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963年,時年巴菲特33歲。

我對像諾亞方舟一樣分散投資的做法一直不感冒。——巴菲特

注:後續的幾年中,也就是巴菲特解散合夥企業之前的這幾年中,巴菲特這幾年都會寫多封信給他的合夥人,其中的部分信件解讀可能不會是學習理解得完全準確,只能是說把自己學習的整理出來,部分地方可能會有錯誤或遺漏的地方也請大家理解見諒。學習相對比較完整的或者說是比較重視的會在每年的年末年度信件中。

歷史背景

國際:

1963年中蘇公開論戰、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興起(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演講:我有一個夢想)、1963年11月22日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遇刺身亡等事件震動世界。

國內: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全國掀起學習雷鋒先進事蹟的熱潮。

1963年12月14日-翌年2月29日周恩來總理訪問亞非歐14國,提出中國處理同阿拉伯和非洲關係的五項原則及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

題外話:股市三觀

在古希臘的一座海島上,火紅的夕陽普照大地,哲人蘇格拉底遙望蒼茫大海,提出了三個問題: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問題一經提出以後,便成為了哲學的終極命題。這個偉大的哲學命題經過滄海桑田,世紀交替,始終都在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在股市中,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三觀:

如何正確看待股市?

如何正確看待認識投資?

如何正確看待認識處於股市之中的自己?

這三觀也是三問,大家可以自己先琢磨琢磨。在後面的學習筆記中我再逐一地敘述一下自己所認識和理解的股市三觀。

1963 年業績

1963 年業績很好。雖然有的合夥人講求實際,對今年的收益率很滿意,但 1963 年的業績好,不是因為我們的淨資產比年初增加了 3,637,167 美元,取得了 38.7%的收益率。1963年業績好,是因為我們把我們的衡量基準道指遠遠甩在了後面。就算我們下跌 20%,道指下跌 30%,我一樣會說“1963 年業績很好”。某一年的漲跌不必在意,只要從長期看,我們相對道指能保持適度領先優勢,我們就能取得理想的長期業績,能賺錢,心也不會亂。

下面是道指收益率、總合夥人分成前合夥基金收益率、全年管理的有限合夥人的收益率、以及合夥基金早年收益率的最新逐年對比情況。

年份

道瓊指數(1)

合夥基金收益(2)

合夥人實際收益(3)

1957

-8.4%

10.4%

9.3%

1958

38.5%

40.9%

32.2%

1959

20.0%

25.9%

20.9%

1960

-6.2%

22.8%

18.6%

1961

22.4%

45.9%

35.9%

1962

-7.6%

13.9%

11.9%

1963

20.7%

38.7%

30.5%

(1)根據道指年度漲跌計算,其中包含股息。

(2)1957-61 年的資料是之前全年管理的所有有限合夥人賬戶的綜合業績,其中扣除了經營費用,未計算有限合夥人利息和總合夥人分成。

(3)1957-61 年的資料按前一列合夥基金收益率計算得出,按照當前合夥協議,扣除了總合夥人分成。

有位合夥人和我開玩笑,說怎麼不再加一列,總合夥人的收益率是多少。這麼說吧,總合夥人也跑贏道指了。

下表是累計收益率或複合收益率:

年份

道瓊斯指數收益

合夥基金累計收益

合夥人實際累計收益

1957

-8.4%

10.4%

9.3%

1957-58

26.9%

55.6%

44.5%

1957-59

52.3%

95.9%

74.7%

1957-60

42.9%

140.6%

107.2%

1957-61

74.9%

251.0%

181.6%

1957-62

61.6%

299.8%

215.1%

1957-63

95.1%

454.5%

311.2%

平均年化收益

10.0%

27.7%

22.3%

我們已經連續七年大豐收。抱歉了,約瑟(Joseph),我們不打算相信聖經中的金科玉律(譯註:在聖經故事中,上帝向埃及法老託夢,埃及將迎來七個豐年,隨後是七個荒年,約瑟受命在豐年存糧,為荒年做準備)。(我對像諾亞方舟一樣分散投資的做法也一直不感冒。)

