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日,《胡潤百富》於北京和孟買釋出了《胡潤2021年全球富豪榜》,該榜單是全球億萬富翁的排名。《胡潤全球2021年富豪榜》對來自68個國家,2402家公司的3228名億萬富翁進行了排名。這些億萬富翁的財富計算截止到2021年1月15日。這是胡潤髮布全球富豪財富排名的第十年。
此次登頂榜首的,是特斯拉的CEO伊隆·馬斯克。
矽谷鋼鐵俠其實是南非出生
埃隆·馬斯克,又譯作伊隆·馬斯克。
根據胡潤報告,現年49歲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已成為全球首富,在過去一年中他的資產增加了1,510億美元,每兩天的收入不到10億美元,使他的財富市值達到1,970億美元。他的大部分財富來自他在特斯拉21%的股份,價值不到8000億美元。而馬斯克持有52%股份的Space X公司,成為第一家將人送入太空的私人公司,在過去一年中增加了130億美元的市值,此前只有三大全球超級大國聲稱這項成就。
以下是本次胡潤研究院釋出的最新排名情況:
圖片擷取自胡潤官網,https://www.hurun.net
從他的維基百科介紹,我們發現原來這位不斷創造歷史顛覆科技歷史的“矽谷鋼鐵俠”,是出生於南非的一個美國人:
伊隆·馬斯克,出生於1971年6月28日,是一個南非裔—加裔—美國商業巨頭,投資人,工程師,以及發明家。
我們能看到的是眼下矽谷馬老闆登頂全球富豪榜,然而可能有些朋友未曾關注他的經歷。
根據已有的公開資料,我們知道矽谷馬老闆的創業經歷和科技創新經歷跌宕起伏、精彩紛呈,年僅12隨時他製作了一款遊戲為Blastar,賣了500美元;17歲時移民加拿大曾在農場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來做過鍋爐房剷土工人,每小時收入合18美元;在安大略讀書時,就曾去到銀行實習、在學校宿舍販賣電腦。
1992年去到美國讀書,在賓大讀書期間曾在大學的房間經營地下酒吧;在畢業前和其弟弟計劃創辦醫藥創業公司;離開斯坦福從其父親那裡獲得2.8萬美元的創始資金開始創業;1995年和其弟弟Kimbal一起創辦了Zip 2 公司,開始自己寫程式碼;1996年拿到了第一筆融資300萬美元;1999年賣掉Zip 2公司,獲得2200萬美元;隨後創辦了線上銀行X.com;2000年併購曾經的競爭對手Confinity並將其改名為Paypal。
2002年創辦Space X,此前因自己購買了一艘俄羅斯火箭,並在後期談判中意識到火箭認為價格過高;同年賣掉Paypal,拿到2.5億美元,稅後1.8億美元;2004年,遇到特斯拉創始人正在融資,投資特斯拉成為聯合創始人;2006年發射第一支火箭但是以爆炸宣告失敗;但是獲得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向國際空間站運輸物質的合同,開始製作獵鷹9號火箭;2007年成為Solar City第一位投資人。
2008年,第一位購買特斯拉跑車的使用者產生,花費10.9萬美元;同年第四次發射火箭成功;同年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簽訂合同,拿到16億美元訂單;2009年特斯拉一度面臨破產;2010年特斯拉上市;2010年產生了2021-2031年將人類送到火星的計劃;2013年差點以110億美元的價格將特斯拉出售給谷歌。
2015年首次成功回收火箭;2016年發射最大火箭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 Heavy; 2017年超大電池廠Gigafactory投產;2020年超迴路列車Hyper loop在內華達成功測試運營;計劃2025年發射火星殖民運輸飛船;有生之年計劃發售去往火星船票,價值50萬美元一張......
而他的私生活方面也一點不乏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談資:坊間流傳鋼鐵俠便是以他為原型改編的,他本人也曾在《鋼鐵俠》系列電影的第二部客串出場。
儘管這一說法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是跟鋼鐵俠相似的是馬斯克的也不缺乏很多傳奇的故事。
然而就是這個在美國創富的道路上一路大殺四方富豪榜名人的矽谷鋼鐵俠,卻是在南非出生的,童年時期生活在南非的比勒陀利亞市郊,直到17歲才透過其出生於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母親移民到了加拿大,21歲時去美國讀書。如果說此前他和美國唯一的關係,就是他的外祖父是一位美國裔加拿大人,外祖母是一位在賓州的英國-荷蘭裔美國人。他的直系親屬,父親是土生土長的南非人;母親是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
而矽谷馬老闆是在2002年才歸化入籍美國的,此後正式成為一個美國人。他是怎樣一步步移民到美國的呢?
