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健康的企業,靠什麼活下去?
靠賺到足夠的利潤。
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利潤?
今天,我想給你介紹一個模型:價值空間模型。
這個模型解釋了,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利潤。
— 1 —
我們以時間為橫座標,利潤為縱座標,畫一個座標軸。
然後把創業者分為四種角色:勞動者、中獎者、套利者、取勢者。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第一個角色,勞動者。
你可以看到,圖上畫了一條水平線,叫做社會平均利潤。
什麼叫做社會平均利潤?
假如你發現了一個新市場,一件商品,生產成本是3塊錢,你能把它賣到30塊。
賣出一件,就能賺27塊,你覺得世界特別美好。
可是,這樣的狀態能穩定下去嗎?
當有人發現,3塊錢生產的東西,居然可以賺27元!
付出同樣的努力,在這個新市場居然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那就一定會有新人殺進市場。
新人殺進市場,同樣也是3塊錢的成本,他發現你已經把市場佔領了,怎麼辦?
他是不是隻要比你賣得便宜一點,就有優勢?
於是,他賣27塊。
這就打響了價格戰的第1槍。
別人賣27塊,你賣30塊,這個時候,你怎麼辦?
你也只能跟著降價,降得比他更低,你才能賣出更多的商品。
於是,你開始賣20……
一旦降到20,對手發現生意都跑到你碗裡去了,他會怎麼辦?
他會接著降價,反正還能掙到錢。
於是,他開始賣10塊。
賣10塊,還能賺到7塊。
雖然比剛開始的27塊要少很多,但這7塊,只要超過了社會的平均利潤,這個生意就一定會有人繼續做。
這個時候,對手賣10塊了,你怎麼辦呢?
那就繼續降價吧。5塊。
……
慢慢地,你的心裡開始害怕了,這個行業的利潤被迅速拉平。
當降到3塊3的時候,你一算,我就剩10%可賺了,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就要虧本了。
你的對手也說,不能再降了,再降我就不幹了。
於是,你們的價格最終穩定在了3塊3。
這個時候,你們都只能賺3毛錢。
這3毛錢,就是你們這個行業的社會平均利潤。
整個社會的平均利潤率,大概是5%-10%左右。
你可以算一算,自己的利潤率,是不是處於這個區間。
如果你的利潤率正好處於這個區間,那說明什麼?
說明你賺得其實不是真正的利潤。
你賺得只是社會付給你的辛苦費,我們把它叫做社會工資。
什麼意思?
如果你賺的錢比3毛還低,你就不幹了,你的公司就要解散。
可是,社會是需要你的商品的。
於是,社會告訴你,別解散,別解散,我給你出3毛錢,你要繼續幹下去呀。
這3毛錢,是社會付給你的辛苦費。你想賺得更多,也賺不到了。
這是社會發給你的工資。
這個時候,你就是一個勞動者。
你以為你在創業,其實,你只是在為社會打工。
絕大多數的創業者,其實都是勞動者,掙扎在社會平均利潤這條生死線上。
— 2 —
第二個角色,中獎者。
什麼叫做中獎者?
你一開始誤打誤撞發現了這個市場,把3塊錢的東西賣到30塊。
利潤率高達90%。
這個時候,你就是一箇中獎者。
你運氣非常好,遇到了趨勢紅利。
中國網際網路界流行著一句話:站在風口,豬都能飛。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個風口,站在風口那些創業者,就是中獎者。
他們因為被趨勢紅利砸中,賺到了很多利潤。
比如早期的電商,後來的移動網際網路,再往後的跨境電商和區塊鏈等等。
中獎者,他們總以為自己賺到錢是憑實力,其實他們賺到錢,只是靠運氣。
靠運氣賺來的錢,總有一天,會靠實力賠光。
第三個角色,套利者。
套利者跟中獎者有什麼區別?
中獎者是被運氣砸中,他是被動的。
而套利者,總是在主動尋找哪裡有套利空間。
他們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最近哪行能賺錢啊?”
