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信達生物內幕訊息公告顯示,2020年PD-1單抗銷售收入超22億人民幣,這家成立僅僅十年的創新生物藥公司是如何成長起來的,背後的產品管線到底長啥樣?本文將會帶你一探究竟。
PD-1全年大賣22億
2021年1月29日,信達生物釋出內幕訊息公告,其PD-1單抗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2020年全年銷售收入超過22億元人民幣,第四季度超過7億元人民幣。作為首個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PD-1抑制劑,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2020年收入實現同比大幅增長。
發展歷程
信達生物由俞德超博士於2011年創立,俞德超博士,先後任美國Calydon生物製藥公司主管新藥研發副總裁,美國Cell Genesys生物製藥公司首席科學家,美國Applied Genetics生物製藥公司副總裁,中美合資康弘賽金藥業有限公司首任總裁,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創始人,董事總經理,成都康弘藥業集團副總裁,生物大分子蛋白藥物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首任主任。曾發明了世界上首款基於溶瘤病毒的免疫治療藥物安柯瑞(Oncorine),並共同發明及主導開發了國內首款創新型全人源抗體類治療藥物康柏西普。
公司自成立以來,信達生物獲得了富達、君聯、淡馬錫、紅杉、高瓴等多家全球知名創投基金資本支援,並於2018年10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順利上市,截止2021年2月8日收盤,市值已達到1378億港元。
產品管線
根據信達生物官網,目前產品管線共計34項。從分子型別來看,生物藥物31項,小分子藥物3項。從臨床階段來看,已上市(包含在美國上市)6項,提交上市申請3項,臨床3期9項(包含在美國臨床進展),臨床2期5項,臨床1期11項。
從適應症來看,腫瘤29項,新陳代謝2項,移植物抗宿主病1項,自身免疫1項,眼底病1項。
腫瘤
腫瘤無疑是信達產品管線的主旋律,產品管線總計34項,腫瘤佔了29項,而腫瘤中的重中之中要數拳頭產品信迪利單抗,也就是2020年大賣22億元的PD-1單抗,信迪利單抗於2018年12月獲准上市,獲批適應症為經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而在不久前,2021年2月2日,信迪利單抗第二個適應症獲批上市,聯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和鉑類一線治療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
該項新適應症報上市是基於一項隨機、雙盲、III期對照臨床研究(代號:ORIENT-11);ORIENT-11 研究是一項評估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或安慰劑聯合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和鉑類用於晚期或複發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III期對照臨床研究(ClinicalTrials.gov, NCT03607539)。主要研究終點是由獨立影像學評審委員會根據 RECIST v1.1 標準評估的無進展生存(PFS)。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總生存期(OS)、安全性等。
ORIENT-11 研究共入組 397 例受試者,按照 2:1 隨機入組,分別接受達伯舒®200mg或安慰劑聯合力比泰®和鉑類治療,每 3 周給藥 1 次,完成 4 個週期治療後,進入達伯舒®或安慰劑聯合力比泰®維持階段,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毒性不可耐受或其他需要終止治療的情況。對照組疾病進展後可有條件交叉至達伯舒®單藥治療。
中期資料顯示,達伯舒®(信迪利單抗)聯合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和鉑類能夠在此類患者人群中顯著延緩疾病進展。中位隨訪時間 8.9 個月,試驗組和對照組由獨立影像學評審委員會評估的中位 PFS 分別為 8.9 個月和 5.0 個月。安全性特徵與既往報道的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研究結果一致,無新的安全性訊號。
此外,信迪利單抗還有3項已提交上市申請,7項臨床試驗正在開展。其中有2項為單用新適應症,分別為2線肺鱗癌和2線食管鱗癌,其中2線肺鱗癌已提交上市申請,2線食管鱗癌處於臨床2期;5項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其中1線肺鱗癌已提交上市申請,1線胃癌、1線胃癌(CPS>10)、1線食管癌和2線霍奇金淋巴瘤處於臨床3期。2項信迪利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其中1線肝癌適應症已提交臨床,EGFR+TKI耐藥非小細胞肺癌處於臨床3期。1項信迪利單抗聯合利妥昔單抗,適應症為黑色素瘤,正處於臨床3期。
另外信達上市的三款生物類似藥貝伐珠單抗、阿達木單抗和利妥昔單抗都是知名品種,不再做過多介紹。另外一款與Incyte合作的pemigatinib(研發程式碼IBI375)目前已在國內提交上市申請。2020年4月17日,FDA加速批准Incyte公司pemigatinib,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治療的攜帶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FGFR2)融合或重排的區域性晚期或轉移性膽管癌患者,批准時間比預定的5月30日審批日期提前了一個半月,這也是FDA批准的首個膽管癌靶向療法。2018年12月17日,信達生物製藥和Incyte公司共同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和獨家授權許可協議,推進pemigatinib、itacitinib及parsaclisib的單藥或聯合治療在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臨床開發與商業化。
新陳代謝
新陳代謝領域共計2項,分別為臨床3期的IBI306和臨床2期的IBI362。IBI306(其他研發程式碼:LY-3305677、OXM-3)由禮來公司研發,2019年8月22日,信達生物製藥宣佈與禮來製藥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胃泌酸調節素創新化合物(OXM-3)在中國的開發和商業化。OXM-3是一款處於臨床開發中期階段的潛在同類最優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和胰高血糖素受體雙重激動劑。在早期臨床試驗中,OXM-3胃泌酸調節素分子已顯示出有效的控制血糖及減輕受試者體重方面的作用,體現了其在治療糖尿病、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方面的潛在療效。
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領域目前有1項正處於臨床1期,研發程式碼為IBI112。IBI112是白介素-23(IL-23)抗體,IL-23是一種由活化的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分泌的具有促炎效應的細胞因子。2020年9月1日,IBI112的I期臨床研究完成中國首例健康受試者給藥。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目前有1項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程式碼為IBI377。這款藥物也是由Incyte研發,是上文中提到的2018年12月17日,信達生物製藥和Incyte達成戰略合作和獨家授權許可協議,推進pemigatinib、itacitinib及parsaclisib的單藥或聯合治療在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臨床開發與商業化。IBI377即為itacitinib,這是一款JAK1抑制劑,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1月3日,Incyte宣佈itacitinib治療急性GVHD的三期臨床未能達到主要重點。而目前國內,信達生物只在進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臨床試驗,目前處於臨床2期,而Incyte在美國已將該適應症推進到3期。
眼底病
眼底病目前有1款藥物正處於臨床1期,程式碼為IBI302,這是一款全球首創的眼科抗VEGF-抗補體雙靶點藥物。IBI302的I期研究是一項單臂,開放的、多中心的單次給藥的劑量遞增臨床研究,旨在評估新生血管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nAMD)患者中單次玻璃體腔注射IBI302後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已經完成的I期臨床研究共納入31例受試者,所有受試者均接受單次玻璃體腔注射IBI302。該臨床研究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和劑量限制性毒性,展現出了IBI302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給藥後一週後,即可觀察到受試者視力提高以及視網膜水腫的減輕。給藥後28天,31例受試者的平均最佳矯正視力較基線提高6個字母;平均中央區視網膜厚度較基線減少141.2微米,且部分患者的療效持續到了給藥後6周。
結語
成立僅僅十年的信達生物獲得今天的成績值得稱道,其發展歷程和運營模式值得學習。當然背後也離不開每一個普通打工人的努力,相信臨床行業的小夥伴都知道信達的臨床進度壓力是業內公認的大,信達生物的發展速度也體現了我們這一代醫藥人在創新藥領域奮力追趕的狀態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