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危機是網際網路時代下的企業必須學會面對的重點,很多傳統企業不知如何應對網路所以從而導致破產。
網路危機
隨著外部環境的複雜化、市場監管的規範化、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苛刻,企業出現某些危機並不奇怪,我們要關注的是企業,下面探究為什麼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中、在同樣的危機襲擊面前,有的企業可以鎮定自若,最終不僅平復危機,還能將危機轉化為企業發展另一次機會?而有的企業卻應對無措,四處求急告冤,最後只得飲恨而終?是戰略偏差還是戰術部署失誤導致這些企業無法邁過危機的門檻?
風險管理
危機對於每一家企業而言,不僅僅是一道決定企業生死的難關,更是考驗企業戰略成熟度的關口:企業防範風險的意識與應對能力決定了企業最終是否能走困境。
縱覽許多成功處理危機的企業案例,我們發現,以下三點危機處理的戰略原則值得每一家企業借鑑:
一、危機意識必須上升到企業戰略的高度
在現今這個變化莫測的時代,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家企業都有可能出現危機。這就要求企業特別是行業領導者企業不能抱著一勞永逸的思想,而必須將危機公關意識及危機防範提升企業戰略的高度,從制度給予重視,在意識上加以灌輸,從管理實踐上進行預練,制定相關應對策略。
未雨綢繆永遠是最好的方法。
二、爭取民心永遠比爭取市場更為重要
從強生完美處理泰諾膠囊被投毒案,到康泰克成功處理PPA風波,這些跨國公司處理危機的最高明手法就是牢記一條原則:爭取民心永遠比爭取市場更為重要。
從巨能鈣失敗的危機公關處理中,我們可以看出,保健品的問題不是一般產品的質量問題,而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情。所以,當產品出現問題時,企業要挽救民心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應該是,立即停止相關產品的銷售,封存相關產品,暫停對消費者的出售,表現出負責任的企業態度;然後主動和政府取得聯絡,請求權威部門主持公正,表現出合作的公民精神,使得產品重新樹立公信力,危機公關中要對。
雖然這樣做在短時間會讓企業損失不小,但相對於企業長遠的發展,贏取民心總比暫時贏得市場更為重要。失去市場份額還可以奪回來,失去民心卻是失去了一切。
三、危機處理手法必須要考慮實際的人文環境
在許多企業的危機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危機的肇始是由於政府部門、媒體、甚至消費者判斷失誤而主觀造成的,雖然這對企業來說是不白之冤,但企業在處理方法上,卻不能簡單地依照法律的程式去執行:執著地追究相關人或單位的責任,將企業的損失轉嫁給第三方——中國複雜人文環境與文化心理決定企業這種做法往往得不償失。
當我們回顧三鹿乳業的危機處理,儘管事故完全是由於行政機關工作失誤造成,但在整個中,三鹿卻處理得十分寬容大度,對待工作失誤的人員及誤報的媒體,三鹿得饒人處且饒人,而不是口口聲聲進行威脅。從這個角度講,三鹿應該深刻領悟了中國複雜人文環境與文化心理的精髓,而三鹿最終得以使危機迅速平復下去,無疑與其所秉持的寬容態度有極大的關係。
由於中國特殊的人文環境,媒體扮演著重要的輿論監督的角色,絕大多數的民眾也相信媒體報道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儘管媒體同樣存在判斷失誤及意識引導錯誤的時候,但如果受指責的企業強硬地與其針鋒相對,其結果往往是凶多吉少,畢竟話語權是掌握在媒體手中,而且民眾更多傾向於相信媒體的判斷而非企業一方之詞,企業危機應對時也需要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