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民族是一個經歷過苦難的民族,他們在世界上流浪了數千年,遭人排擠,幾度遷徙。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民族卻創造了世界上無比輝煌的成就。
比如像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馬克思、畢加索,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創造了驚人的成績,世界諾貝爾獲獎者中有22%都來自於猶太人。猶太人被稱之為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也被稱之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
那麼猶太人為什麼會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下,還能夠人才輩出,智慧過人呢?
《塔木德》一書當中說道:“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計,無智者只感千難萬難。”
《塔木德》一書可謂是猶太人的聖經,裡面包含了太多的人生智慧以及經商哲學。
看完這本書我總結出三點,是猶太人區別於常人的過人之處,我們一定要學一學!
一、對財富的認知不做金錢的奴隸,只做金錢的主人。錢是用來給人提供服務的,而不是人辛辛苦苦來服務它的。我們很多人就是辛辛苦苦賺了一輩的錢,省吃儉用把錢都存在了銀行裡面,然後利息都抵不過通貨膨脹,結果是越賺錢越窮。
而猶太人則認為,樹挪死,錢挪活,錢就是用來花的,如果不花錢那要錢又用來幹什麼呢?不過要花得有價值,用錢去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所以能做到用好錢會比努力賺錢省錢更加重要。
猶太人不僅會透過錢去賺到更多的錢,更會用錢去省掉一大筆錢。
說到這裡,我想起來一個猶太人抵押50萬美元去貸款1美元的故事。在初聽到這個故事時你很有可能會覺得他們很傻,有50萬美元了為何還要去貸款1美元呢?
那是因為猶太人在出差途中,如果把價值50萬美元的一疊證券、合同文書存放在銀行裡面,是需要租保險櫃的,而且費用不菲。但是如果把它們抵押給銀行貸款一美元的話,則只需要每年交付其6美分的利息而已。哪一種更划算?
猶太人就是這種超出常人對財富的認知,反其道而行之,不做金錢的奴隸,只做金錢的主人,這是猶太人的第一種過人智慧之處。
二、對人性的認知窮人都在究研感情,而富人都在究研人性。我們過於貧窮和落魄就是對人性的一無所知,人性善惡,是人都有自私自利的心理。如果不能瞭解透徹這一點不僅傷人還會傷己。就好比拿借錢這件事來說吧,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都發生過借錢成仇人的慘痛教訓。
在猶太人心中,他們深諳人性之道,再好的朋友,他們不會向別人借錢,更不會借錢給別人。
在這裡我講個關於猶太人借錢的故事:
猶太人約翰借了1000馬克給艾斯特,但是過了幾年時間,艾斯特卻一直都沒有錢還。每當約翰一聯絡他時,艾斯特都會避而不見,約翰對此是束手無策。苦於無策時的約翰寫了封信告訴艾斯特說,你欠我的1200馬克,請儘快歸還。約翰把艾斯特欠自己的1000馬克故意說成了1200馬克,這明顯是個餿主意。但是約翰急需要這筆錢,這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果不其然艾斯特就回信了,在信中說,約翰,我很清楚地記得我只向你借過1000馬克,你怎麼會說成我欠了你1200馬克呢?隨信附上1000馬克,假如你要打官司的話,我隨時奉陪。最後約翰雖然成功地要回了這筆錢,但是透過這次事情以後,兩個人也就老死不相往來了
猶太人深諳人性的自私自利之處,所以在利益面前,他們只講人性,而不講感情。這是他們的第二種過人智慧之處。
三、對思維的認知我們常人大部分都是停在思維的初始表面,想問題都是順向思維。比如,先想到這個問題,然後再去想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但是這種情況往往是想著想著就無計無施了,從而陷入了死衚衕。而猶太人是先假設結果,然後再去找辦法,採取逆向思維。因為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是方法和途徑不同而已。
比如,猶太人賣豆子的故事:
一個賣豆子的猶太人,如果他想盡辦法也賣不出豆子的話,他就可以把豆子拿回家,把豆子放入泥土盆中,再澆水讓它繼續生長,長出豆芽後,他就可以改賣豆芽了;假如豆芽也沒有人買,那麼不妨讓它再繼續生長,長成豆苗以後再拿出去賣;而假如豆苗也賣不動的話,那就繼續讓它再長大,把它移植到花盆裡,搞成盆景來賣。
很多人都覺得這只是一個故事,是生活當中這樣做是不現實的。這就是我們在思維認知的侷限性所造成的,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呢?
我們常人的做法是不是如果豆子賣不出去就會換個場地去賣,又或者是打折搞促銷去賣?我們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儘量把豆子賣出去,不管採取什麼樣的辦法。這是不是順向思維?
但是猶太人則不是這麼做,他們會採取逆向思維,那就是這個生意我肯定要做,這個錢我肯定也要賺,至於最後賣什麼那都不重要。
同樣的問題,不同的看法,則會產生不一 的結果。逆向思維,打破思維認知上的侷限性是猶太人第三種過人的智慧之處。
想出人頭地,不是在於知識的多少,而是以上這三種認知決定了我們的高低。
好文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