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個比特幣的價格漲到了1萬美元;
2020年12月,比特幣的價格突破了2萬美元大關;
2021年3月,比特幣的價格是5萬美元。
如果你在2020年12月中旬買了100個比特幣,僅僅半個月之後,你的投資回報就是100萬美元,相當於北上廣深的一套房。
那些沒有投資比特幣的人,是否懷疑過自己錯過了財富自由的機會呢?2021年,普通人還能不能買比特幣,買完還能不能繼續漲呢?
先看比特幣的三個主要特點:
第一,它的交易完全透明,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別人的交易記錄;
第二,你的交易內容絕對保密;
第三,它不是任何國家發行的法定貨幣,任何國家和銀行也不能控制它。
這就意味著,這種貨幣有個致命缺陷——實際上,不光是比特幣,任何一種數字貨幣都必須有足夠數量的人認可它、使用它,它才有價值,否則就一文不值。
這就像燒香拜佛,你信它就靈,不信它就不行。
時間倒回到2010年,當時1萬個比特幣只能換兩塊披薩吃。
到2011年,1個比特幣也只值10美元。現在為什麼漲到了5萬美元呢?
首先,是比特幣受公眾認可的程度在不斷提升,其中包括一些傳統金融圈大佬,像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利歐,他本來一直唱衰比特幣,結果2020年11月居然主動說自己可能對比特幣的理解有偏差;
再比如,全美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的CEO傑米·戴蒙一開始怒噴比特幣是一場騙局,後來居然又反悔了。
金融圈內和圈外對比特幣的認可度持續提升,就導致很多大機構開始持倉比特幣。
比如,像“灰度比特幣信託”,它們在2020年初的比特幣持倉量大概是26萬枚,現在已經飆到了約61萬枚,翻了一倍還多。
而且,很多支付機構也開始大規模支援比特幣付款,比如Paypal和Square,這對於比特幣的流動性也大有幫助。
另外,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再加上持續多年的全球負利率趨勢,各國央行開動印鈔機大放水,導致各類資產價格被瘋狂推高。
比特幣作為數字貨幣這個資產類別裡的“課代表”,它的價格當然也會水漲船高。
那麼問題來了:2021年普通人能不能投資比特幣?該怎麼投資比特幣呢?我給你送上三條幹貨建議。
第一,投資道理一萬條,穩住別浪第一條。
現在比特幣的狀態就像一個盲盒,誰也不知道把錢投進去之後,是會蹦出個財神爺,還是個韭神。
最穩妥的辦法是,你既不要著急做空,也不要貿然做多,先穩住觀望。
而且,千萬千萬不要加槓桿。要知道,比特幣的價格一旦波動起來,可是沒有漲跌停限制的,一天跌個百分之六七十都很正常,你要是貪心想一把撈個大的,加了槓桿,後果可能就是爆倉。
而且別忘了,之前玩比特幣的都是散戶,現在很多大機構也開始進場玩比特幣了。你猜猜這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很簡單,如果一個市場上有80%的玩家是專業機構,20%的玩家是散戶的時候,那專業機構一定會公平競爭,大家憑實力說話嘛。比如,美國股市就是這種市場的典型代表。
但是,當一個市場只有20%的玩家是專業機構,剩下80%的玩家是散戶的時候,你覺得會發生什麼?
大機率是這20%的專業機構互相勾結,一起坑剩下80%散戶的錢,現在的比特幣市場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
作為散戶,你要是覺得自己能玩得贏大機構,那你一定是想多了。
這樣的市場兇險萬分,一不留神就會被割韭菜。而且,從比特幣以往的歷史資料來看,一輪大漲之後,必有大跌。
如果你非要著急現在進場投資比特幣,我建議你可以建一個觀察倉看看,但倉位的配置不要超過總資金的5%。
千萬記住,小賭怡情,大賭傷身。
第二,回報率高的資產多得是,不要只盯著比特幣。
比特幣被炒得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各種一夜暴富的故事讓很多人心裡無比焦慮。
其實,2013年經濟學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就描述過這種現象,這叫做“敘事經濟學”帶來的“非理性繁榮”。
席勒做過一個研究,2014年到2019年網上關於比特幣的各種故事在人群裡傳播擴散的模式,跟非洲埃博拉病毒傳播的模式幾乎一模一樣。
可以說,比特幣值錢、比特幣會漲的故事就是一種病毒。這種病毒最大的“毒性”當然就是“一夜暴富”。
其實,很可能就是因為這些“一夜暴富”的故事在網上瘋傳,比特幣才能從2010年到2017年,七年之間上漲了20萬倍。
在2017年底的時候,我身邊就流傳著很多這樣的故事:說某某大學生,拿兩萬人民幣開始炒數字貨幣,結果幾個月漲到了身家幾個億,瞬間財富自由,學也不上了,二十歲直接退休。
聽到這樣的故事,有幾個人能做到內心毫無波瀾呢?
