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開始,微醫就堪稱一個融資機器,可見網際網路醫療這幾年有多熱。2012年1月,創辦三年的掛號網(微醫集團前身)A輪開始引入晨興創投、風和資本2200萬美元融資,此後經歷數輪金額不小的融資,背後不乏騰訊、高瓴、復星等明星資本連續投資。有市場專業人士測算,微醫發行時市值或將達到150億美元,此次IPO若成功,參股PE公司及後續資本均會獲得巨大收益。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衝擊IPO底氣何在
微醫上市並不是新鮮事兒,經常“早有傳聞”。像去年2月友邦保險集團區域執行長蔡強加盟微醫,出任集團董事會副主席兼CFO後又離職,導致上市程序受阻。這家曾被市場公認有望衝擊“網際網路醫療第一股”的企業,時至今日還在上市衝刺階段。
微醫在2018年5月完成5億美元Pre-IPO輪融資,估值達55億美元后傳出了上市訊息。而在2019年底創始人廖傑遠也曾表示,“微醫已經準備好了IPO。”2020年6月9日,有訊息稱,微醫擬以55億美元估值在三季度赴港IPO。
作為同行業的平安好醫生早已奪得“網際網路醫療第一股”桂冠,此外,京東健康與阿里健康也在去年行業風口下登上港股舞臺。那麼,為何微醫上市的步伐會落後於人一再受挫?公司上市前是有什麼難題待解嗎?分拆數字醫療平臺衝擊港股底氣又在哪裡?
做“掛號”起步的微醫擁有線上診療、流動醫院等多場景、廣覆蓋的醫療和健康維護業務,公開資訊顯示,微醫的核心業務覆蓋醫療、醫藥、醫檢、健保等領域,截至去年10月,微醫平臺已連線全國7600多家醫院、25萬餘名醫生,實名註冊使用者數超2.14億。這一體量的平臺生態,讓微醫具備了進一步開發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服務能力。
作為創辦中國首家網際網路醫院——烏鎮網際網路醫院的微醫,其上市程序一直備受業界關注。受關注不僅是因為行業老兵的身份,還源於醫療服務賽道在當前市場上的稀缺性,這種稀缺來自中國醫療行業高企的“圍牆”。傳統的就醫習慣、醫生習慣以及嚴苛的政策監管,尤其是醫保這一最大支付方對線上醫療服務的缺位,使得醫療行業的數字化遷移步履維艱。
2020年以來,在疫情的強力催化下,數字健康產業的發展按下加速鍵,同時賽道的分野也逐漸清晰。一條是聚焦健康消費、OTC零售的電商賽道,另一條則是提供醫療和健康服務、處方藥等嚴肅醫療的數字醫療服務賽道。隨之一系列鼓勵政策的出臺,特別是醫保向網際網路醫療的開放為行業的高速發展掃清了障礙。
微醫提供的數字醫療業務體量2020年業績是2019年的三倍有餘,分拆上市主體業務主要為醫療服務和健康維護服務。其中,會員式的健康維護服務收入佔比超過50%,微醫IPO預期估值的增長,也印證了數字醫療服務的價值和想象空間。
眾所周知,醫藥電商之所以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業態,是因為其已經擁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從目前在港股上市的幾家數字健康概念公司的主營業務及營收結構上看,仍以醫藥電商為主。但醫療服務有著截然不同的增長邏輯。醫藥電商作為消費者自主選擇的服務,核心增長力由價格和流量驅動,是標準化消費品在健康領域的延伸。而醫療服務聚焦提供以治療效果和健康結果為導向的嚴肅、專業的醫療服務,決策來自於醫生,與醫保、商保等支付體系的深度打通,成為其最重要的低價獲客渠道。
在數字健康領域或探出一條路
微醫在相關領域的實踐為行業探出了一條路。在山東泰安,微醫實現了中國首個在市級層面醫保直接報銷的數字慢病管理模式。依託網際網路醫院開展的會員式數字慢病管理服務,在一年多時間,當地醫院門診慢性大病患者次均處方費用下降了12.7%,公共醫療保險支付費用相對節約10%以上,患者個人負擔下降5%以上。據瞭解,該模式已被寫入山東省十四五規劃並逐地市推廣落地。
在天津,微醫開創了基層醫療數字化升級的新樣板。基於天津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天津全市2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形成緊密型醫聯體,實現了管理統一、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服務同質,為使用者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醫療和健康維護服務,推動醫保按病種支付改革以及“以健康為中心”的責任醫療體系落地。
基於目前市場公開資訊,還看不清微醫的全貌,但無論是先天基因還是創業選擇,從其包括數字慢病管理服務在內的既有業務來看,微醫都在堅持不同於其他玩家的差異化定位。隨著招股書即將公開,市場將一窺其修煉十年的數字醫療服務交付給市場的實際行動和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