不開玩笑了。去年,我們跑贏了道指 17.7 個百分點。大家一定要注意:根據我的判斷,我們不可能長期取得這樣的領先優勢。只要能長期跑贏道指 10 個百分點就很了不起了,就算領先優勢不到 10 個百分點,也能創造驚人的收益,這個我們稍後會講到。我的判斷是主觀的,不管我有什麼依據,都是主觀的。但是我們要清楚,按照我的判斷,在很長時間內,我們相對道指的領先優勢很可能大幅縮小,甚至有些年可能大幅落後道指,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我們每年 11 月份都會給大家發一份“基本原則”(The Ground Rules),剛才講的這些道理在基本原則裡都有,但是這些道理說多少遍都不過分。

解讀:

巴菲特開篇就說對於我們之前說的年度的結果,今年我們真高興,我們賺了38.7%,超過道瓊18個百分點。他說如果道瓊將來跌30%,我們只跌20%,可能有些人會不高興,但我們依然會很高興。所以讀懂這段話需要會舉一反三的能力。就事論事的學習,效果都是很有限的,讀書要心領神會才能觸類旁通。

在過去六年中,巴菲特在一直公佈回報的時候強調合夥企業的回報不等於合夥人實際拿到手的回報。在這個基礎上,因為他經常這麼說,所以有人就跟他開玩笑說,偶爾你能不能增加一列,你有一列是道瓊的回報,有一列是合夥企業的回報,你能不能加一列一般合夥人的回報?因為一般合夥人的回報才是大家拿到手的。巴菲特說,好吧,沒問題。以後我再增加一列,一般合夥人的回報。那麼他在上面的表格中出來了,列出了從1957年到1963年這七年,道瓊的年化回報是10%,巴菲特合夥企業的年化回報是27.7%,有限合夥人的回報是22.3%。也就是巴菲特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人的回報等於費後的回報。所以即便是費後回報,也高出道瓊12個百分點。

巴菲特繼續說我的判斷也有主觀的成分在內,可能對,可能錯,我們在未來的某些年份,有的時候可能領先,有的時候表現可能會落後。所以我們看得出來巴菲特不但保持著勇猛精進的精神,也保持謙虛勤學的品行,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

基金公司

我們一直拿最大的兩隻開放式股票型基金(股票佔 95-100%)和最大的兩隻分散投資的封閉式股票型基金的業績,與合夥基金的收益率做對比。它們是 Massachusetts InvestorsTrust、Investors Stock Fund,Tri-Continental Corp.和 Lehman Corp.。它們管理著 40多億美元的資產,基金行業管理的總資產是 250 億美元,這四家公司應該能代表大多數基金公司。我認為,這四家基金公司的業績也能代表資產規模更大的銀行信託部門和投資諮詢機構。

我想用下面的表格說明,作為衡量投資業績的指數,道指不是那麼容易戰勝的。上述四家基金由能力出眾的經理人管理,它們每年收取的管理費是 700 多萬美元,整個基金行業收取的管理費數額就更龐大了。從這些高薪經理人的打擊率(batting average)來看,他們的業績和道指相比略遜一籌。

我們的投資組合和公募基金迥然不同,我們的投資方法也和它們迥然不同。對於我們的大多數合夥人來說,如果不把資金投到我們的合夥基金中,其他的選擇可能就是基金等投資公司,獲得與基金類似的收益率,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與基金對比來檢驗我們的業績很有意義。

年度業績

(1)計算包括資產價值變化以及當年持有人獲得的分紅。

複合收益率

道指是無人管理的指數,讀者可能覺得奇怪,這些華爾街大牛拼盡全力,怎麼還跑不過道指,連打平都做不到。無可爭議,現實就是如此。別以為公募基金跑不贏道指,是因為它們的投資比道指更保守。從業績對比中可以看出來,也有大量研究結果證實,整體而言,公募基金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和道指的下跌是同步的。按照市場下跌時的表現來檢驗,我們的投資方法比公募基金更保守。過去我們做到了,不保證將來也能做到。