當這種病毒式傳播達到巔峰的時候,它就會造成“非理性繁榮”,投資者會陷入癲狂,資產的價格會虛高。
等到病毒式傳播的拐點一過,資產價格可能就會暴跌。一夜暴不暴富不一定,一夜爆雷是很有可能的。
而且,你要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截止到2021年1月6日,比特幣的年化收益是354%,但蔚來汽車和特斯拉的年化收益分別達到了1291%和745%,分別是比特幣收益率的3.6倍和2.1倍,就連投資拼多多的收益,都比比特幣要高。
所以,如果你就是想賺錢,但又不懂數字貨幣,那你不妨看看其他的投資標的。2021年好的投資機會有的是,鹿死誰手未可知。
第三,你要投資比特幣也就投了,大不了投資成本高一點,但如果你投了其他山寨數字貨幣,那就是給騙子送溫暖了。
所謂的山寨數字貨幣,名字可就多了,比如未來幣、羽毛幣、萌奈幣、點點幣、天空幣等等。不管它叫什麼,你只要記住,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割韭菜。
當然了,有不少藝高人膽大的老韭菜,明知這些山寨數字貨幣是割韭菜,但他們總覺得,只要不當最後一棒的接盤俠,在崩盤之前套現出來就好。
對於有這種想法的朋友們,我只能說佩服佩服。
這屬於與虎謀皮,在推土機面前撿鋼鏰兒,我除了祝你好運,也沒什麼可說的了。
最後,我再給你兩個重要提醒:首先,用來投資數字貨幣的錢一定是你平時用不到的錢。
也就是說:全都賠光了,你頂多也就是難過得吃不下飯而已,不會因為賠光了而真的買不起飯吃。
另外,投資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這句話你應該聽過很多遍,但我還是想再強調一遍:你永遠賺不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
很多人可能會說:沒那麼玄乎吧?很多東西我稀裡糊塗投了,也賺了不少錢啊。
不好意思,您這個叫運氣好。在賭場上,賭徒還有運氣好的時候呢。
而且,憑運氣賺來的錢,最後憑實力又虧掉的例子,比比皆是。
當你的認知和你的財富不匹配的時候,這個世界會有一萬種割你韭菜的方法,直到把你割到認知和財富保持一致。
無論是數字貨幣,還是其他任何資產類別的投資,不懂的東西千萬別碰。
最後的最後,我想跟你講個小故事,是關於股神巴菲特的。
眾所周知,巴菲特幾十年來一直不碰科技股,任憑你漲到山崩地裂,他也不為所動。他的理由是,科技股我看不懂。
有人可能會說了,巴菲特最近幾年不是投資了IBM和蘋果嗎?就拿IBM為例,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決定要投資這隻科技股的:
這事兒其實跟巴菲特的好朋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有莫大的關係。
1991年7月5日,巴菲特第一次見比爾·蓋茨,這倆人年齡差了25歲,他們剛見面打完招呼,巴菲特就一點沒客氣,劈頭蓋臉就向蓋茨問了一堆關於IBM的問題。
他問蓋茨:“如果讓你從頭建設IBM,你會怎麼做?IBM裡有哪些有潛力的業務?你如果當IBM的CEO,你會怎麼管理這家公司”等等等等。
這些問題非常有難度,倆人這一聊就聊興奮了,一直聊到天黑了才依依不捨地分開。
不知道你發現了這個小故事裡的隱藏資訊沒有?巴菲特至少從1991年就開始關注和研究IBM了,否則他不會向蓋茨提出那麼多有含金量的問題。
但巴菲特真正投資IBM公司的股票是在2011年。也就是說,巴菲特為了搞懂這家公司,前後花了至少20年時間。
這背後的謙卑之心、敬畏之心,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也難怪人家成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
所以,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別讓“一夜暴富”的傳說讓你對投資產生了妄念。
腳踏實地,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賺認知以內的錢,才是最穩、最長久的賺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