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本文聚焦:

1、 找到與自己性格相匹配的投資策略

2、 投資之前做好資產規劃

3、 風險偏好測試

4、 認識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結構

1、性格

找物件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對方的性格。能力再優秀,外表再般配的兩個人,只要性格不合,終究是走不到一起的。投資也一樣,做投資就得先從瞭解、認識自己開始,並且瞭解你的投資標的的性格。

比如,賭性比較強的人,如果去投資工商銀行、長江電力這樣的股票,八成是被磨了幾天就賣了。那如果你是個比較謹慎的人,你去投資特斯拉這樣的股票或者投資比特幣,沒幾天小心臟就被劇烈波動嚇得快蹦出來了。因為你的性格和你的投資標的的性格不符,投資標的的波動性和你的風險偏好不符。有的人受不了低賠率,有的人受不了低勝率。這樣錯配的投資就和錯配的婚姻一樣,閃婚閃離,沒有好結果。

急性子的人,哪怕熟讀了《投資最重要的事》,也把“做時間的朋友”掛在嘴邊,可是上個月買的股票,他拿到下個月月底再賣出,對他來說就像經歷了一個世紀一樣,已經夠長期投資的了。持有一年?那除非是被斷網了。

慢性子的人,你和他講技術分析,看趨勢圖,這個股技術形態上突破了,短線買入!他得先把基本面研究三天,再觀察三天,然後建10%的倉。等他這10%的倉位建好,短線已經走完了。

其實,還真的有很多人不是。很多人的獲得感來源於過程,賺錢當然好,但如果讓他買個封閉基金,或者買個寬基或ETF,他沒有直接參與感,體會不到股市上漲下跌帶來的直接快感和刺激,即使賺錢他也覺得沒意思。過程本身才是他獲得感的根源,哪怕賠了,他也能把投資損失當成一種消費看待,安慰自己花錢打了一把遊戲或者去了一趟澳門。所以,你的獲得感來自於哪裡,其實決定了你該做什麼樣的投資。如果錯配的話,就會出現把基金當股票炒的錯誤,隔三差五的申購贖回,賺的錢不夠交手續費的。

所以啊,瞭解自己的性格才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交易方式和投資策略。急性子的人更適合做短線,慢性子的人更適合做長期投資。性格保守的人應該側重貨幣基金、股債混合基金,波動率較小的股票;而風險承受能力高的人更適合投資高成長性、波動率高的股票,甚至衍生產品。

當然,你可能會說:不對,不管是誰,只要有錢,最應該投資的就是房地產。買房才是王道,高勝率高賠率!回顧中國過去的二十年,這麼說沒問題,但是未來的中國,買房應該屬於高勝率低賠率的類別了。

2、資產規劃

如果你已經能比較客觀清楚的認識自己,接下來應該再給自己做個資產測試,確定你可以用來投資的資產比例。

中國已經有1.7億股民,可以說從大學生到退休幹部都在炒股,但是經常都能看到可用資金和投資週期、風險級別的錯配帶來的悲劇和笑話。

首先,沒有隻賺不賠的買賣,股市更是如此。開始投資股市的第一天,你就得有心理預期,你很可能會賠錢。所有告訴你“保底XX%的收益”的都是騙子。所以,第一條原則就是:不借錢炒股,只用閒置資金炒股。對新手來說,連融資都不要用,即使你已經開通了融資融券賬戶。

那銀行賬戶裡的錢都是你的閒置資金嗎?比如,你和女朋友都定好婚期了,婚房也看得差不多了,銀行賬戶裡的錢剛好夠買個兩居的首付,但是你想一次到位買三居,然後拿著所有首付款去炒股。結果三居的錢沒掙到,兩居變一居了,還因為做事莽撞被未來丈母孃掃地出門。這就是搞錯了閒置資金的概念。

然後,你得對你的閒置資金做一個預算和規劃。比如,你孩子再過一年要出國留學,學費加生活費一年預算50萬,總共三年150萬。家裡有個老父親,身體不好,除了基本保險沒有其他商業保險。你手上有300萬閒置資金。那一年以後的留學費用150萬(如果有穩定收入,也至少預留一年的學費),你最好就不要用來投資風險級別高的資產,而應該主要考慮貨幣基金、債券或部分股債混合基金。這筆投資主要考慮的是低風險,對流動性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另外,預留一部分醫療費用給老人,這部分不一定是現金形式,但一定要是流動性好的投資。那這筆資金首要考慮的不是低風險,而是流動性高。那債券和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就不合適了,股票反倒因為流動性強更合適。

因此,投資之前要對自己的資金用途做個預算,與投資週期、投資類別的風險級別以及流動性結合起來做好規劃。

3、風險偏好

大家知道為什麼所有的研究報告總是強調“不作為投資建議”嗎?那是因為一份研報是供所有人閱讀參考的,但是每個人的投資風格、風險偏好,資產水平等等都是不一樣的。因此,不可能有一致的投資建議。