17歲,憑一己之力將母親與自己移民到加拿大
談及矽谷馬老闆選擇移民的原因,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是他的父母離異之後,他忍受不了父親的怪異脾氣和行事作風;也忍受不了父親再婚之後的家庭環境,所以選擇去往加拿大和母親一起生活。
另一種說法是為了逃離南非的強制性兵役制度。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我們所知道的是,伊隆·馬斯克在僅僅17歲的年及,憑藉自己的判斷和意向,自己為自己申請了加拿大移民。這不是憑空說的,來源於矽谷馬老闆曾經在2013年參加的一次題為《伊隆·馬斯克訪談錄:鋼鐵俠,在南非長大》(Transcript of Elon Musk Interview: Iron Man, Growing up in South Africa)的談話節目:
Host: So you got on that plane all by yourself at 17?
主持人:所以其實當時(坐上離開南非的那架飛機)是你17歲的時候自己辦到的事兒?
Elon Musk: Yes, so…my mother was born in Canada. Her father was American. But unfortunately she didn’t get her American citizenship, so then that broke the link and I couldn’t get my American citizenship. But she was born in Canada, so I actually filled out the forms for her and got her a Canadian passport, and me too. Within three weeks of getting my Canadian passport, I was in Canada.
馬斯克的回答:是的,確實如此...我的母親出生在加拿大。她的父親又出生在美國。但是不幸的是她並沒有獲得她的美國公民身份,所以這種連線就斷掉了我也不能獲得我的美國公民身份。但是她出生在加拿大,所以事實上我只是為她填了一下申請表來幫她重新獲得她的加拿大身份,然後是我的。用了3周時間我就得到了我的加拿大護照,然後就去了加拿大。
從這段談話中我們得到的資訊,是他首先給自己的母親申請了恢復加拿大公民身份。根據《加拿大公民法》(Citizenship Act)規定,只要不是被削籍的,或者被遞解出境的,或者被禁止入籍的人士,此前曾是加拿大公民的,都可以重新申請加拿大公民身份。因此,馬斯克說:“但是她出生在加拿大,所以事實上我只是為她填了一下申請表來幫她重新獲得她的加拿大身份”,也就是他透過這種重新申請加拿大公民身份的方式,為他的母親申請到了加拿大公民身份並獲得加拿大護照。
那麼他自己,則很有可能就是透過與母親團聚的依親移民形式(Family sponsorship)獲得了自己的加拿大身份。
根據加拿大家庭擔保類移民的規定,擔保人可以為其親屬申請加拿大移民,包括配偶、伴侶、父母、子女、祖父母及其他。在擔保的定義中包含了為他們提供居住保證金的資金支援,並確保這些人不會獲取加拿大政府提供的社會援助金等。
根據《加拿大移民法》(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Act)規定,加拿大公民及永久居民的22週歲以下未婚子女可透過親屬擔保類移民獲得加拿大楓葉卡。
通常這些親屬僅限於直系親屬(Immediate Relatives),但是包括了合法配偶及伴侶的親生子女;收養的子女等。
對比之下,如果在美國希望透過親屬團聚類移民(Family-based),則根據《美國移民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規定,直系親屬包括: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的配偶、21週歲以下且未婚的美國公民及永久居民之子女;21週歲以上美國公民的父母。
當1986年6月份,在矽谷馬老闆即將年滿18歲生日之前,他就順利登上了飛往加拿大的飛機。這也或許是他此後開掛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18歲那年,他曾就讀於加拿大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雖然只在安大略這所知名大學就讀了兩年,但不妨礙他至今還在女王大學知名校友牆上熠熠生輝。
此後,他去到了美國,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大學。這又是一段嶄新的人生旅程。
年少不知矽谷名,後來卻永遠改變了矽谷格局
在2013年那次訪談中,伊隆·馬斯克告訴主持人他並不知道矽谷在何處:
Host: But by 17, you were on a plane from South Africa. You’d had enough of South Africa, you were ready to seek new pastures. Now why was it the United States was your destination? Why not Europe or somewhere else?
主持人:但是,到17歲時,您選擇在從南非乘坐飛機離開。您已經受夠了南非,決定開始尋找新的更好的地方了。彼時為什麼要把美國作為目的地?為什麼不去歐洲或其他地方呢?
Elon Musk: Well, whenever I would read about cool technology, it would tend to be in the United States…or more broadly North America, including Canada. So, I wanted to be where the cutting edge technology was and of course,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Silicon Valley is where the heart of things is. Although at the time, I didn’t know where Silicon Valley was…it sounded like some mythical place (laughter)…I tried to convince my mother or father, who were divorced, if either one of them would move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n I could get there. At one point I convinced my father but then he reneged, unfortunately.
