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中芯國際3月3日晚間宣佈,與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簽訂逾12億美元購買單,該修訂後的採購協議期限將延長至今年底。雖然公告沒有明確提到“光刻機”,但“生產晶圓的相關機器”,很明顯就是光刻機。

此前,摩根士丹利近日報告指出,美國裝置供應商近期已經恢復對中芯國際的零元件供應和現場服務,如今又簽訂採購ASML光刻機,中芯國際營運前景將進一步明朗,競爭力還有想上爬的機會。

12億美元買ASML光刻機,中芯國際前景進一步明朗

晶片

3日晚間,港股“中芯國際”公告,於今年2月1日,公司與阿斯麥上海簽訂了經修訂和重述的阿斯麥批次採購協議,據此,阿斯麥批次採購協議的期限從原來的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延長至從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公司根據批次採購協議已於2020年3月16日至2021年3月2日的12個月期間就購置阿斯麥(ASML)用於生產晶圓的相關機器與阿斯麥集團簽訂購買單,購買單總價為12.016億美元。

此外,在支付方面,發出訂單後先首期付款30%,餘款在產品收到後支付。

中芯國際是中國國內最大的積體電路製造商,荷蘭的阿斯麥則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裝置供貨商之一,主要業務為光刻機的研發和生產,居全球絕對領先地位。目前,ASML在45nm以下製程的高階光刻機市場中,市佔率高達85%,在EUV(極紫外)光刻機領域則處於絕對壟斷地位,市場佔有率100%。

據悉,ASML的EUV光刻機主力出貨型號3400B,價格約為1.2億美元;其最新款的3600D,預計將於2021年中期出貨交付。

中芯國際(天津)

眾所周知,EUV光刻機是生產5nm製程晶片必不可缺的裝置,此次中芯國際採購的協議,會不會包含EUV光刻機,具體是哪些型號的,備受業內及市場關注。

全球“缺芯”致二手機器價格飆升,有的舊機器甚至比新的還貴。據《參考訊息》報道,隨著全球晶片需求量的增長,進而可能延長不斷隱現的汽車用半導體缺貨期。一位分析人士稱,對晶片的需求可能演變成一場汽車製造商之間的“械鬥”。

某二手裝置經銷商的一位訊息人士表示:“幾年前基本一文不值的機器如今賣到1億日元(約合94萬美元)。”三井住友融資租賃公司一位官員說:“我們引進的機器直接運往下家工廠。那些機器真是一瞬間就沒了。

全球“缺芯”,全球汽車製造商今年預計將損失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收入。有諮詢公司預計,缺貨問題將導致全球汽車業今年減少606億美元收入。

久旱逢甘霖,此次中芯國際與阿斯麥簽訂12億美元訂單 令“卡脖子”的半導體裝置得以逐步落定,無疑對中芯國際擴大產能提供保障,有利於提升盈利水平,無疑是令人振奮的好訊息!

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

在去年第四季的電話財報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曾表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中芯國際與供應商都在第一時間積極申請供應許可,外部的不可抗拒力雖然無法把控,但中芯一定會危機中遇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繼續全力自救,始終以服務全球客戶為目標。

據觀察,國內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此次獲得光刻機,雖然目前14奈米以下製程有待進取,但在全球車用晶片、記憶體晶片缺貨狀況下,有機會成功填補市場8吋晶圓產能空缺。此外,受中芯國際產能預期大規模重回市場,與之相類似的同業如聯電等,也會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一旦中芯國際在14奈米以上製程擴張,會不會令目前市場供貨相當緊繃的車用晶片“荒”壓力紓解呢?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上海發改委最新公佈的主要重大建設專案清單中,總計166個專案裡包括中芯國際、華立微電子、積塔半導體等7家半導體公司。其中,中芯國際發展的12吋晶圓SN1、SN2廠房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新科技園區,由中芯南方執行,採用FinFET技術滿足該公司14奈米以下製程專案。

蔣尚義

一提武漢弘芯,很多人不由想起光刻機,有聯想及曾任武漢弘芯CEO的蔣尚義。昔日,該公司延攬臺積電前共同執行長、有“蔣爸”之稱的業界泰斗蔣尚義,擔任武漢弘芯CEO。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蔣尚義好不容易取得的ASML的EUV(極紫外)光刻機,卻馬上被拿去抵押換錢。

有弘芯人士問“蔣爸”怎麼能拿到光刻機,“蔣爸”透露:“我們在臺積電時簽過幾百臺,上上下下哪一個不和我們熟?是看面子才願意賣給我們第1臺。”

武漢弘芯是2019年12月獲得一臺全新的ASML光刻機,當時舉行的進場儀式上,橫幅書寫“弘芯報國,圓夢中華”。進廠不到一個月,也就是2020年1月20日,武漢弘芯就將這臺光刻機抵押給武漢農村商業銀行,獲貸款5.8億元人民幣。媒體報道稱,抵押資訊一欄註明:全新尚未使用。

時任武漢弘芯董事長的是李雪豔,後來為阻止“蔣爸”離職,百般阻擾,甚至稱要發律師函起訴蔣尚義。離開武漢,返回美國居所,蔣尚義後來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說:“我在弘芯的經歷是一場噩夢。

搶到ASML的EUV光刻機,馬上抵押換錢,“蔣爸”不僅被騙還遭恐嚇,業界泰斗被淪為武漢弘芯對外示人的傀儡?

