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股的歷史來看,幾乎每年都有一個或幾個行業被資本推上風口,例如剛過去的新能源和光伏浪潮。
在2017年那會兒,這個風口屬於AI人工智慧,由於行業太過高階,雖然彼時蹭上人工智慧概念的公司都有一種雞犬升天的既視感,但是真正以人工智慧為主業且能賺錢的公司卻寥寥無幾。
在人工智慧的細分賽道智慧語音上,做得最好的是科大訊飛(002230.SZ),也是少數能盈利的公司之一,被視作“人工智慧第一股”,市值在2017年底就已突破千億。
不得不說,科大訊飛的技術實力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然而,近幾年的科大訊飛經營重點似乎並不在技術研發上,而是四處出擊,甚至一度陷入拿地風波,市值也較最高點跌去六成,一直到最近,才再次突破千億。
2020年受益於線上教育的爆發,科大訊飛的教育產品及服務大幅增長,為公司貢獻了30%的營收以及過半的利潤,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公司的其他業務及產品表現平平,如果不是乘上了線上教育的“東風”,公司去年業績大機率是要“翻車”了。
作為“人工智慧第一股”,科大訊飛本被賦予眾望,不過從公司的行為以及財務表現來看,公司又很難讓投資者放心,市場對科大訊飛技術實力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多,同時,網際網路企業紛紛入局智慧語音,使得科大訊飛的未來充滿變數。
01
利潤虛實
科大訊飛的營業收入近年來一直處於快速增長的趨勢,並在2019突破百億大關,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科大訊飛又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境地。
這還不算,透過公司的財務報表可以發現,科大訊飛本就不高的利潤還是“摻過水”的,原因在於公司的扣非淨利潤低的離譜,利潤都是由非經常損益貢獻的,換句話說,公司的主業並不賺錢。
一方面,公司每年都能收到政府的高額補助。通常來說,能得到政府補助本是件好事,這意味著公司所處的行業被政府認可和支援,前景光明,人工智慧正是如此,中國政府已經將人工智慧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但是,政府補助說到底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過於依賴政府補助則說明公司缺乏核心競爭力。2020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收到的政府補助為2.03億元。
另一方面,公司透過投資賺了一大筆錢。科大訊飛持有三人行和寒武紀的原始股,兩者分別於2020年5月和7月成功上市,公司透過這兩筆投資帶來浮盈4.09億元,遠超公司主業帶來的收益。
政府補助和公允價值變動合計高達6.12億元,公司的利潤虛實不言而喻。
02
不符身份的研發投入
人工智慧聽起來是很高大上的行業,其應用領域眾多:教育、醫療、製造……是實現人機互動的重要埠,未來引人無限遐想。
目前的人工智慧尚處於應用初期,智慧語音也並沒有業內稱的那樣智慧。在和語音互動產品對話時,要離得足夠近且保證周邊沒有多餘的噪音,離真正實現像人和人之間自然交流的願景還很遠。李開復曾稱:“語音識別是所有技術裡面最不成熟的,當我看到一個一個的計劃非常擔憂,99%會死掉”。
說明AI智慧語音行業仍處在成長初期,這就要求行業內的企業將研發放在第一位,推動行業走向成熟。
科大訊飛作為智慧語音的龍頭企業,代表國內最先進的語音技術,理應更重視技術研發。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為16.34億元,不高也不低,屬於一個差強人意的水平,只是和其市場地位不太般配。
另外,公司對研發投入的處理就顯得不地道了。科大訊飛對其研發投入進行高比例資本化的處理,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21.43億元,其中資本化金額為10.4億元,研發資本化率為48.52%,而當年的淨利潤也不過8.19億元。
會計準則允許企業對研發投入進行適當資本化處理,但是優秀的企業通常都是對研發投入進行全額費用化處理,例如海康威視、恆瑞醫藥。
科大訊飛這樣年年對研發投入高比例資本化處理讓人不禁發問,如果將研發投入全額費用費處理的話,公司的財務資料得有多尷尬。
03
科大訊飛的2C之路
一直以來,B端業務都是科大訊飛的主戰場,如教育、醫療、司法、辦公等,業務佔比超過六成,但是靠B端業務顯然無法支撐公司的遠大抱負,所以科大訊飛一直在努力向C端靠攏。
就現在的時點來看,科大訊飛的2C之路格外難走,因為C端已經是巨頭林立,現在向C端轉型無異於虎口奪食。
在科大訊飛的前方,矗立著BAT三座大山,三家都有各自的語音技術。百度方面,李彥宏每年在人工智慧上的花費超過百億,百度地圖、百度搜索等用的都是自家語音技術,騰訊和阿里更不必多說,每年在人工智慧的投資上比百度只多不少,應用場景也更豐富。
之前,BAT還都是科大訊飛的客戶,用的都是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後來,巨頭們紛紛佈局人工智慧,憑藉著雄厚的資金優勢,在技術上迅速追上乃至超越科大訊飛,同時藉助海量的使用者基礎輕鬆奪得市場。
一直到今天,科大訊飛只能被動防守,雖然貴為“人工智慧第一股”,但是其盈利能力和財務表現都不如人意,強敵環伺的當下,科大訊飛的破局格外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