伊隆·馬斯克:嗯,每當我讀到有關很酷的技術的文章時,它往往會出現在美國……或更廣泛的北美地區,包括加拿大。因此,我想去往尖端技術的所在地,當然,在美國,矽谷是事物的核心所在。儘管當時我不知道矽谷在哪裡……這聽起來像是個神話般的地方(笑聲)……但我還是試圖說服離異的母親或父親,如果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會搬到美國,那我就可以到達那裡。有一次我說服了父親,但不幸的是他拒絕了。
筆者認為,這可能是全世界最“凡爾賽”的男人了......年少時他說不知道矽谷所在何處,然而1992年抵達美國之後,只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就成為矽谷的超凡代表從而登頂全球富豪榜。
那麼,他又是怎樣合法留美工作,並且獲准入籍美國的呢?
查閱全網,其實矽谷馬老闆的美國身份並沒有任何官方記錄佐證的。但是不妨礙透過美國移民相關的法律來進行一番推測。
根據維基百科公開資料,矽谷馬老闆在2002年入籍美國成為美國公民。那麼,透過歸化入籍的馬老闆必須至少在1997年就獲得了美國的綠卡。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1995年,他剛剛獲得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經濟學和物理學本科雙學位,此後他雖然入讀了斯坦福大學攻讀能源物理學/材料科學方向的博士課程,但僅僅兩天就輟學了。
而在大學期間也就是1995年之前他因為持有學生簽證,並無任何可能在此期間獲得美國綠卡。也就是說,他只能是在1995-1997年之間申請並且獲得美國綠卡。
這是關於矽谷馬老闆獲取美國綠卡時間上的準確推斷。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伊隆·馬斯克第一任妻子是加拿大人,而他的父母沒有一人有美國的公民或者永久居民身份;他和美國唯一的聯絡是外祖父與外祖母。然而透過《美國移民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的相關規定,美國基於家庭團聚(Family-based)的移民方式中,只有直系親屬可以透過此類方式申請美國移民。
且針對子女的年齡限制為21週歲以下未婚子女。因此,他顯然無法再次利用母親的血緣關係來獲得美國身份了。鑑於此,筆者推斷,基於家庭團聚(Family-based)的移民完全排除在馬老闆申請綠卡的途徑之外。
留給矽谷馬老闆的路只有一條了,即先獲得一個工作簽證,再申請綠卡。那麼想要在兩年之內快速獲得美國綠卡,則進一步縮小了推測範圍。
第一步,他需要申請一個合法的工作簽證,也就是非移民簽證(non-immigration visa)。
由於1995年馬老闆放棄繼續攻讀斯坦福的博士課程,那麼此時即告他所持的學生簽證失效,這時我們可以考慮的是他本科雙學位之後是否獲得了OPT簽證(即: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OPT) for F-1 Students)。然而根據OPT的限制性因素,在OPT簽證持有期間雖然可以自己創業(當年),但是必須在其公司有其他決策人,來為作為受益人的申請者提交OPT申請,也就是說,即使當年馬老闆與其弟弟已經創辦了ZIP 2公司,但是並不符合OPT的資格。
那麼,只剩下另外兩種非移民簽證了:TN visa或者H-1B visa。我們先分析以下H-1B visa的可行性。
H-1B簽證,根源來自於《1952年美國移民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of 1952)中H簽證。其後,根據《1990年美國移民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of 1990)H類簽證又分化成H-1A (護士) and H-1B簽證。此時H-1B簽證正式面試,每個財年65,000張的配額也是起源於1990年。
H-1B簽證到底允許不允許創業呢?其實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僱傭(Employment)和收入(Compensation),二者只要同時存在,就會使H-1B失效,注意,是同時構成。也就是說,1995年馬老闆和其弟弟創辦ZIP 2公司,理論上來說可以申請H-1B簽證,但是前提是不參與這家公司運營,只投資;
因為賣的是版稅,實屬於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U.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無從界定的軟體程式設計生成屬地問題,因此不能籠統的界定為這個軟體公司是馬老闆僱傭(Employment)和收入(Compensation)的同時存在性問題。那麼這樣以來,H-1B是他的一個可能性。
再有一種可能性就是TN visa Canada,即北美協約國工作簽證,針對加拿大部分。
根據《美國聯邦法典第8條》(Title 8,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規定,加拿大和墨西哥公民,只有從事符合北美自由貿易協約國(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規定的職業,才可以申請TN visa。首次獲簽有效期3年,此後每年續簽一次,要求在持有該簽證期間不能有移民意向。
從這一角度看,TN visa中矽谷馬老闆是符合職業列表之一的,但可能不符合的是後者即不能有移民意向。一旦遞交了移民申請那麼他是沒辦法繼續在美國合法居留的。
以此推斷,在非移民簽證階段他最有可能是透過H-1B簽證留在美國創業的。
第一步,他申請一個合法的永久居留簽證,也就是移民簽證(immigration visa)。
這件事他必須在1997年之前完成。那麼在美國移民體系之下,有哪些可能符合的且快速可以獲得綠卡的途徑呢?
