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網路借貸在沒出臺具體的監管條例之前,大家是各做各的,沒有標準說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但隨著“一個辦法三個指引”、"108條"合規檢查標準等檔案陸續出臺,網貸業務邊界越來越清晰,可以說在2017—2019年期間,網貸平臺的關鍵詞永遠有“業務調整”一項。而在這其中,標的小額分散化是最主要調整專案之一。

監管要求網貸平臺標的小額分散

監管明確要求:網貸平臺單個自然借款人在一家平臺借款金額不得超過20萬,多個平臺不得超過100萬;單個法人在一家平臺借款金額不得超過100萬,多家平臺不得超過500萬。

為什麼要要求標的小額分散呢?

在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說大額標的劣處了!

1、單筆借款過大,導致出借人和借款人不匹配。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很多網貸平臺在成立前期都採取的是債權轉讓的方式,這種方式存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單筆借款標的金額較大,要想實現短時間內匹配到大額的出借人實在不容易,所以平臺都紛紛在其中做了各中間商。但隨著網貸行業的發展,債權轉讓模式已經不允許再進行下去,所以這是模式上的bug。

2、大額標的資質有待考量。

什麼樣的人會從網貸借款?第一、非常著急用錢的人,等不了銀行的慢慢稽核。第二、資質在銀行申請借款不透過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B\C類客戶。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因第二原因才到網貸平臺上申請借款,當然,咱們以上所說的是針對自然人借款人。

對於企業來說,如果是大額借款,必然首選銀行,不為別的,借款利息低啊!但偏偏它選擇了網貸借款,那這其中對於該企業資質的問題就待於進一步考量了。

3、平臺能不能“兜”得住大額標的風險

如我們之前文章所提到過的,在控制借款人違約風險方面,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準備風險備用金,有的和擔保公司合作,還有的和保險公司合作,說白了都是為了防範借款人逾期而引發的風險。但以上這種種風控措施對小額的信用借款還比較好用,一旦遇上大額標的違約,那幾乎是杯水車薪。如果平臺實力不夠,這風險根本“兜”不住,平臺可能因此一下子就垮掉了!

當然,可能還有網友會說,那不是這種大額標的借款都伴隨著抵押物麼?按理說,風險應該不高啊!話雖如此,但一方面我們並不能確認抵押物的估值會不會發生變化,能不能覆蓋住借款金額;另一方面,抵押物的處置還需要時間,能不能找到合適的買家,能不能變賣出價格,這都要要加一個問號。

綜上,大額標的的風險對於網貸平臺來說實在不小,這也是監管為啥要提出標的小額分散的原因所在。

被大額標的拖垮了的紅嶺創投

說到大額標的,代表平臺必然是紅嶺創投。當年紅嶺創投宣佈清退,不知震驚了多少人,可時至今日,它仍然沒有償還完成,並且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

要說紅嶺創投宣佈清退的原因其實就在於大額標的!在監管提出備案的時候,當時作為頭部平臺的紅嶺創投也是牟足了勁兒整改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卻發現“大化小”實在太難,另外也沒有銀行願意跟其合作,幾經波折之後,紅嶺創投無奈退場。

對比大額標的,小額分散就一定優秀了麼?不盡然!

前文我們說到了大額標的的問題,那現在我們說說小額標的。

小額標的的好處是:

第一、風險分散。

大額標的是一個借款標的對應多個出借人,一旦標的違約,多個出借人同時中招!風險過於集中!小額標的則存在一個出借人對應多個借款人,即使其中一個發生違約,也不影響其餘借款人的還款,風險分散。

第二、標的金額小,違約成本高。

相比於大額標的違約,小額標的違約對借款人來說,成本更高。

舉一個例子:假設一個人欠了錢都要面臨被催收,被法律制裁的結果。那麼他欠100萬和欠1萬,哪一個他的還款意願更足一些呢?相比較而言是後者對麼?因為欠錢金額比較小,使使勁能還上,而那個100萬,更容易讓毫無償還能力的借款人破罐破摔。

第三、標的金額小,平臺造假成本更高。

我們說,如果一個網貸平臺想要透過虛構借款標的的手段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造假達標的的成本高還是造假小標的的成本高呢?

答案肯定是後者。

因為,隨著網貸平臺監管的趨嚴,存管銀行的介入,你想要造假小額借款標的就要收集大量的自然人借款人四要素資訊,這其中的成本真的不低。

對比大額標的,小額分散的優勢確實不少,但在平臺實際運營中,它卻沒有理論上來得有效,這點讓人非常遺憾。

我曾經瞭解過一個平臺在小額分散這塊做得非常優秀,優秀到什麼程度呢?

它基本上所有的標的都是1萬塊錢以下的,一個100萬的大客戶要進行出借,差不多需要配置上100多個借款人,每一個匹配的借款標的都有出借合同,而且這個合同是透過第三方簽章平臺進行的。整個出借流程透過存管銀行進行,小額分散做得算是非常好了吧!只是可惜,這個平臺最終還是因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目前看到的訊息是平臺存在大量假標......

這其中,平臺到底是透過何種方法收集到了大量的四要素(姓名、電話、銀行卡、身份證號)資訊?

又如何讓這些虛構的借款人通過了銀行存管認證、實現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對接?

又怎麼把錢從虛構的借款人賬戶套用出來?

透過第三方簽章平臺簽訂電子合同的意義何在?

第三方簽章平臺是否承擔核實借款人資訊可靠性的責任?

等等,面對一個出了問題的平臺,我們總有無數個疑問想問,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感受到的和真實差距如此之大?這其中,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才導致整個行業全軍覆沒呢?

或許......只有等到真正塵埃落定之時,這一切才有答案......

9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任正非的堅持:成功的創業者,往往不缺這3種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