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2020年國民經濟資料,全年GDP成長2.3%,經濟總量突破100兆人民幣大關,人均GDP也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這無疑是個重要指標。雖然距離高收入國家標準尚有差距,但已屬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大陸的下一步目標,是要邁向高收入國家。

釋放經濟成長潛力

在這個背景下,大陸將常規的5年規劃與2035中長期目標結合做統籌考量,去年十九屆五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4個5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文化軟實力、生態環境、人的全面發展等多個領域,設定了2035年的遠景目標。

該《建議》的遠景目標,2035年大陸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要較2020年翻一倍,意味著在未來15年內,大陸的人均GDP要達到2萬美元以上。從目前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只要大陸能在未來5年內保持5%至5.5%的經濟增長,在未來15年內保持4%至5.5%的增長水準,那麼,到了2035年就能實現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目標。

大陸經過近40年的快速發展,經濟基礎堪稱堅實,近年致力於結構改革,經濟轉向優質發展階段,治理效能提升,國內局勢基本穩定。但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同樣明顯:大陸人口正在加速老年化,勞動力總量呈下滑趨勢,外部環境整體惡化。同時大陸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顯著。大陸需要多方面深化改革,釋放更多經濟成長潛力,尤其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縮小貧富差距,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國家經濟快速成長,在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后,因貧富差距拉大,經濟陷入停滯,最終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大陸目前雖已基本消除貧困,未來要重視規避“中等收入陷阱”。

要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首先要避免重返貧困,需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推動教育、醫療等社會資源公平分配。這既關乎大陸廣袤的農村地區能否達到高收入門檻,大陸能否發掘新一輪經濟成長潛力,也關乎能否真正縮小城鄉差距,解決大陸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深層次問題,實現理想願景中的“共同富裕”目標。近日,大陸全新機構“國家鄉村振興局”已掛牌成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難度不亞於脫貧攻堅,未來要完善政策體系、制度體系,以更有力的舉措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發展。

壯大中華民族經濟

二是透過科技創新來提高總要素生產率。十四五規劃中,大陸將創新擺在重要的位置;2035目標之一亦是在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大陸經濟提高總要素生產率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提高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實現創新驅動成長。“雙迴圈”戰略下,大陸官方確定以實體經濟和科技研發立國,因此生產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為實現2035目標,大陸將穩健安排2021至2035年間的3個5年規劃。正在召開的大陸全國兩會,預期將會透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4個5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

在大陸2035遠景目標的實現程序中,臺灣不應也不會缺席。上述《建議》對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訂出了明確的方針,大陸將提出更多政策支援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

尤其值得重視的一個訊號,是大陸最新發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臺北市出現在“京津冀─粵港澳”交通主軸佈局中,大陸有意興建海底隧道連通閩臺。兩岸基礎設施若能聯通,當然有利臺灣分享大陸發展紅利,但前提是兩岸需先“春暖花開”,這就要看兩岸民心的向背和政治人物的智慧。

5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1000塊買基金,一個月不到虧了500塊,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