武漢弘芯變為割地方政府“韭菜”的千億晶片大騙局,有關部門該查一查了!

中芯國際副董事長蔣尚義

去年12月,臺積電老將蔣尚義回巢,中芯CEO梁孟松憤然辭職,交易所又發了監管函詢問,一日多時間,中芯國際連發多顆震撼彈,曾引發外界極大關注,成為一時輿論焦點。

2020年12月15日晚,半導體圈再傳震撼訊息,人稱“蔣爸”的臺積電大將蔣尚義,將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早於2016年,蔣尚義就出任中芯國際的獨立董事,2019年6月離開中芯國際後,前往武漢弘芯出任執行長。

過去,有人稱蔣尚義是“臺積電叛將”,心中滿腹苦水的“蔣爸”,認為這是不公平的,他說:“當初我講得很清楚,第一,我不挖臺積電的人;第二,我不洩露臺積電機密。你不能說我做的工作和臺積電有一點競爭關係就叫做傷害,武漢弘芯做的事情根本傷害不了臺積電,為什麼要把我講成這樣?”

“蔣爸”也表露自己的心聲,不論是武漢弘芯、中芯國際,給的待遇都沒有臺積電好。他自己純粹是要追求理想,因為年紀大了,機會不多了。想趁著還做得動的時候,多做一點事。

早在二年多之前,蔣尚義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大陸晶片產業“奮起直追”,關鍵在封裝,不能僅縮在晶片上,要放遠在整個系統層面。

在今年1月上海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芯創年會上,中芯國際副董事長蔣尚義就表示,半導體應用市場將從主要晶片掌握在少數供應商,轉變為主要晶片不再掌握在少數廠商。晶片供應鏈重整,不同的應用需要不同的晶片,晶片的需求多元化。他更是強調,摩爾定律的進展已接近物理極限,封裝和電路板技術進展相對落後,漸成系統性能的瓶頸。

順帶提及,此次中芯國際採購12億美元ASML光刻機,會不會也與“蔣爸”的臉面有關係呢?值得觀察。

追趕臺積電、三星的距離有多遠?

阿斯麥公司

荷蘭半導體裝置製造商阿斯麥(ASML)也於週三宣佈,證實中芯國際採購DUV裝置,並稱已經延長與中芯國際的裝置訂購合約,至今年底到期。

宣告也表示,與中芯國際的批次採購協議是關聯到名為深紫外光刻機(DUV)較舊的技術。

阿斯麥執行長Wennik一個月前曾表示,如果公司將較舊技術賣給中國,對公司將有極大獲益。資料顯示,阿斯麥(ASML)2020年營收為140億美元,有17%來自中國。

美國商務部於去年12月將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要求美系半導體裝置供應商在供貨中芯國際之前,需事先獲得商務部准許。然而美國對中芯的抵制,為早於商務部的正式規定。美前總統特朗普的行政團隊早於2019年已開始對阿斯麥施壓,要求荷蘭官員取消對中國的EUV銷售許可。截止目前的記錄,荷蘭官方至今仍未批准任何對中國的EUV銷售。

而據此前美商務部去年12月要求,今後沒有美方許可證,美國企業不得銷售10奈米及以下製程技術給中芯。

換句話說,中芯這次僅是“開小門”,中國在先進製程的研發特別是“卡脖子”的光刻機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臺積電的歷史照片

不少人會問,包括中芯國際在內的國內半導體企業,追趕臺積電、三星的距離有多遠?真的遙不可及嗎?

