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從去年開始,全球股票市場似乎出現了一種“新常態”,使投資者們格外重視!

本週一,美國小型火箭發射商Rocket Lab透過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即SPAC)完成併購上市,這預示著SPAC在上市交易中越來越常見。

那麼,傳統IPO究竟遇到了哪些問題?SPAC交易有哪些潛在優勢和弊端?它會成為未來主流嗎?

莫把 SPAC 誤當 Space

其實,就在Rocket Lab上市的同一天,擁有100多顆衛星的太空衛星資料公司Spire Global也透過另一家SPAC公司NavSight Holdings完成上市。

上個月,小型火箭發射商Astra也透過SPAC上市,估值21億美元,其目前為止已經取得了50個客戶訂單,合同發射收入超過1.5億美元。

幾個月前,太空寬頻創業公司AST & Science表示要做SPAC併購上市。

去年,太空運輸公司Momentus Space也宣佈了與 Stable Road Acquisition corp.公司合併後的上市計劃。

更早的2019年,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旗下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透過與SPAC公司Social Capital Hedosophia合併,成為第一家上市的太空旅遊公司。

理查德·布蘭森

同樣是“太空”(Space)公司,同樣是SPAC上市,這致使不少人誤將SPAC理解成了“太空概念股”。

但實際上,SPAC是一種特殊目的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也可理解為一種“空殼公司”,其通常是由共同基金、對沖基金等募集資金而組建上市。

與買殼上市不同的是,SPAC自己造殼,即首先在美國設立一個特殊目的的公司,這個公司只有現金,沒有實業和資產,這家公司將投資併購欲上市的目標企業。

對於SPAC來說,透過出售股票(通常為每股10美元)和認股權證(一種投資證券,允許投資者以後以固定價格購買更多的股票)來募集資金。

一旦籌集到資金,這些資金將被儲存在一個信託基金中。接下來,要麼SPAC的管理團隊發現了一家感興趣的公司,然後透過收購將該公司上市,並在IPO中籌集資金。

另一種情況是,如果SPAC未能與一家公司合併,或者沒有在最後期限內(通常是兩年)收購一家現有的公司,那麼SPAC將被清算,投資者將拿回他們的錢。

它的意義在於,目標公司將透過和已經上市SPAC併購迅速實現上市融資的目的。且整個過程沒有傳統IPO中的一些麻煩,是一種更快上市途徑。

從去年開始,全球尤其是美國市場上SPAC案例明顯增多,根據金融市場資料提供商Refinitiv的資料,從2020年1月到10月,約有165起SPAC上市。這幾乎是2019年全年全球SPAC IPO發行數量的兩倍,是2015年的5倍

也難怪《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宣佈2020年是SPAC創紀錄的一年。

連Rocket Lab的執行長Peter Beck也在一份宣告中說,“SPAC上市加速了Rocket Lab釋放太空業務潛力的能力,並催化了我們在太空應用中創造一個新的數十億美元市場的雄心。”

Peter Beck

據瞭解,成立於2006年的Rocket Lab是發射小型衛星的行業領導者。其主力火箭Electron自2017年首次發射以來,該公司已經完成了18次發射任務。

而此次交易完成後,Rocket Lab估值為41億美元,擁有7.5億美元現金用於開發該公司下一款Neutron火箭。這是一款完全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能夠將8噸重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Rocket Lab公司表示,Neutron火箭是為超大型星座、深空任務和載人航天量身定做的,而且有望成為SpaceX當家花旦獵鷹9號的“直接競品”。

目前,全球範圍內的小型火箭發射商不下數百家,市場蛋糕的殘酷爭奪以及投資人退出的壓力一方面推動了行業的整合,另一方面就是引發了SPAC上市浪潮。

傳統 IPO 還是 SPAC ?

據研究SPAC多年的EDHEC商學院教授Milos Vulanovic稱,SPAC其實並不新鮮,早在上世紀90年代,SPAC就以各樣的形式存在,2003年形式基本固定。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轉向SPAC併購,以代替傳統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那麼,是傳統的IPO出了什麼問題嗎?從某種意義上說答案是肯定的!

傳統IPO流程冗長。包括路演和與投資者的推介會,以及對公司經審計的財務報表的嚴格審查。

總之,伴隨著IPO而來的就是風險和不確定性。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全球股票市場都表現的十分詭異。

在這種背景下,對於一家尋求上市融資的公司來說,似乎傳統IPO看起來不再像以前那麼美好,市場亟需一條簡單而低風險的路徑。

SPAC應運而生!一方面,SPAC沒有以前的運營或財務資料可查,他們的業績記錄取決於管理團隊的聲譽。

另一方面,由於跳過了路演過程,SPAC的IPO上市時間通常也會大大縮短,你所要做的只是與可能收購你的SPAC一方進行談判。

“當你把它與 IPO 相比較時,其宣傳手段實際上非常簡單,顯然這是一種更好的上市方式,”SPAC投資人Chinh Chu說,“IPO受制於變幻莫測的市場,而SPAC則不然。”

前巴克萊銀行全球股權資本市場聯席主管大衛·埃裡克森(David Erickson)也表示,SPAC是公司獲得後期成長資本的另一種方式。

因此,在2020年7月,億萬富翁比爾·阿克曼(Bill Ackman)的 Pershing Square Capital Management 募集了40億美元資金,成為迄今為止最大的SPAC。

Bill Ackman

Refinitiv資料也顯示,2020年前10個月,全球有560億美元湧入SPAC。這一數字是2015年同期全球募集金額的近12倍

既然SPAC好處多多,那麼是不是透過這種方式上市將成為未來主流?其實這裡面還存在著幾個問題。

首先,你可能無法獲得長期投資者。因為投資SPAC的人與普通投資者的目標不同,甚至投資者出資時,他們並不知道資金將如何使用。

此外,它們比IPO的成本更高。彭博社專欄作家馬特·萊文(Matt Levine)就曾談到,“為了進行IPO,你最終要向投資銀行支付你所籌集資金的1%到7%;在SPAC中,承銷商會獲得5.5%,而且可能還有如諮詢費這類其他與併購相關的費用。”

綜合算下來,SPAC的費用大約要佔到募集資金的四分之一,是 IPO 費用的三到四倍。

另外,在大多數情況下,SPAC 背後基金還可以廉價獲得20%的股票。

也正因此,一些投資者可能會對透過SPAC上市的公司的股票持謹慎購買態度,因為併購所需的盡職調查量可能低於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常規IPO的要求。

SPAC 熱潮何時褪去 ?

近期,,美國律師協會已經表示,與SPAC相關的訴訟會有所上升,且隨著SPAC的普及,訴訟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大。

而且,此前SPAC就留下過欺詐的惡名。例如,希臘一家流媒體公司Akazoo在2019年上市。一位名叫Gabriel Grego的賣空者做了一些調查,確定Akazoo給出的使用者數不可能是正確的。

不僅如此,在2010年至2017年期間,SPAC股票的表現比大盤要差3%左右。

《金融時報》對2015年和2019年的SPAC進行了類似的分析,也發現大多數的交易價格低於10美元/股的原價。

這怎麼看都像是華爾街收割散戶投資者的另一種方式。

畢竟,矽谷有很多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一旦嗅覺靈敏的華爾街投資者注意到這些逾期未上市的“資產”後,賺錢的方法也就應運而生了。

至於SPAC的熱潮何時褪去?可能要等到投資者熱情的降溫、潛在監管的展開、目標公司的逆反亦或傳統IPO市場的升溫,而更有可能的情況則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

6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這份理財秘籍,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