我對公募基金的評價可能說得有些重了,但是我只是在講事實,不是要抨擊它們。基金經理在機構的條條框框內要管理幾十億上百億的資金,只能取得這樣的業績。想要突破條條框框特立獨行,太難了。公募基金的業績自然只能和整體股市亦步亦趨。一般來說,公募基金的好處不是幫助投資者取得更高的業績,也不是提供更出色的抗跌能力。在我看來,公募基金的意義在於簡單方便、省心省力、自動分散。另外,基金可以幫助投資者抵制誘惑,避免落入吞沒了大量散戶的陷阱。

解讀:

在基金公司這一段落中巴菲特再次將道瓊斯指數和四家美國當時最大的基金公司進行了比較。這四家大的基金公司一年收取的管理費就達到了700萬美金,它收的佣金都跟巴菲特的合夥企業之前的規模差不多不相上下了。

但是經過比較之後發現這四家大的基金公司一家都沒有跑贏指數。所以巴菲特說我們告訴大家這個結果並不是想嘲笑別人,我們只是想證明跑贏指數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要以為很輕鬆就跑贏了。那麼大家都跑不贏,那麼多基金公司都跑不贏,為什麼巴菲特可以跑贏呢?巴菲特在1961年的信中已經做過說明,也就是說他三大類投資方法中有兩類即套利類和控股類的投資表現跟指數沒有太大關係。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複利的喜悅

又到了最激動人心的內容了。去年,為了把複利的概念講透,我指出了伊莎貝拉女王(Isabella)的錯誤。大家可能還記得,伊莎貝拉女王以為發現新大陸很賺錢,卻不知道這筆投資的複合收益率太低了。

很多人在複利這個問題上太蠢了,我打算給大家上一課,這次以藝術界為例。1540 年,法蘭西的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 I of France)花了 4,000 埃居(譯註:法國古貨幣)買入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有的合夥人可能不太關注匯率變動,當時的 4,000 埃居相當於20,000 美元。

如果弗朗西斯一世頭腦清醒,能找到稅後收益率 6%的投資,這筆錢現在就值1,000,000,000,000,000.00 美元了,這可是 1000 萬億,是美國當前國債的 3000 倍,一切都來自每年 6%的收益率。相信各位聽我講完,再也不會在家裡討論哪幅畫是否值得投資了。

不過,我去年說了,我們可以得到兩點啟發。第一,活得越長越好。第二,複合收益率很小的差別,最終數字就會產生很大的差距。

以下是 100,000 美元按照不同收益率複利累積的結果:(以下資料不包含 10 萬本金)

時間段

4%

8%

12%

16%

10年

$48,024

$115,892

$210,584

$341,143

20年

119,111

366,094

864,627

1,846,060

30年

224,337

906,260

2,895,970

8,484,940

顯而易見,收益率幾個百分點的差距就能左右長期複利投資的最終收益,投資時間越長,這個效應越明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要巴菲特合夥基金能適度跑贏大眾投資工具幾個百分點,我們就盡到了自己的職責。

有些合夥人可能會想,為什麼沒把有限合夥人 22.3%的複合收益率放在上面的表格裡計算一下?22.3%的複合收益率沒扣除所得稅,所得稅不是合夥基金支付,而是要各位合夥人繳納。即使扣除所得稅,這個複利仍然高得離譜,不能這麼算,哪怕初始資金很小。過去七年,道指的複合收益率很高,長期保持下去的可能性很小,我之前也說了,這幾年我們跑贏了道指很多,不可能長期跑贏這麼多。一言以蔽之,巴菲特合夥基金將來的複合收益率會遠遠低於現在。如果在業績對比表格中加上我們下跌 30%、道指下跌 40%的一年(這種下跌並不少見),我們和道指的業績就更貼近長期趨勢了。如上述複利表格所示,即使複合收益率降低,我們的長期收益仍能非常令人滿意。

