了巨大的價值,但好處並不會體現出來。雲計算需要一個定義明確、以價值為導向的戰略,需要IT和企業的協調執行,才能實現全部價值。

例如,如果企業只是簡單地將應用程式提升和轉移到雲上,而不改變架構,那麼就會錯失關鍵的優勢,比如自動擴充套件和自動化效能管理。

想要成功,需要一個圍繞產品生命週期構建的雲端業務技術運營模式,提高開發人員的生產力,從而加速產品開發。

經驗很重要,與同行相比,擁有高雲成熟度的公司表現出不同的採用心態。第三方對705家公有云使用者的研究表明,雲成熟度較高的企業具有一些共同特徵:

有71%是前沿技術的早期採用者;有72%在技術方面積極創新,並將技術視為差異化競爭和建立業務的關鍵推動力。

作為第一批轉型的組織,他們在雲計算上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在雲計算成果方面超過了他們的同行。

成熟的雲計算應用者比一般的雲計算應用者獲益更多

一般而言,高度成熟的雲計算公司追求卓越的知識和技能,這將轉化為精通雲計算的員工隊伍。為了在員工隊伍中構建能力,這些公司專門為雲專家建立了角色和職業發展軌跡,並量身定製了學習計劃,發展特定的雲技能和能力。他們還確保整個企業的所有員工都接受了有關雲能力的在職培訓。

五 入門四部曲

公司在整合雲計算時最常犯的錯誤之一是開發案例組合。這些案例可以單獨產生一些效益,但是總的來說,它們缺乏產生全部潛在價值的規模。根據經驗,最優秀的公司會透過以下四個關鍵行動,建立一條清晰的雲驅動效能提升的道路。

1、設定一個雄心勃勃和迫切想要實現的業務目標

許多領導者都知道,雲計算讓企業擺脫了傳統技術的限制,但它們仍然停留在過時的模式中,不知道他們能實現什麼,並把標準定得太低。

業務和IT領導者應該明確而迫切地設定一個高價值的宏偉目標。即便如登天那樣難,如果他們腳踏實地,把握上雲的合作,便會實現。

2、追求清醒冷靜的商業案例

雲計算的商業案例應基於對雲經濟的清晰理解,包括成本節約和業務加速。它應該根據轉型風險進行調整,並按業務領域劃分優先順序,包括所需的資源分配和任務順序。

開發業務創新案例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分析和闡明雲可以釋放或加速的價值。

例如,一家保險公司在公有云上更新其分析承保模型的速度比在傳統內部基礎設施上快一倍。該公司的業務創新案例應同時計算投資回報的提高和釋放能力。

雖然細節會因組織而異,但我們發現一個整體的、頭腦冷靜的商業案例可以幫助公司在職能上達成共識,建立組織動力,在兩年內實現目標。

3、採用敏捷的雲原生工作方式

利用雲技術要求企業應具備這些條件:領導者、員工和合作夥伴在雲技術和雲轉型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專家從業人員;一個廣闊的生態系統。

此外,只有當組織轉變他們的運營方式時,成功的雲計算工作才有可能實現。例如,利用DevSecFinOps方法,那怕是小型的跨功能團隊也能在一個定義良好的架構中工作,快速迭代週期交付業務用例(而不是應用程式),將安全性嵌入開發的策略,實現端到端流程自動化。

4、建立一個標準化、自動化的雲平臺

投資建立一個標準化的、自動化的雲平臺,可以提高生產力,併為開發人員提供良好的自助服務體驗。開發人員是雲的主要消費者之一。

開發人員可以使用自動化的、基於api的服務在雲平臺上安全、靈活地提供工作負載。更高水平的自動化還可以減少新業務想法原型化所需的時間,從而幫助企業快速創新和擴充套件。

參考連結:

https://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mckinsey-digital/our-insights/clouds-trillion-dollar-prize-is-up-for-grabs?cid=other-eml-alt-mcq-mck&hdpid=d37fe0ab-56d5-4eeb-9748-f0ec3c5dbc6f&hctky=12582690&hlkid=9adc52b2bc2a44da94913324aad8c838

8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蘇寧易購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