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週二探討了從CDMO企業的訂單趨勢發現和把握公司業績的確定性《每次回撥都是機會!如何從訂單趨勢把握這條絕佳賽道的確定性?》,今天我們來聊一家獲得中歐醫療基金經理葛蘭持續加倉的CDMO公司 —— 九洲藥業,同時來挖掘公司背後未來業績高增長的確定性。
公司介紹:九洲藥業成立於1998年,最初從事化學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業務。2008 年,開始進軍CDMO領域。
目前,九洲藥業“原料藥+CDMO”雙支柱業務結構已成型。公司原料藥及中間體產品覆蓋中樞神經類、非甾體類、抗感染類以及降糖類等治療領域,卡馬西平、奧卡西平等拳頭產品在細分市場份額中穩居前列。CDMO業務則在單一合同定製生產的基礎上增強研發能力,致力於打造從臨床前到商業化生產的全產業鏈服務。
一、非公開發行落地,中歐葛蘭持續加倉
2月9日,九洲藥業釋出了非公開發行的結果,以每股38.21元的價格發行2617萬股,募資約10個億(當前股價35.7元)。
我們從獲配物件名單中可以看到,備受市場青睞的中歐基金獲配960.48萬股(鎖定6個月),花費3.67億元,而透過此次增發,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一舉成為九洲藥業的第五大股東。按最新收盤價計算,持有市值接近10億。
實際上,葛蘭早在去年三季度就已經買入並持有持有九洲藥業761萬股,並且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月不斷加倉,今年一月底時已持有1966.74萬股。
本次定增輸血,主要用於瑞博蘇州研發專案、瑞博杭州研發專案、浙江四維醫藥CDMO製劑專案、浙江四維醫藥百億片製劑工程專案(一期)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有效加速了公司的產能擴張。
那麼,葛蘭為什麼如此看好“國內CDMO的小老弟”九洲藥業呢?核心在於,機構們看到了九州藥業未來的業績釋放的確定性和彈性。
二、訂單與產能共振,一季度爆發,全年高增長無憂
九州藥業近幾年在CDMO領域做了大量的投入,該業務板塊發展迅速,目前公司收入結構為API和CDMO各佔一半。
2021年,公司將迎來更好的一年,以下三個因素將催化API和CDMO業務加速發展,預計業績將延續2020年的高增長。
1、國內客戶艾力斯重磅藥獲批,一季度業績收到增長催化劑
2021年3月3日艾力斯釋出公告稱,公司三代EGFR-TKI甲磺酸伏美替尼獲NMPA批准上市。據艾力斯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目前僅委託浙江瑞博一家CMO進行甲磺酸伏美替尼原料藥的生產,並與其簽署相關委託生產協議和質量協議。”
伏美替尼是繼奧希替尼、阿美替尼後第三個上市的第三代EGFR-TKI。據艾力斯招股書顯示,在第三代EGFR-TKI市場,預計到2023年將有3-4家國產原研產品和1個進口原研產品(奧希替尼)形成市場競爭態勢。假設國產產品總體佔據70%市場份額,伏美替尼作為有望以第二家國產原研產品上市的產品,在國產產品中佔據30-35%市場份額。
上述假設如成立,預計2023年伏美替尼可佔據約20%-25%的市場份額,終端銷售規模有望達到18.3億元-27.4億元。如果按API佔終端銷售額的5%計算,那麼訂單量介於0.9-1.3億元。
浙江瑞博是九洲藥業子公司,也是艾力斯伏美替尼的獨家供應商,該品種第一年商業化供應大機率能給公司帶來新的增長。
2、大客戶諾華重磅品種持續放量,帶來2021年充足業績保障
九州藥業與諾華簽訂的三大品種,包括諾欣妥/瑞博西林/尼洛替尼,未來終端銷售額總計有望突破百億美金,簽約時效至少5-10年。
據諾華2020年報,心衰藥物諾欣妥作為驅動公司業績增長重要品種之一,2020年銷售額為25億美元(同比增長45%)。綜合考慮新適應症的覆蓋和品種在中國的放量趨勢,未來兩年諾欣妥有望保持30%+的增速。另外,瑞博西林、尼洛替尼也將保持一定的增長。
(以上為浙商證券按API收入為總銷售額5%來做的預測模型)
由於公司已收購蘇州諾華工廠,並與諾華建立繫結合作關係,一方面可享受諾欣妥的持續放量帶來的增長紅利,另一方面憑藉蘇州諾華的質量體系優勢,未來有望持續承接諾華品種轉移訂單,為公司提供業績保障。
3、江蘇瑞科虧損拖累將被逐步改善,帶來正向效應
九洲藥業近10年發展中營業收入與固定資產表現出極強的相關性,我們看到公司上市後,完成了對江蘇瑞科、諾華蘇州工廠的兩次收購,尤其是收購蘇州諾華給公司規模帶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屬於原料藥板塊的江蘇瑞科被九洲藥業收購後,業績虧損的局面短期內並未得到改善,源於公司2015年底收購後,九洲藥業花了兩年時間對其進行調整產品結構,原計劃2018年扭虧,但受環保問題拖累, 一而再被迫停產。
這一問題,去年底迎來了解決的拐點。公司管理層在調研時提到:江蘇瑞科已經在去年6月份復產,2020年停產半年,恢復生產後有一個爬坡過程,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達到了一個正常的生產,2020年Q4已經實現盈利。預計今年江蘇瑞科將正常生產,增幅會較大。
總結:對於CDMO這樣高景氣的賽道,目前國內處於各個行業玩家共同分享行業紅利的階段,九洲藥業2020年實現了55-70%的淨利潤增幅,那麼在多因素催化業績的2021年,保守預計至少可保持50%左右的增速,對應當前300億不到的市值,動態市盈率在50倍左右。
雖說不是行業龍頭,看起來卻極其富有彈性,“A股醫藥女神”這次會不會看走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