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現在,我們走到了2019年。
如果回顧歷史,2019年我們肯定要比1978年和2013年要好很多。
中國的經濟經過高速發展,2018年底經濟總體量已經高達90萬億人民幣。我們在世界的經濟份額佔比越來越高,接近15%,而美國佔比24.3%。
如果把全球十個主要大國的經濟資料做一個對比,你就能看到G2的時代已經悍然來臨,毋庸質疑。
我們的崛起引起了西方國家的警惕。大洋彼岸的鷹醬在一年半前藉口貿易逆差悍然挑起經貿對峙。
如果我們研究全球商品貿易情況,2018年全球商品進出口資料如下:
全球商品出口總額為19.475萬億美元;
全球商品進口總額為19.867萬億美元;
全球貿易總額約為39.342萬億美元;
這裡面,中國、美國、德國、日本為全球前四大貿易國。
而作為全球商品第一的進出口大國的中國,資料如下:
2018年中國進口商品貿易金額:2.13萬億美元;
2018年中國出口商品貿易金額:2.48萬億美元;
2018年中國進出口商品貿易總額:4.62萬億萬億美元;
單列資料大家可能感受的不太直觀,如果把我們建國以來,中美德日四個國家的貿易出口佔比放在一起做個對比,可能給大家的震撼感更加強烈。
當美德日的貿易出口在全球佔比都在持續向下的時候,我們在全球出口佔比一路飆升,幾乎不曾停歇。
這也能夠說明為什麼西方國家這麼忌憚我們的高速發展。
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可撼動。這也是中國的產業縱深如此強大的一個數據呈現。
而中國經濟的崛起,貿易吞吐量的不斷增加,深刻的改變了全球的體系。
如果一個國家只是出口大國,那麼他不一定是經濟強國。比如巴西阿根廷這些主出口農產品的國家,比如澳洲智利這些主出口礦資源的國家。
但進出口大國卻一定是經濟強國。
進口強代表著你的需求旺盛,而出口強,則證明你的產能是巨大的。
因為這種國家不僅主導了全球消費,還主導了全球供給(世界工廠)。
更重要的是,進出口貿易金額不斷增加後,你還可以主導貿易雙邊的支付清算,而這個國家的貨幣也逐漸可以成為國際貨幣。
沒錯,我說的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我說的就是我們國家。
這種成長摧毀了一套體系。
二戰之後,由美國主導的西方國家制定了一整套全球分工、貿易、貨幣秩序。也就是我們過去經常提到的全球三層級構架體系。
在這個架構中,大家各司其職,歐美髮達國家負責全球消費需求主導、中高階製造,高科技研發,主導消費。
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負責中低端製造加工,而南美洲、澳洲、中東等地區的國家則負責提供基礎物資原材料。
而中國的崛起,逐漸打破這個套由美國製定的全球貿易貨幣體系。
在經濟水平、對外貿易上,中國的體量勢能都已經成為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資本市場、外匯交易、支付清算以及國家話語權這些短板等,隨著經濟體量和對外貿易這些基礎的不斷崛起,也會補足短板。
這是不能回撤的趨勢。
所以就如我之前所描述,這種競爭是全面性的。
所以我們和鷹醬的摩擦,臺桌上是貿易對峙,臺桌下是科技戰、是意識形態衝突。已經不用多講。
02很多國際輿論聲音說我們有很多領域還不夠開放,沒有實現當初加入WTO的承諾。但最近兩年,我們在農業、礦產資源、電網、交通、金融等等方面都做了很多的開放。這是我們的努力成果。
在農業方面,我們取消小麥、玉米之外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必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取消稻穀、小麥、玉米收購、批發的外資准入限制。
在礦產資源方面,我們取消特殊和稀缺煤類勘查、開採必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在電網方面,我們取消電網建設、經營必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在交通方面,我們取消鐵路幹線路網的建設、經營必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取消鐵路旅客運輸公司必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在金融領域方面,我們取消對中資銀行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持股比例的限制。並且在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這些都是我們開放的領域做出的努力。
而這種開放,其實都在慢慢的孕育著一股巨大的改革能量,讓外部的規則去倒逼國內的這些行業、產業進行自我改革。
03而我們本篇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下面的研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