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歐盟計劃實現鋰電池自給自足

中國是當前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國,除了具有成熟的電池產業鏈以外,也有賴於中國豐富的鋰礦資源。據悉,目前中國擁有的鋰礦儲量在全球鋰礦資源中排名第六位,加上長期以來中國都致力於拿下其他地區的更多鋰礦股份,這使得中國手頭上的鋰礦儲量不斷增加,可以說現在中國的鋰礦儲量是“富得流油”。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在電池生產領域的領導地位幾乎無可撼動。

現階段,全球大部分國家進口的鋰電池幾乎都產自中國,其中也包括了歐盟。歐盟在鋰電池領域的實力相當薄弱,不僅沒有完整的電池產業鏈,也沒有充足的鋰礦資源。據瞭解,歐洲的鋰礦儲量近乎為零。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國家對於鋰電池的需求就不得不高度依賴於中國。對於歐盟來說,這種現象顯然是很糟糕的。正因為如此,在鋰礦資源嚴重缺乏的背景下,對於鋰電池生產,歐盟仍然動起了“獨立”的念頭。

據瞭解,歐盟委員副主席塞福科維奇曾表示,為了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將在2025年實現鋰電池自給自足。為了推動這一計劃的開展,歐盟競爭監管機構在日前批准了一項電池專案,目前已有12個歐盟國家參與至該專案,其中包括了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據悉,該專案的總投資金額達到90億歐元(約合720億元人民幣)。可見歐盟對此勢在必行。但是考慮到現實因素——歐洲嚴重缺乏鋰礦儲量,這勢必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歐盟鋰電池“獨立”計劃的開展。畢竟如果沒有充足的鋰礦資源,即使歐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鋰電池供應鏈也無濟於事。

芬蘭計劃將23億合同給中企

這又將問題繞回原點。嚴重缺少鋰礦資源,歐盟要如何做到鋰電池自給自足?顯然,歐盟想要一蹴而就,擺脫對華依賴是不可能的。興許歐盟國家也瞭解這點,因此在喊完“獨立自主”後,又找上中企合作。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26日報道,歐盟國家——芬蘭為鼓勵當地企業大力生產鋰離子電池,已經在2021年的國家預算中額外給芬蘭礦業集團準備了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億元)。目前,芬蘭礦業集團正在和從事新材料和能源生產的中國企業就芬蘭哈密納建廠展開討論,倘若雙方達成一致,那麼芬蘭這項價值23億元的合同就將交到中企手裡。

芬蘭之所以會選擇中企,顯然是因為中企在鋰電池領域具有較強實力,可以幫助該國建設電池產業鏈。但這也恰恰說明了,歐盟國家想要建設獨立的電池產業鏈仍然離不開對中國的依賴,更不用說在此之後,歐盟國家還是需要向中國進口鋰礦。可以說,歐盟或許有望實現鋰電池的自給自足,但想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是不切實際的。不過,總的來說,芬蘭與中企達成的這個合作專案,對於雙方來說,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芬蘭有望藉助中企的實力建設電池產業鏈,而中企則是可以從中分一杯羹,獲得一定利潤。

在當前一個以實現“碳中和”為目標的時代裡,鋰電池已經因為本身汙染性小的特點而受到了許多國家的推崇,隨著全球環保事業的推進,未來勢必會有更多國家關注並使用鋰電池。據悉,現階段鋰電池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電動汽車、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按照現在的發展形勢來看,未來鋰電池行業競爭將愈發激烈。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鋰電池市場基本已經被中日韓企業佔據。雖然日本與韓國企業在鋰電池行業裡的實力同樣強盛,但是中國擁有的豐富的鋰礦資源優勢,足以保障自身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即使今後有美歐等其他國家企業參與競爭,也同樣無法對中國企業在該領域的發展構成影響。

9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中航鋰電:新技術就要有非同一般的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