解讀:

巴菲特在今年的年度信件中為了再次給大家加深印象,又重複講了一下複利的道理。他在1962年的信件中有提了一下複利,分成三檔:5%,10%,15%;在今年的年度信件中,他把表格資料進行了一下修改,調整了回報收益率,分成了四檔:4%,8%,12%,16%。而且也列出了對應的10年、20年、30年之後得到的對應數額。

他列出了一個表格,他說如果我們今天投10萬塊錢,如果年化回報率只有4%,那麼十年以後能得到的總額是4.8萬,三十年以後可以得到22.4萬;但是如果我們今天投10萬塊錢,年化回報能達到16%的話,十年以後能得到34萬,三十年後可以得到848萬,848萬和22.4萬這個兩個數字聽起來那可是天壤之別。所以巴菲特在33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明白三十年之後自己的財富能達到怎樣的規模。

他在表格中把回報收益率分了四檔,四檔的利率分別是4%、8%、12%、16%,四個檔的回報收益率來算對應的回報數額,他定的最高一檔的回報率是16%,他的意思就是說你們看一看如果你10萬塊錢能做到年化回報16%,三十年之後能變成848萬。對照之前的合夥人累計複合實際回報率,假如你的年化回報能達到22.3%呢?巴菲特自己過去七年創業的回報年化回報是27%,那麼對應的收益數額這是無法想象的,所以這個時候的巴菲特是內心充滿了驕傲,可以說是豪情壯志。

他說從表格中可以得到兩點啟示:一是你得活得久;二是複合收益率出現很小的差別,最終數字就會產生很大的差距。同樣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樣的,你既要活得久還要能取得合理的回報,最終你才能取得巨大的收益。這一點也對應了我在題外話中的一個點。大家思考一下看看是哪一點?

我們的投資方法

每次寫到這部分,我總是左右為難。一方面,我知道有些合夥人對我們投資的細節很感興趣。另一方面,對很多合夥人來說,這些東西就像天書,他們肯定覺得我最好別寫了,還不如趕快工作去。

為了把所有合夥人都照顧到,我決定只在這部分簡單講講我們的三類投資,希望研讀博士學位的合夥人可以在附錄中閱讀詳細案例。

我們這三類投資的分類標準不是它們的長期投資收益有所不同。在 10 或 15 年時間裡,我們覺得每一類都能實現我們的目標,跑贏道指 10 個百分點。但是,具體到某一年,股市行情變動很劇烈,這三類投資的表現也有巨大差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三類投資:

低估類(Generals)——這類投資是低估的股票,我們主要透過定量分析判斷是否低估,但是也非常重視定性分析。一般來說,低估類的投資,幾乎看不出來或根本不知道短期內怎麼能上漲。低估的股票不光鮮,市場不喜歡。它們唯一的好處就是價格低廉,經過審慎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的市值遠遠低於產業資本所能給予的估值。我再強調一下,雖說定量是第一位的、是根本,定性也很重要。我們喜歡優秀的管理層,我們喜歡好行業,我們希望有一定的“催化劑”刺激不作為的管理層或股東,但是我們要買得值。低估類的表現和道指有很強的同步性,道指大幅下跌時,低估類也會跟著大跌。反之亦然,在市場強勁上漲時,低估類的表現最搶眼。我們認為,長期來看,低估類能實現我們跑贏道指的目標。