首先,先看看距離吧!2020年臺積電全球獨家量產的7奈米和5納米制程技術,據調研機構IC Insights估計,臺積電每片晶圓營收高達1634美元,居全球同業之冠。比臺灣另一家晶圓巨頭聯電,整整高出1.42倍。

當下,全球半導體之所以過度依賴臺積電、三星等少數幾大供應商,主要關鍵在於先進製程競爭力。當然了,幾大晶圓代工廠除了高階製程外,還有借錢的產業鏈後盾,例如臺積電等臺企還有日月光等封測巨頭。

國內半導體要拉近與全球行業領先者的距離,不妨看看人家的歷史過往,比如臺積電是怎麼崛起的。

臺灣半導體怎麼來的?大約在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襲來,令臺灣經濟成長速率陡降。此前,臺灣已施行9年義務教育,從農村湧入城市務工的勞動力低成本時代耗盡,臺灣也面臨“劉易斯拐點”。

為了突破經濟瓶頸,當時主政者蔣經國做了兩件極為重要的事情:一、推動“十大建設”,二、發展新興科技,特別是從美國引進半導體技術,當時最強力的推手就是孫運璿。

孫運璿

1974年,“小蔣”請來了他的秘書長費驊,讓他研究臺灣可不可以發展新興科技專案。費驊找來當時電信總局局長,也是他上海交大的同學方賢齊。一番商量後,二人決定找在美國的另一個上海交大同學,當年在美國RCA擔任研究主任的潘文淵,並邀其回來,與時任“經濟部長”孫運璿見面。

後來,在臺北南陽街一家叫“小欣欣豆漿店”,有7個人見面交談。除了孫運璿、費驊、方賢齊外,以及從美國歸來的潘文淵,還有當時負責交通的高玉樹,以及“工研院”院長王兆振、電信研究所所長康寶煌。

當場,孫運璿問了2個問題,即時間及經費。潘文淵回答大約4年,經費約1000萬美元。孫運璿當場拍板:幹!

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

簽約後,臺灣“工研院”派出了19位年輕工程師赴美國,到RCA工廠接受培訓。當時這19位年輕人裡,就包括現在的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

1980年,“工研院”轉成立了聯電,主要做技術轉移。當時從工研院轉到聯電的曹興誠,1982年升任聯電總經理。

聯電最開始做什麼玩意呢?起初做電子手錶的積體電路,後來銷路開啟後,加上1979年臺灣透過“科技技術發展方案”,建立科技顧問制度,聯電“更上一層樓”,才逐漸跨入半導體行業的。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2020年12月15日,是“竹科”建園40週年。事實上,臺積電在新竹的“竹科”科技園廠房動工是1987年。

事實上,無論是聯電抑或是臺積電,當時均不被人看好;不過,臺灣半導體業也慢慢有了發展雛形。到1989年時,臺灣已有19家IC設計業公司、2家光罩製造的、2家從事設計工具的、以及包括聯電、臺積電等在內的12家IC製造廠,另外有11家封裝廠、2家側裝廠。

臺積電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特別是行業領先地位,也是不容易的。1993年,張忠謀率領檯積電DRAM赴德國西門子商談技術轉移時,談了不到半小時就被趕出來。

不吃得苦中苦,難以今天甜又甜。眼下,中國面對全球IT供應鏈“不平靜”時代,惟有齊心協力、潛心圖強,方能徹底解“芯”愁之憂!

10
最新評論
  • 1 #
    1993年,張忠謀率領檯積電DRAM赴德國西門子商談技術轉移時,談了不到半小時就被趕出來。
  • 2 #
    全球“缺芯”致二手機器價格飆升,有的舊機器甚至比新的還貴。一位分析人士稱,對晶片的需求可能演變成一場汽車製造商之間的“械鬥”。 光刻系統等核心裝置價格上漲了3倍。光刻技術是晶片製造的關鍵步驟。三井住友融資租賃公司一位訊息人士說,與2008年金融危機剛剛結束時相比,價格上漲了10倍。“二手機器裝置的價格每年都在上漲。過去一年價格平均漲了20%。” 某二手裝置經銷商的一位訊息人士表示:“幾年前基本一文不值的機器如今賣到1億日元(約合94萬美元)。”三井住友融資租賃公司一位官員說:“我們引進的機器直接運往下家工廠。那些機器真是一瞬間就沒了。”
  • 3 #
    12億美元還那麼傲慢,若干年後我們突破了看你們還這樣,期待祖國科技強大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 4 #
    阿斯麥爾以前遵照美帝命令扣下的中芯國際的光刻機發還了嗎???
  • 5 #
    國家有關部門應該調查調查武漢弘芯!
  • 6 #
    這麼容易就買到光刻機是不是還有什麼附加條件?
  • 7 #
    現中國的高科技事業、最需要的是真正的工程技術人員,假、大、空、吹的人一個也不能用,小心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需用真才實學的專家去做招聘工作,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科研工作的發展,排除一切干擾、早日實現科技興國。
  • 8 #
    不要高興太早,東西拿到手後再高興不遲。
  • 9 #
    有報道說,這回中芯國際買的是14um的光刻機,還有不是啥EUV而是啥DUV(咱也懂,就知道了SUV)!也可以理解為買來的都是人家落後了的技術裝置,畢竟5的今年流行丶3的說是己研發成功!
  • 10 #
    封裝側裝裝技術又是一座山,看怎麼跨過去。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不分組賠付最多達9次,一家中型險企的重疾險升級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