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明年1月1日起,煤電聯動制度將正式取消。但是整個資本市場對這個訊息反應都不大,不論是股市還是期市在訊息宣佈前後都沒有太大的市場反應。但是煤電聯動制度的取消實際上是中國能源行業即將鉅變的確認性訊號,而市場反應的遲滯帶來的預期差也將給投資者帶來很多高確定性的投資機會。這裡我主要講一下為什麼煤電聯動機制會在現在取消?

煤電聯動機制建立的初衷是為了防止煤價上漲後,發電企業成本過高,造成大面積虧損的情況出現。現在能夠取消的核心原因自然是煤炭價格長期上漲的壓力不復存在了,所以煤電聯動才能夠取消。

如果有關注過煤炭市場或者煤炭股的朋友應該知道,煤炭價格在從15年年底的低谷漲到16年底的高峰位後,煤炭價格一直處於高位執行的狀態。市場上也有不少繼續看好煤炭價格繼續上漲的力量,原因包括去產能啊,276工作日製度等。但是煤電聯動制度的取消意味著國家認為煤炭長期上漲的力量已經不復存在,那麼這個國家發出的訊號就值得大家認真評估了。畢竟在我比國家聰明的系列故事裡,多數故事的結局都是以悲劇收場的。

為什麼煤炭長期上漲的力量已經不復存在了呢?

原因很簡單——供需。我們講煤電聯動時總是繞不過兩個名詞“計劃電”和“市場煤”。市場煤講的就是國內煤炭市場已經相對比較充分的市場化了,那麼充分市場化的環境裡決定市場長期價格變化的因素一定是供需。

考慮到中國一直是煤炭大國,在供給方面一直有非常多的調控措施可以實施,我們先來看下需求端。雖然煤炭的下游有冶金用煤等其他需求存在,但是煤炭需求的主流一直是能源消耗。包括髮電用煤在內的能源相關用煤消耗一直是國內煤炭消耗的大頭,那麼這塊需求會有什麼變化麼?

從十三五能源規劃裡看,對煤炭消費比重是要持續壓降的,未來會出臺的十四五規劃,煤炭消費比重持續壓降的趨勢預計也不會得到改變。所以對於煤炭行業或者煤炭企業來說,在煤炭能源消費這塊不用考慮太多,未來必定是要持續承壓的。最近這幾年很多煤炭股股價處於相對低位,即使16年煤炭牛市帶動股價上漲後也最終迴歸原位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於煤炭需求長期承壓。那麼煤炭股是不是就沒有價值?煤炭行業就沒有希望了呢?

不是,煤炭行業的希望和未來煤炭行業的牛股一定是出在了煤炭的非能源化利用上。什麼是煤炭的非能源化利用呢,簡單來說未來煤炭不是用來被燒了,而是被製作成碳纖維等各種材料後被人們所利用。所以未來煤炭行業的希望和煤炭行業的牛股一定要看煤化工行業能否跑出高成長企業。

說完煤炭行業我們說說電力行業。在煤電聯動機制取消前,很多電力企業是寄希望於煤電聯動機制能提高電價的。因為從15年煤炭谷底到現在的煤炭的價格漲幅用煤電聯動機制換算的話,現在的電價是遠遠落後於制度規定的電價的。所以在煤電聯動正式取消前,不少電廠經營的希望就寄託於煤電價格的聯動。

但是煤電價格聯動的取消徹底的打破了這一不切實際的奢望,意味著電廠經營的好壞完全要靠自己了。要靠自己拿到低成本的煤炭(長協),要靠自己來壓降度電煤耗,要靠自己在電力交易市場上拿到價格好的電力單。

所以我們現在評價一個煤炭為主的電力股就要主要看這三點:煤炭採購價如何,度電綜合運用成本如何(主要看機組實際煤耗),電力交易市場拿單能力如何。如果這三點都非常優秀的公司自然會在電力行業裡脫穎而出,也會獲得市場遠超行業平均的高估值追捧就像在銀行業中招行估值對比其他全國性銀行上市公司的估值一樣(招行PE為8.8,全國性銀行平均PE為5.2)。

相比於煤炭採購價和電力市場電力單主要依靠人力因素易於改進外,度電綜合成本主要依靠機組本身的設計能耗,改進空間小,改進成本高,可以說是幾乎難以改變的地方。所以關注煤電股的投資者可以看下手中煤電股的度電成本是多少,如果在全國煤電廠排名內不在前30%之內,就基本就可以宣告放棄了。

我們知道中國的可控發電能力主要依靠煤電,其次是水電和核電。光電風電以及其他發電能力的可控性都相對較差,不足以作為中國可控發電能力的基石。從國家能源規劃來看,煤電在可控發電能力的佔比肯定要長期持續下降的,而中國的人均耗電水平是長期上升的。這樣一升一降之間的可控發電能力差額肯定是需要其他可控發電能力頂上的。

如果有長期關注水電股的朋友應該知道,中國的易開發的水電開發資源基本已經開發殆盡了,剩下的可大規模開發的水電資源只剩下中國地形一二階梯間金沙江水系和雅魯藏布江水系,而這兩大水電資源開發的環保爭議非常大,遠高於當初長江三峽的環保爭議。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內水電大規模開發上量填補可控發電能力的缺口難度很大。

那麼剩下的就只有核電了,這也是這兩年核電巨頭陸續上市募資發展核電和各大電力集團努力參股爭取核電發電資質的原因了。考慮到之前數年的核電冰凍期,以及核電出國的市場預期,核電產業鏈上的高技術壁壘,高成長速度的公司值得關注。

其實在前面列舉煤電、水電、核電這三大可控發電能力時,還漏掉了一個在其他國家較為常見,但是在國記憶體在感較低的可控發電能力——氣電,即天然氣發電。漏掉的原因很簡單,之前國內油氣勘探開採利用能力主要側重於石油的勘探開採和利用,對天然氣關注度不高。

並且因為中國前期陸上油氣勘探對天然氣勘探理論重視不高,天熱氣收集儲存複雜對少量油氣伴生資源以燃燒釋放為主,氣田開採出於成本和技術考慮抓大放小開採重心放在整裝大氣田上,以及天然氣需求較少制約了國內天然氣勘探開發動力等原因都導致了中國自身天然氣供給能力不足。所以目前天然氣發電的大型電廠在國內電力領域存在感不高,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區,氣源採購也以國外(主要是卡達)為主,這就導致了因為氣源不能自主可控,國內天然氣發電不被算在可控發電能力內,也未能得到有效發展。

但是在三大石油公司的戰略方向由石油開採為主,轉向油氣開採並重,特別是中海油向南海大進軍,努力開發南海氣體資源的戰略確立,可以說在未來較長時期中國天然氣的自給率將持續上升,天然氣氣源的自主可控性也將大幅提升。而建立在氣源自主可控基礎上的天然氣發電會得到飛速上升也就可以理解了。在三五年內能源領域的最大預期差也許就是來源於天然氣產業鏈吧。

總體而言,煤電聯動制度的取消確認了煤炭行業將繼續向煤化工方向轉型,也確認了電力行業的核電、氣電的發展機遇,也側面為油氣行業中天然氣大發展的需求情況提供了確認訊號。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銅 · 巨集觀壓力與供給支撐均衡,價格保持寬幅震盪丨四季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