套利類(Workouts)——套利類投資有時間表可循。套利投資機會出現在出售、併購、重組、分拆等公司活動中。我們做套利投資不聽傳聞或“內幕訊息”,只看公司的公告。在白紙黑字上讀到了,我們才會出手。套利類投資有時也受大盤影響,但主要風險不是大盤漲跌,而是中途出現意外,預期的進展沒實現。常見的意外包括反壟斷等政府幹預、股東否決、稅收政策限制等。許多套利類投資的毛利潤看起來很低。一位朋友說,套利類投資是在別人已經賺了 9 角 5 分後,再去賺最後的幾分錢。但是,套利投資的確定性高、持有時間短,年化收益率是相當不錯的。套利類投資每年貢獻的絕對利潤比低估類穩定。在市場下跌時,套利類投資積少成多,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領先優勢;在牛市中,此類投資會拖累我們的業績。從長期來看,我認為套利類能和低估類一樣跑贏道指。

控制類(Controls)——我們的控制類投資比較少見,但這類投資只要做了,就是大規模的。控制類有的是一開始就透過大宗交易買入,有的是從低估類發展而來的。有的低估類股票,價格在低位徘徊的時間很長,我們能買到很多,實現了部分或完全控股,有能力對公司施加影響,投資就從低估類轉到了控制類。這時候,我們根據對公司前景以及管理層能力的評估,決定是採取主動,還是保持相對被動。最近幾個月,我們在大量買入一隻低估的股票,這家公司的管理層很優秀,公司的策略也很合理。我們會繼續買入,如果將來實現了控股,可能會保持非常被動的狀態,不會干預公司的經營。

我們不願為了主動而主動。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我更願意放手讓別人做。不過,大家可以放心,如果必須採取主動,才能讓資本得到合理運用,我們不會袖手旁觀。

不管主動還是被動,投資控制類必須做到,投資時就把錢賺到。控制類投資的必要條件是物美價廉。取得控股權後,我們的投資價值幾何,就不再取決於經常失去理智的市場報價,而是企業本身的價值。

我們有意願、有財力實現控股,這樣我們低估類中的許多股票可以進退有餘。如果市場轉而看好,股價會隨之上漲。如果市場仍然看淡,我們可以繼續買入,最後公司是我們的了,不必再聽市場對我們的評判。

衡量控制類的投資收益,至少要看幾年時間。按部就班地買入需要時間。另外,可能還要改善管理層、重新配置資本、尋求出售或併購等,控制類中的這些工作都需要時間,所以此類投資不能看幾個月,要看幾年。因為投入時間長,在控制類投資中,我們要求獲利空間一定要大。如果賺不了多少,我們就不做。

在買入階段,控制類的表現和道指基本趨同。在末期階段,控制類的表現和套利類更相似。我說過,在我們的投資組合中,這三類投資的分配主要是見機行事,視投資機會而定。某一年道指下跌時,我們配置的主要是低估類還是套利類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會對我們與道指的相對業績產生很大影響。所以說,單獨一年的業績不重要,無論好壞,都別看得太重。

要說在我們的資產增長過程中有什麼趨勢的話,我覺得是控制類投資會有所增加。目前,控制類是三類投資中佔比最低的。我說的未必對,到底怎麼樣,當然還得看將來市場表現如何。至於將來市場如何,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也不預測。在寫這封信的時候,我們的資金分配情況是,低估類佔比最大,套利類第二,控制類第三。

解讀:

在這一段中巴菲特又重複提了一下我們的投資方法分為三大類,而且今年的附錄裡面添加了兩個例子來供有興趣深入學習瞭解這類方法的投資人作參考。這兩個案例我會在下一篇的學習筆記中寫出來,可能不會作太多的深入分析。

接著巴菲特又把這三大類:低估類、套利類、控制類又分別作了解釋說明,這次在控制類上他多談了一些。在這裡他也提到最近幾個月,我們在大量買入一隻低估的股票,這家公司的管理層很優秀,公司的策略也很合理。我們會繼續買入,如果將來實現了控股,可能會保持非常被動的狀態,不會干預公司的經營。我們不願為了主動而主動。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我更願意放手讓別人做。不過,大家可以放心,如果必須採取主動,才能讓資本得到合理運用,我們不會袖手旁觀。不管主動還是被動,投資控制類必須做到,投資時就要把錢賺到。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巴菲特先是買入一隻低估的股票,如果持續低估,就繼續買入,一直買到變成控股股東,但是他不會過多的干預公司的經營。同時他也提到他不會為了主動而主動,別人做得好,我們就更願意放手讓他們幹。但是,他也提醒大家,如果確實需要我們主動出面的時候,我們絕不袖手旁觀。而且在進行投資控制類的時候,開始投資的時候,就要把錢給賺到。也就是說在開始投資之前就已經提前鎖定了一部分的收益,比如說5%或10%的收益。

