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萬眾矚目的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正在提速!

今日(10月10日)深圳特區報釋出一則重磅訊息:

10月8日至9日,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在深圳調研。

易會滿提出,全力推進深圳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儘快取得階段性成效,切實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品質和效率。

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希望證監會加強對深圳資本市場發展的支援和指導,加快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推動註冊制改革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提速的市場預期,給略微沉悶行情添了一把火。助力A股全線收紅,最為亮眼的當屬創業板指(399006),全天持續強勢上行,截止收盤,大漲超2.7%。

據Wind資料統計,截止到今日收盤,創業板的總市值達56810億元,較昨日增加1352億元。

種種跡象表明,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腳步正在一步步逼近:

8月18日釋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著重強調,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

9月9日-10日,證監會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提出,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總結推廣科創板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穩步實施註冊制,完善市場基礎制度。

早在3月2日,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明確表示,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先從上海開始,成功以後,一定會在其他板塊推開。創業板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改革準備。

易會滿前往深圳調研,更是向市場傳遞出提速的訊號,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正在等待一聲"發令槍"響。

蠢蠢欲動的券商投行,100%的IPO過會率

對創業板註冊制最敏感的,無疑是券商的投行部門,紛紛摩拳擦掌,搭上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首班車”。

據21世紀經濟報訊息,儘管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細節還不多,但華南地區的多家大中型券商投行已經在做準備。

據一家中型券商投行負責人透露,創業板註冊制訊息出來後,很多企業前來諮詢是否可以嘗試創業板註冊制,部分企業管理層甚至非常明確希望衝擊一下。

在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前夕,創業板的IPO專案發審的節奏、過會率也都出現了變化。

據Wind統計資料顯示,近期IPO稽核通過率再次回到高位。8月29日至今,共有20家企業上會,其中創業板12家、中小板5家、主機板3家。

最終,僅1家企業被否,而12家創業板擬上市企業全數過會。且9月份上會企業數量大幅增長,環比增幅達78%。

有市場人士認為,IPO過會率重回高位以及創業板企業過會數量最多,或與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有一定關聯。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資深保代分析稱,監管層或在加速消化創業板排隊企業,為創業板存量改革預留空間。

試點註冊制的科創板,3個月融資480億元

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另一個更為迫切的原因是: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為民企提供更順暢的融資渠道。

2019年以來,中央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達到了新的高度。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強調,積極支援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擴大直接融資,加快民營企業首發上市和再融資稽核進度。

而當前施行的核準制略顯“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比試點註冊制的科創板,上市效率明顯提升:

1、中國通號(688009)科創板IPO的受理時間為4月16日,到成功上市僅花了96天;

2、杭可科技(688006)、西部超導(688122)、沃爾德(688028)科創板IPO的受理時間均為4月15日,至成功上市僅97天。

而且在註冊制之下,上市發行價通過市場化詢價確定,使得上市企業的融資規模不再受到盈利的限制。

從已上市的科創板企業來看,大部分實現超額募資。其中,柏楚電子“超募”金額最高,達到8.79億元,杭可科技、睿創微納的“超募”幅度更是超過100%。

尚不足3個月,科創板的IPO募資總金額已經超480億元,超過創業板、中小板2018年全年的募資額,科創板單家上市企業的募資額更是接近主機板的平均募資額。

參考當前科創板的發行效率,其2019年的IPO募資金額大概率將超過主機板一年的募資金額。且自9月份以來,科創板上會節奏明顯加快,單月過會企業數量達29家。

如此高效率的發行機制,無疑是當前創業板近200家排隊上市企業最期望的改革,且其中大部分為民營企業。

考慮到科創板的定位,僅僅侷限於六大行業領域,顯然無法覆蓋到更多急需融資的民營企業。而創業板作為一個更大更成熟的板塊,有著更廣的上市範圍,可以讓支援更多與科技相關的企業進行上市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在IPO效率提升、上市稽核權力下放的同時,未來註冊制下的最嚴退市機制也必將顯現出威力,A股有望開啟優勝劣汰的時代。

註冊制下,印度走出30年大牛市

曾有分析人士打過一個比方:“市場害怕註冊制,就像小孩害怕打針一樣,打針的確會疼一下。但是長期來看,打針是消滅病毒、恢復健康的措施”。

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尚不足3個月,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深遠影響或許尚未顯現。但不妨參考中國身邊的一個案例:印度股市。

其實,印度股市並不是一個新興市場,孟買交易所早在1875年便已經成立了,是亞洲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據Wind資料顯示,印度指數1979至1991年期間的十二年,長期在1000點以下徘徊。

1992年,印度當局大刀闊斧地推行註冊制改革,自此印度股市的上市公司數量迎來了超級大擴容:

第一年,印度股市新增上市公司316家。

第二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549家。

第三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968家。

第四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達1281家。

……

截止2018年年底,印度股市推行註冊制27年,累計上市的公司數量多達5379家,年均上市200家公司。

在放開新股供應的同時,推行註冊制的印度股市,每年有大量的上市公司退市。1996年到2018年,印度股市退市總計2869家,年均退市高達106家。

大量的企業上市、退市,確保優秀的企業留在資本市場,淘汰殭屍企業。印度股市指數(孟買SENSEX30)持續優勝劣汰、新陳代謝,始終追蹤著最優秀的上市企業,使得指數的長期平均回報率,明顯高於GDP的增速。

孟買SENSEX30月線走勢圖

從113點漲到40312點,印度指數展現了極強的賺錢效應,居民、企業的資金便會自發投入股市,對優秀企業進行投資,進而提升全社會的直接融資比例、證券化率,良性迴圈。

回看1996-2018年的印度資本市場,其證券化率不斷提高:

1996年,印度股市規模僅為147億美元,證券化率4%(同期中國1200億美元,14.5%);

2018年底,印度股市規模2.08萬億美元,證券化率76%(同期中國6.31萬億美元,47%)。

註冊制,優勝劣汰的機制

反觀A股近30年的歷史,多達3600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而累計退市的上市企業僅110多家,退市率不足3%。

任澤平曾直言,中國有3500多家上市企業中,有500多家是殭屍企業,如果廣義一點可能有上千家殭屍企業,主業不清、盈利不強、競爭力弱……但缺少新陳代謝機制,無法淘汰殭屍企業。

同時,任澤平進一步強調,如果註冊推出後,上市門檻降低,一旦沒有對證券欺詐的重罰,沒有嚴格的退市機制,會成為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註冊制改革,一定涉及到一系列的制度變革,一系列的法律的修訂,不是簡單是換個名字,那是偽註冊制。

有業內人士指出,科創板是一個沒有存量IPO企業的市場,但創業板不是,創業板推進註冊制後,退市制度是否普遍適用於全部上市企業,有必要進一步明確,因為畢竟兩者的上市標準是不一樣的。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市值突破5000億港元后,美團面臨維穩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