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0日,沒有意外,股價接連上漲的美團點評,今天再一次創造了自己的歷史最高價,並一舉突破了90港元大關,朝著100港元進發。
國慶長假以來,美團就如被打了一針強心劑一般,5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2%,如果放眼整個2019年,自從1月創下歷史新低40.25港元后,美團點評今年的漲幅超過了100%。
目前,美團市值超過5100億港元(超過650億美元),僅次於阿里巴巴和騰訊,徹底坐穩國內第三大已上市網際網路公司。
曾經的質疑:外賣送的越多虧得越多,美團能盈利嗎?美團剛上市時,市場充滿對美團尤其是美團外賣商業模式的質疑。美團股價也從發行價69港元持續下跌至40港元左右。
質疑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是盈利問題——騎手成本嚴重侵蝕外賣業務毛利率。
網際網路平臺本來具有規模經濟效應,動輒70%以上的毛利率比比皆是,但是美團去年毛利率為23.2%,外賣業務毛利率僅有13.8%,而到店業務毛利率為89%,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騎手成本過高,且為剛需,而每名騎手配送時覆蓋的範圍其實是有限的,所以要覆蓋更大的範圍就必須僱傭更多的騎手,再加上人工每年都在上漲,這就是規模不經濟了。
二是競爭問題——來自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的強大競爭。
應當說,彼時在美團讓人看不到盈利前景的情況下,競爭問題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競爭對手其實是餓了麼,背後的阿里巴巴,那個時候餓了麼市場份額是32.2%,美團是58.6%。
2018年4月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以 95 億美元完成了對外賣平臺餓了麼的全資收購。8 月阿里在公佈第一季度財報中宣佈設立本地生活服務的控股公司,將口碑和餓了麼進行整合。阿里、軟銀計劃向該控股公司投資 30 億美元,對應估值約 250 億美元。
競爭的存在將在長期影響美團的盈利能力,通過配送費、提點率、激勵費用(使用者補貼)等的競爭,壓制美團變現率的提升。
所以,2018年的美團給市場的印象是難以盈利且面對餓了麼強大的競爭,自然在去年9月份上市以後,股價就迎來了漫漫長跌路。
然而,即便是在各種競爭壓力下,美團還是以強勁的業績頑強的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尤其是19Q2公司業績單季度首次經調整盈利14.92億(去年同期虧損77億元),盈利大超市場預期,美團股價當天大漲8.86%。
美團居然盈利了,那麼我們再來看下,19Q2業績超預期在哪?
其中包括打車在內的美團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二季度收入由2018年同期的25億元增長85.1%至46億元,整體毛利達到4.2億元,由負轉正。單車業務運營效率大幅提升,經營虧損同比、環比均大幅收窄。這主要由於摩拜單車折舊基本在去年完成,今年Q2攤銷大幅減少,此外,打車業務由「自營平臺」轉向「聚合模式」,虧損極大的減少。
新業務虧損減少其實可以預期到,超預期主要來自外賣業務資料。
美團外賣業務經營情況美團第二季度餐飲外賣業務總交易金額增長36.5%至931億元,營業收入128億元,毛利實現翻番增長,並首次實現經調整運營利潤轉正,主要由於外賣業務的毛利率快速上升,而此前市場預期2020年外賣業務才會實現盈虧平衡。
外賣業務的超預期,原因有以下幾點:
1、訂單密度上升帶來的規模效應。
2、廣告營收佔比提升(廣告毛利率為85%,外賣的毛利率14%)。
3、商家端提成比例有所上升。
外賣業務毛利率的上升帶動美團整體毛利率從上個季度的26.4%攀升到19Q2的35%,同時費用率同樣得到全面控制,其中銷售及營銷開支佔總收入的百分比由2018年同期的25.7%降至18.3%。
業績資料展示的是今天的「果」,背後「因」的種子其實早已種下。
1、賽道——選擇大於努力。
生活服務行業,包括食品消費、酒店預訂、旅遊相關服務、交通服務和其他服務等,行業規模 18.4 萬億,線上規模 2.7 萬億,萬億級的市場,未來是行業規模與線上滲透率雙升的趨勢。
美團選擇這樣一條「人與服務」的賽道,成功避開了BAT,社交、電商和搜尋的競爭,同時「人與服務」的賽道市場規模和天花板都很高,不亞於BAT所在行業,是能夠誕生千億美元市值企業的賽道。
拿餐飲行業來說,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坪效。提高坪效的最好方法?外賣!