另外他還談到取得控股權後,我們的投資價值幾何,就不再取決於經常失去理智的市場報價,而是企業本身的價值。這裡我們要注意到,取得控制權以後,我們的投資價值就不再取決於市場報價,而在於企業本身的內在價值。評定投資價值的標準,值得我們多思考一下了。

接著巴菲特說在我們的投資組合中,這三類投資的分配主要是見機行事,視投資機會而定。某一年道指下跌時,我們配置的主要是低估類還是套利類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會對我們與道指的相對業績產生很大影響。所以說,單獨一年的業績不重要,無論好壞,都別看得太重。要說在我們的資產增長過程中有什麼趨勢的話,我覺得是控制類投資會有所增加。目前,控制類是三類投資中佔比最低的。我說的未必對,到底怎麼樣,當然還得看將來的市場表現如何。至於將來市場如何,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也不預測。

巴菲特說在投資組合中,這三大類投資的分配比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視具體的投資機會而定。每年各類的投資比例分配大小都不一樣,每年對應的業績相應的會受到影響。但他還是強調不能單獨地看某一年的業績,有就是他之前一直在說的評判一個業績的好壞,最好以五年為一個週期,最少也要看三年。

再就是巴菲特接著說了,當前的控制類佔比是最低,但隨著資產規模的擴大,將來投資組合中控制類的投資比重會逐漸增加。當然他也說了,我這樣說未必對,最後走成什麼樣,最終還是要看將來的市場表現,至於將來市場怎樣?天知地知,你不知,我也不知,我更加不會做猜測。不做預測。在我們今天的股市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做各種各樣的猜測,預測,判斷。大家仔細觀察一下看看是不是這樣子?但是我也可以跟大家說,我也不做預測。但是我還是可以引用巴菲特致合夥人的信中的一段話作為這一段落的結尾告訴大家“我認為今後十年,有幾年大盤肯定會漲 20%到 25%,有幾年大盤肯定會跌 20%到 25%,其餘年份則在二者之間。至於哪年漲、哪年跌,我完全不知道,長期投資者也不關心某一年的漲跌。”

其他事項

我們今年的初始淨資產是 17,454,900 美元。隨著資產的迅速增長,總有合夥人擔心我們將來的業績是否會受到影響。到目前為止,合夥基金的規模增長沒拖累我們的業績,而是幫助我們取得了與道指更大的相對優勢。不過,請各位不要對我們的長期相對優勢寄予厚望。規模大,有時候是優勢,有時候是劣勢。在我看來,如果我們現在的資產是 100 萬美元或500 萬美元,我們當前的投資組合不會得到改善。我們看到的投資機會似乎總是超過我們的銀行賬戶 10%。如果情況有變,我一定會告訴大家。

蘇茜和我在合夥基金裡有 2,392,900 美元的投資。除了每月收到的利息,我第一次提取了資金,如果我還不提取,國稅局就要一直失望了。蘇茜和我有幾隻很小的“非有價證券”(股東不到 300 人),這些投資是早年做的,總價值不到我們在合夥基金權益的 1%。另外,我們還在 1960 年投資了本地的一家公司,這筆投資規模比較大,我們打算永遠不賣。我們其餘的所有資產都放在巴菲特合夥基金這一個籃子裡,將來仍會如此。我保證不了業績,但可以保證和大家共進退。我們一大家子,包括三個子女、我的父母、兩個姐妹、兩個姐夫、岳父、三個姑姑、四個表親、五個侄子侄女,直接或間接持有總計 893,600 美元的合夥基金權益。