風險偏好低的人希望儘可能小地承擔風險和損失,哪怕收益低一點,他們會選擇波動率低的股票,並且透過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風險偏好高的人受不了一年10%的收益期望,他們覺得如果炒股只有10%的收益,那我還費這個勁幹嘛?他們能接受50%的回撤,當然,一年翻一倍可能都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一把梭和滿倉滿融是他們的口頭禪。

那怎麼來判斷波動率呢?有一個常用的指標,即beta係數,可以用來衡量個股的系統性風險係數,也就是波動率水平。Beta係數高,則意味著波動率高,反之亦然。如果一支股票beta係數是2,就代表著大盤上漲1%時,它上漲2%;大盤下跌1%時,它下跌2%,也就是高波動率。如果一支股票beta係數是0.5,就代表著大盤上漲2%時,它才上漲1%;大盤下跌2%時,它下跌1%,也就是低波動率。那beta能不能為負數呢?答案是yes。Beta為負數時,即意味著這支股票的走勢通常與大盤相反,大盤上漲它下跌,大盤下跌它發飆。就是這麼任性!

你們閉上眼睛想想,你們的自選股裡有沒有beta為負數的股票?可以用來做對沖工具了哦。

下面這個表我列舉了幾支大家比較熟悉的股票,看看他們的beta係數是否和你們的感受差不多?

所以,你現在知道為什麼賭性高的人,風險偏好高的人不要投資工商銀行了吧?因為大盤再漲,它也就能漲那麼一丟丟,當然,大盤大跌的時候它也比較扛跌。那保守型的人去買愛美客和東方財富的股票呢,也屬於錯配,它們波動性高,又屬於創業板,不要光看20cm的大肉令人羨慕,20cm的大面吃起來也是欲哭無淚。收益率與風險是匹配的。

這個清單裡誰最能代表大盤呢?不出意外,就是茅臺。1.01的beta係數,幾乎和大盤同步。那萬泰生物和公牛集團呢?總體來說就是大盤的反向指標。

4、知識體系,思維結構

認識自己的第四步就是認識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結構。選擇與你的知識結構最緊密的投資肯定要比去做你完全不懂的行業和領域來得順利。比如你是搞生物製藥的,你不去研究分析恆瑞醫藥和凱萊英,非要去研究卓勝微和中興通訊,那不是使勁使錯了地方嘛。如果你是消費行業的銷售,自然就會對消費行業有更深入的認識,對市場的競爭環境、產品、庫存等有更早的判斷。那海天味業、安井食品等自然要列入你的自選股。

有的人會說,不好意思,我讀書讀得少,沒什麼知識,更別說體系了。那也沒關係,很多民間股神也沒什麼學歷,很早就開始混社會了。但是,每個人的思維結構還是可以去分類的。

有的人思維是自上而下的,很有大局觀,看問題先從宏觀開始看,然後逐步一層一層深入。這樣思維結構的人在投資的時候,一般都會先看宏觀經濟面,甚至包括政治格局,然後去選擇在當時的經濟環境、市場發展和政策推動下最具有潛力的行業,再從行業中去挑選優質的個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賽道型選手,適合深入的研究某個行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投資大鱷索羅斯,這種思維的人通常也很注意擇時。

相反,有的人思維是自下而上的,他們非常注意細節,對細節具有敏銳度。可能他們出門逛幾次街,發現自己常去的兩家零食鋪“良品鋪子”都關門了,立馬就會想到良品鋪子的經營出了問題,然後開始分析他們的財務資料,決定趕緊賣出這支股票。這種思維方式的人適合從企業報表和經營資訊中去發掘那些成長性高於同行業或者企業價值被低估的股票。股神巴菲特最熱衷的就是看報表,他的選股思維就是自下而上的。他們更重選股,而非擇時,善於長期投資。

5、個人與家庭

如果你不是處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那麼,投資就是全家的事情。這裡的認識自己,不僅包括你自己,還包括你的家人,尤其是你的枕邊人。雖然有可能在家庭裡完全由你負責投資決策,其他家人都不參與,但是,這時候不能以你個人的風險偏好來決定家庭資產的投資。

如果你自己心很大,風險偏好高,投資100萬虧50萬也不眨眼,但是你的老婆或老公和你正相反,除了貨幣基金,別的都不敢買,那你至少要中和兩個人的風險偏好。為了家庭和諧,風險偏好高的人要就著風險偏好低的那一個。否則,投資賺錢還好說,萬一投資虧損,還鬧得兩口子天天打架,那就不值當了。

《一步步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的第一步就是要認識自己。股市如戰場,入市之前一定要先認識、瞭解自己,只有清楚的認識自己,才知道上場之前該拿長矛還是短劍。你本來是該拿短劍的選手,錯用了長矛,可不是輸得一塌糊塗嗎?認識自己,才能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認識自己,才能建立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認識自己,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分析方法,慢慢成為別人眼裡的股神。

分析師:貝瑞穩住姐大晏

9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揚子國投2021年端出180億建設大餐“一號工程”浦口火車站城市更新專案成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