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迅速,規模不斷增加。2015年,銀行業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僅16萬億元左右,而至2018年末,這一資料已經上升至32萬億元,在兩年間總體存續規模實現翻一番。
圖表1:銀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萬億元)
伴隨著理財規模的不斷擴張,新形勢下,銀行理財風險管理難度有加大趨勢。一方面,理財存續規模的不斷提升,在規模層面加大了風險管理難度。另一方面,國內外巨集觀市場環境變幻莫測,市場利率震盪幅度加大,金融資產價格波動劇烈,各類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湧現,投資端所投資產隱含風險增大,風險識別、管理、預警難度加大。
同時,銀行理財風險管理廣度也進一步提升。傳統資管業務主要依賴固收類投資,風險表現在操作風險、合規風險、信用風險以及聲譽風險四個維度。伴隨著政策層面的推動,銀行投資內容趨於多元化,投資標的種類更加豐富。“理財新規”更是允許公募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各類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與固收類市場相比,股票市場風險更高,管控難度更大,這就要求銀行在理財業務轉型建設中,同步推進風險管理體系建設,豐富風險管理內容,擴充套件涵蓋領域,增加風控體系的廣度。在原有風險體系的基礎上,增加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委外投資風險的考量,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風險管理體系。
此外,監管對於銀行風險管理的要求更加嚴格。從2014年開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的修訂,標誌著監管層開始著力完善銀行風控體系建設,在政策層面推動銀行內部管理體系與風險控制體系的建設。2018年,隨著風險監管形勢日益嚴峻,資管機構亟待加強風控體系建設,制定相關實施細則,提升機構風險管理能力,“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應運而生。
其中,“資管新規”對於資管機構的內部管理與風險控制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明晰管理層法定職責,同時強調了流動性風險的監管要求,完善監管體系,從政策層面強制性推動機構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提升資管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整體降低資管行業風險。“理財新規”則聚焦銀行理財業務,在風險管理方面主要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將理財業務風險納入其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健全的壓力測試製度;二是對非標債權的投資需比照自營貸款管理要求實施投前盡職調查、風險審查和投後風險管理,並納入全行統一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三是對開放式產品提出流動性管理方面的要求。“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對於理財子公司的風險隔離機制、風險準備金和運營層面的內控機制等均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三項監管檔案層層細化,從多個層面對銀行資管業務風險管理做出了規定,體現了監管對銀行理財行業風控建設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