比爾·斯科特(Bill Scott)夫婦也把他們家庭的大部分資產投到了合夥基金裡,他們的權益是 237,400 美元。比爾是我的得力助手,我們 1964 年正在做的幾筆投資,主要都由他負責聯絡。我也把大量日常事務交給了比爾處理,各位合夥人如果有事需要辦理或者有問題詢問,如果我不在,請和比爾聯絡。

貝絲(Beth)和多娜(Donna)總能高效完成日益增加的工作。12 月份和 1 月份,她們忙得不可開交,肯定會想怎麼沒找個更輕鬆的工作,但是無論多忙,她們都能把一切處理的井井有條。

雖然時間緊迫,但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一如既往地出色完成了審計工作。以前畢馬威會對我們的證券、現金等每年進行一次突擊檢查,現在我們要求他們每年突擊檢查兩次。這個費用不算高,從事金融業務的公司都應該接受這樣的檢查。

各位合夥人下週會收到如下檔案:

(1)一份包含稅收資料的信函,其中列有申報 1963 年聯邦所得稅所需的所有巴菲特合夥基金資訊。請僅使用本信函作為稅收申報參考。

(2)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 1963 年審計報告,其中包含巴菲特合夥基金的運營資料和財務狀況以及合夥人資本賬戶的資訊。

(3)一份由我簽署的、證明你於 1964 年 1 月 1 日持有巴菲特合夥基金權益的檔案,其中的權益資料與審計報告中列出的資料一致。

(4)包含所有合夥人名單的合夥基金協議日程“A”。

如有疑問,請隨時與我聯絡。隨著我們規模的增加,更容易出現信函漏寄、姓名遺漏、數字錯位等問題。如果發現我們出錯了,請告訴我們。下一封信是上半年總結,各位將在 7 月 15 日左右收到。

沃倫.巴菲特謹上

解讀:

巴菲特在這一段落中開始就提到我們今年的初始淨資產是 17,454,900 美元。在1962年的年度信件中提到今年年初,合夥基金的淨資產是 9,405,400 美元。在1961年的年度信件中提到今年年初的淨資產達到了 7,178,500美元。回想一下我們的開篇,第一家合夥企業整個的資金是10萬零5千一百美金,巴菲特自己出了那個100美金。剩下的10萬零五千塊美金都是親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出的錢。從10萬零5千一百美金增長到今年的17,454,900美金。這樣的增幅,令人看了都非常的愉悅。

接著巴菲特說隨著資產的迅速增長,總有合夥人擔心我們將來的業績是否會受到影響。到目前為止,合夥基金的規模增長沒拖累我們的業績,而是幫助我們取得了與道指更大的相對優勢。不過,請各位不要對我們的長期相對優勢寄予厚望。規模大,有時候是優勢,有時候是劣勢。在我看來,如果我們現在的資產是 100 萬美元或500 萬美元,我們當前的投資組合不會得到改善。我們看到的投資機會似乎總是超過我們的銀行賬戶 10%。如果情況有變,我一定會告訴大家。

這小段敘述說明資產規模的擴大對巴菲特的業績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巴菲特還是處於主意要比錢多的階段。

後面接著巴菲特又提到了他第一次從合夥企業裡提取了資金。再就是他們全家接近99%的資產都放在合夥企業裡,包括他的家人七大姑八大姨等等,請大家放心,我們吃自己鍋裡做的飯。他的得力助手比爾斯科特,他們夫婦也投了資金在合夥企業裡。也就是說明我們大家都在一個鍋裡吃飯。接著巴菲特又誇了一下工作人員貝絲和多娜,還有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好,本次的學習暫時告一段落,下一篇是1963年的兩個附錄案例,作為巴菲特三大類投資方法的具體案例。

8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利好不斷,信用卡市場驚現暴力提額,支付行業或迎來新一輪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