哪一行能賺錢,他們就蜂擁而至。
比如,疫情期間,生產口罩機的企業賺到很多錢。
套利者們一看,紛紛湧入口罩行業,都開始生產口罩了。
口罩機和生產口罩用的熔噴布一度被炒到天價。
就是因為衝進口罩行業的套利者太多了。
套利者們,衝進一個行業賺了錢,然後就撤出來,再去尋找下一個可以套利的行業。
總是能夠發現紅利,快速進入又快速撤出,這,也是一種值得尊敬的能力。
但套利者的問題是,他很難積累自己的勢能和資產,很難修建自己的企業護城河。
— 3 —
第四個角色,取勢者。
什麼叫做取勢者?
取勢者,就是真正擁有戰略勢能的創業者。
透過某種在技術上的創新、流程上的創新,他們能做到成本比別人更低。
當整個行業的成本都要做到3塊的時候,你有沒有本事,把成本做到1塊?
當你把成本做到1塊,別人學都學不來的時候,你比別人便宜的這2塊,才是你真正、唯一的利潤。
這2塊的利潤,別人永遠也拿不走。
只有別人拿不走的,才是你真正的利潤。
那怎麼才能做到比別人成本更低呢?
我舉個例子。
在過去,100斤花生能榨25斤油。
你說,我透過某種創新,改進了壓榨工藝,在品質不變的前提下,100斤花生我能榨出40斤油。
別人的25斤和你的40斤之間,多出來的這15斤油,就是你創造出來的“價值空間”。
有了“價值空間”之後,你就可以考慮如何分掉這些“價值空間”。
你可以拿出5斤油分給使用者。
使用者用同樣的價格,以前只能買25斤油,現在在你這裡可以買到30斤油了。
你幫使用者省了錢。
他們會非常高興地從競爭對手那裡,投奔你的懷抱。
然後,你可以拿出5斤油分給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也非常高興,用同樣的進貨價,可以進到更多的油了。
你也幫合作伙伴省了錢。
這樣就有更多人願意幫你賣油了。
還剩下5斤呢?
留給自己。
這是你應得的部分,是你真正的利潤。
有了價值空間,每個人都會幫你,盼望你成功。
而如果你說,今天不管誰榨,都只能榨出25斤,但我還是想做這個生意。因為這是我的情懷。
我知道花生油的價值,我希望中國人都能用更健康的花生油炒菜。我相信,別人能做好的事情,我也能做好。
你可能會很激動。
但我會在心裡皺起眉頭。
因為你的情懷,並不是價值空間。
沒有價值空間的事情,難有大成。
消費者不會幫你。在誰那買都一樣,我為什麼要換人?
合作伙伴不會幫你。進貨價都一樣,我為什麼要跟你合作?
你可能會很辛苦,也許能勉強活下來。
但是,這不是創業。
這只是在以創業的名義,為社會打工。
最後的話
今天的文章,我給你介紹了“價值空間模型”。
它解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利潤。
任何一個行業,剛剛興起的時候,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都是中獎者。
他們賺到的錢,其實是市場紅利,並不是他真正的利潤。
緊接著,跟隨中獎者進入這個行業的人,是套利者。
他們進來就是為了套利,賺到錢之後,就會馬上撤出。
隨著不斷競爭,行業裡所有的紅利,最終都會被競爭拉平。
收入只能勉強覆蓋成本,最後大家都只能賺社會工資。
這個時候,大家都是勞動者。
大家掙的都是社會工資,也不是真正的利潤。
那怎麼才能創造真正的利潤呢?
只有透過創新,積累戰略勢能,才能創造真正的利潤。
在整個行業成本都是3塊的時候,能夠把成本做到2塊,做到1塊,而別人學不會,也做不來。
這個時候,你就是取勢者。
利用戰略勢能,創造出價值空間。
你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護城河,才會擁有真正的利潤。
利潤,來自於沒有競爭。
否則,說句扎心的話,你以為你在創業,其實你只是在為社會打工。
所以,問問你自己,你到底是勞動者、中獎者、套利者,還是取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