其一是傑出人才綠卡,即aliens of extraordinary ability,是美國基於就業類的移民第一優先類別,在美國移民簽證系統中稱為EB-1A,對於申請人資質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需要在科學、藝術、商業、教育及體育領域內是本領域的傑出成就人士;需要在獲得綠卡後繼續從事本領域工作。
而對於“傑出成就”的定義,則著重看申請人的行業認知度,業內評價等,具體體現在是否有業內重大貢獻或獎項的獲得,商業領域的重要成就等。顯然的,作為1995年的一個初創企業ZIP 2,且僅在1996年獲得300萬美元融資,若稱之為傑出的商業天才,還是需要打個折扣的。
另一個可能性,就是所謂的美國國家利益豁免綠卡(National Interest Waiver),屬於美國移民簽證系統中基於就業類的移民第二優先類別,在美國移民簽證系統中稱為EB-2 NIW,實則是第二優先類別就業移民的一個特例。
國家利益豁免EB-2 NIW申請則是特例,美國政府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對那些為美國國家利益做出或有能力做出重要貢獻的外籍人士,豁免他們的永久性工作的承諾要求及漫長繁瑣的勞工證申請,使他們可以直接向移民局提出移民申請獲得綠卡。
為了滿足國家利益豁免的要求,申請人必須擁有高等學位,或在科技、藝術或商業領域擁有超過一般同行的特殊技能。申請人必須證明其從事的工作及貢獻會在全美範圍內產生重大而有益的影響,並且他/她在其領域享有權威的聲譽,可推動本領域進展。也就是說,申請人必須要證明他/她的工作和貢獻可以為全美國帶來利益,這種利益要大大超過美國政府保護美國勞工利益的需要。
由於EB-2 NIW申請條件不如常規的特殊技能或高學歷類移民簽證即EB-2,美國基於就業類的移民第二優先類別那樣要求必須先有工籤;以及申請條件也不如EB-1A那麼苛刻,因此近年來為多數高學歷人才或者特殊技能人才留在美國申請綠卡的一個主要途徑。
這也是矽谷馬老闆的另一個可能性。
基於這樣的路徑,矽谷馬老闆才有可能在2002年符合入籍資格,並且在當年宣誓入籍美國。
一路奔波,“移”路成長。
伊隆·馬斯克利用加拿大、美國的移民體系快速實現身份跳躍式轉換,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似乎可以稱得上是世界公民。
而他的腳步不止於此。如果說探索未知是人類的天性,那麼矽谷馬老闆的天性或許是重新定義探索未知。他聲稱要在2050年開售火星移民船票,每張50萬美元。
他的終極目標有一項是將100萬個人送到火星上去。
若不考慮其他因素,50萬美元移民火星,相信願意踏上這條漫漫征程的人士,絕不在少數。
參考資料:
HURUN,
https://www.hurun.net/en-US/Info/Detail?num=LWAS8B997XUP;
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on_Musk;
Fresh Dialogues,
https://www.freshdialogues.com/2013/02/07/transcript-of-elon-musk-interview-with-alison-van-diggelen-iron-man-growing-up-in-south-africa/;
Resume Canadian citizenship,
https://www.canada.ca/en/immigration-refugees-citizenship/services/canadian-citizenship/resume-canadian-citizenship/eligibility.html;
Citizenship Act,https://laws-lois.justice.gc.ca/eng/acts/c-29/FullText.html;
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Act,
https://laws.justice.gc.ca/eng/acts/i-2.5/FullText.html;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https://www.uscis.gov/laws-and-policy/legislation/immigration-and-nationality-act;
Queen's University Alumni Review, 2013-1:
https://www.queensu.ca/gazette/alumnireview/issues/queens-alumni-review-2013-1;
https://www.esquire.com/news-politics/a16681/elon-musk-interview-1212/;
8 CFR 214.6,https://www.nafsa.org/_/file/_/amresource/8cfr2146.htm
移民火星 — SpaceX公司的方法和理由,
https://www.tesla.cn/blog/%E7%A7%BB%E6%B0%91%E7%81%AB%E6%98%9F
(加美財經專稿,抄襲必究)
#馬斯克#、#移民#、#美國#
責編:小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