在美國,外賣是各大連鎖餐飲收入比重很大的一塊(肯德基在美國超過60%的收入都是來自外賣)。由於海外第三方外賣平臺並不發達,都是連鎖餐飲自己開發外賣送餐服務。包括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都有自己的強大外送服務團隊。
在中國,由於城市人口密度更高,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加上成本較低的助動車外送服務,在海外許多國家都沒有類似的交通工具(美國外賣基本上都是開車送),導致這個市場會比海外更大,龍頭企業也會享受更高的市值。
那麼我們回到關於美團盈利能力質疑的問題,此前市場認為外賣騎手成本過高,導致規模不經濟,但是忽略了中國人口密度高,居住集中化的趨勢,帶來的訂單密度上升(訂單密度指的是,比如一個騎手此前一趟只能送一單,現在可以送2-3單),訂單密度帶來的規模效應越來越明顯。比如美團外賣19Q2毛利比去年同期增長14.5億元,其中訂單密度帶來的增長就有近8.8億。
2、「高頻打低頻」的商業邏輯
一縱:在餐飲這個領域垂直做縱深,把底盤做厚實。不僅有前端的順勢爆發,還要儲備後端的蓄勢,不斷地強化對這個產業的控制力。
一橫:生活服務類業務的橫向展開,核心邏輯是「高頻打低頻」。外賣作為頭部是極其高頻的,美團最極致的使用者一個月會點二十幾次外賣。有這樣高頻的業務帶動,就可以形成流量分發,分發到電影票、酒店、門票、娛樂這些領域。
通過聚焦「Food+Platform」戰略,美團相比其他獨立APP,如餓了麼,具有更低的流量成本,能夠在多個層面對使用者需求進行捕捉,不斷培養和強化使用者的使用習慣。
這種平臺戰略+低流量/獲客成本,讓美團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價格補貼作為行業早期獲客的一種階段性營銷手段,在行業發展成熟階段,在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和對平臺的忠誠度均更為成熟時,補貼的邊際效用遞減)。
根據 Trustdata 資料顯示,當前中國餐飲外賣行業的領導者是美團點評,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從2015 年的31.7%增至 2019 年 Q1 的 63.4%,持續擠壓餓了麼和其他外賣平臺的生存空間。餓了麼及餓了麼星選佔據剩餘的大部分市場,整個市場基本被兩家頭部企業瓜分,尾部企業將逐步退出市場。
事實證明,競爭沒有給美團帶來很大困難,反而其市場份額繼續擴大。
3、管理層執行力
團購是一件低毛利的事情,開始時競爭壁壘不高,也就有了當年的「千團大戰」,美團經歷過的「千團大戰」的慘烈廝殺,最後只有美團還活著,這本是就是一件不容易的成就。就像團購毛利率不高,但是要能夠把規模做得非常大,服務非常多的人,這個過程就是一件競爭壁壘非常高的事情,非常考驗管理層的運營、決策和執行能力。
例如美團做團購業務,之所以脫穎而出,不是因為砸錢,而是著重發展二、三線城市市場,在紅海之中搶藍海,不做實物電商、不做線下廣告;大量採購線上流量,抓住移動網際網路紅利,優化使用者體驗。
同樣的思路用在酒店業務,就是做攜程沒有覆蓋的業務(商旅人群以外),起初圍繞醫院和大學這幾類特定的小商圈,滿足本地住宿的需求。
可見,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思路屢試不爽,也讓美團在短短十年間,在不同的領域(團購、電影票、酒店、外賣、景區門票等)都做到了後發先至。
昨日的因,今天的果。簡單的事情,只要能堅持,就可能開花結果,正如王興將亞馬遜奉行的長期主義視為圭臬,從長遠考慮公司的未來,非常簡單明了,但很少公司能夠做到。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