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這有點像共享單車。

即便是共享單車,現如今也更多被視作導流入口,而不是現金牛。

而共享汽車,雖然客單價是共享單車的20倍,但投入是其100倍,在盈利上更不具備優勢:

那麼,比共享單車資產更重、運營更重、毛利更低的共享汽車,有未來嗎?

是的,而且,比共享單車的未來空間要大得多。

為什麼呢?

讓我們從汽車產業開始談起。

01共享汽車與汽車產業

汽車產業是一個比較傳統的產業,發展100多年至今,已經形成了相當穩定的產業格局。

其中,新車市場,規模大約在4萬億左右,是汽車產業中最大的一塊蛋糕。

跟隨其後的,有1.3萬億的汽車後市場、1萬億的二手車市場、8000億的汽車保險市場,以及相對還比較小的——3000億的移動出行市場。

在新車市場中,根據產業鏈上下游的劃分,有汽車零部件、整車製造、汽車零售三個子行業。其中整車製造行業,就是汽車品牌商,又稱主機廠、車企。

最早的行業中只有車企這一個角色,零部件、後市場、零售、二手車這些子行業,都是從車企中分化出來的。

在過去的 100 多年中,車企一直扮演著絕對主導的角色,是產業的龍頭。

到了21世紀,在以「新四化」為主的新技術衝擊下,這個穩定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

新四化包括:

電動化:燃油車向新能源車的轉變智慧化:ADAS向自動駕駛的轉變網聯化:四個輪子一個沙發向四個輪子一臺電腦的轉變共享化:私家車向汽車共享和移動出行的轉變

克里斯滕森在《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把創新分為漸進式創新和顛覆式創新。

漸進式創新,一般是指單個技術元素的革新。

漸進式創新的出現,會使原有巨頭的地位會得到延續,行業格局不會改變。例如4G到5G的轉變,對移動運營商來說是漸進式創新。

而顛覆式創新,是一個技術鏈條的革新,改變了使用者或商業價值的構成公式。

它的出現,往往會帶來內部經濟結構變革,使得老巨頭倒下,新巨頭誕生。例如數碼相機時代倒下的柯達,智慧手機時代倒下的諾基亞。

用這種視角觀察新四化,可以發現:

新四化的前三個技術——電動化、智慧化和網聯化,都是汽車製造行業中技術元素的變化。

全社會對電動、自動駕駛、車聯網的技術接受程度越來越高。

在新的時代,雖然外觀、內飾仍然是使用者關心的要素,但動力變得不再重要(看看如今的電動汽車誰還宣傳百公里加速)。取而代之的,是電池續航、自動駕駛級別、語音互動等智慧化功能。

這會帶來兩個結果:

一是,汽車零部件行業發生重大變化,電動汽車、自動駕駛、車聯網相關供應商迅速發展。

例如,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的市值已突破9000億人民幣,超過了大眾集團的市值。

二是,抓住三大新技術要素的車企迅速崛起,例如Tesla和它的學徒們。

Tesla的市值達到驚人的8000億美元,4倍於豐田,8倍於大眾。馬斯克也在前幾天超過亞馬遜的貝佐斯,成為了全球首富。

所以,電動化、智慧化和網聯化,在整車製造行業內,屬於顛覆式創新。

但它們在整個汽車產業內,屬於漸進式創新。因為,主機廠的行業核心地位並未發生變化。

我們再來看看新四化的最後一項——共享化。

共享化本身會讓人們從購買私家車,逐漸轉變為購買出行服務。

網約車和共享汽車已經證明,對於日常出行來說,使用者並不太在意汽車的品牌。因此,使用者對汽車品牌的忠誠,會遷移到出行品牌上。

這意味著,出行平臺會替代主機廠,成為行業龍頭。

而主機廠會因為失去使用者接觸點,而成為一個2B行業。

這會帶來一系列的震盪,包括:

汽車零售業急速衰落,僅有高階汽車零售能存活下來(作為富人玩具存在)後市場、車險都會變為2B行業,向出行平臺提供運維、維修能力二手車行業大機率消失...

因此,共享化是整個汽車產業的顛覆式創新

這將掀起一場驚天駭浪。

第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談及主機廠向移動出行公司轉型的熱潮。這兩年,隨著共享經濟降溫,這個聲音似乎越來越小了。

但是,這個趨勢是不可避免的。

我預測,未來出行平臺可能像電信運營商一樣,每月根據不同使用量分為不同的套餐,向用戶收取套餐費。

當月套餐價格在1000元以下、年套餐價格在1萬元以下,這個成本就會顯著低於購車和養車,使用者習慣就會從私家車向出行平臺遷移。

基於現在的成本測算,只要車輛日週轉率達到6-8以上,這個模式就可以實現盈虧平衡。雖然這個數字現在還無法實現,但未來是必然會達到的。

因此,共享汽車擁有顛覆整個汽車產業的可能性。

02共享汽車與自動駕駛

出行行業的終極產品形態是什麼?

行業內的人都清楚,是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

為什麼是RoboTaxi呢?

我們看看出行中最重要的三項效果需求:

快捷:RoboTaxi可以達到比人工駕駛車輛更快的行駛速度,且可以實現多出行場景的無縫接駁,更加快捷、簡單。經濟:RoboTaxi可以做到20單以上的日週轉率,因此可以實現更加便宜的定價,下探到5-10元/每小時。這個成本近乎於地鐵,會進一步擠壓公共交通的使用場景。舒適:RoboTaxi沒有司機、也不需要駕駛,可以提供更好的內飾及車內服務,提供了最好的私密性和舒適性。

RoboTaxi在這三項核心需求上,都擁有其它出行方式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它將是出行行業的終極產品形態。

那麼,在RoboTaxi的時代下,各出行平臺的核心競爭壁壘是什麼?

我認為有4點:

自動駕駛技術:在行業早期,各家自動駕駛技術的水平可能會差別很大,而使用者肯定會選擇更為成熟的RoboTaxi平臺。因此,Google、Tesla、百度這些擁有自動駕駛技術的廠商,在早期具備較大的優勢。供需匹配策略:使用者與車輛的匹配、排隊、排程策略,也是核心競爭點。匹配效率更高的平臺,可以做到更低的車輛閒置率和更高的叫車成功率,從而獲得成本和體驗優勢。車輛運維效率:即便在自動駕駛的時代,也無法實現自動清潔、自動修車。因此在運維站點,是否有足夠高效的車輛運維能力,是控制成本的關鍵。車內服務與智慧化:在自動駕駛技術成熟以後,RoboTaxi車內能提供什麼樣舒適的設施和智慧化的服務,是使用者體驗的核心差異。

網約車平臺的本質是連線使用者與司機,因此在以上四點,只需要做好供需匹配策略就可以了。

而共享汽車平臺的本質是連線使用者與車,則需要綜合具備以上四方面的能力。

因此,共享汽車擁有更接近RoboTaxi的產品形態。

另外,在自動駕駛逐漸成熟之時,相比依靠司機的網約車,共享汽車會獲得更大的增益。

自動駕駛技術會在兩個子領域先行成熟:限定區域和低速無人。

後者會極大的增加共享汽車的使用者體驗和運營效率。

低速無人駕駛可以實現車找人,使用者在手機上下單,車輛會自動行駛到指定上車點,只要等待10分鐘左右即可用車,省去了人找車的麻煩。低速無人駕駛可以解決優質場站的稀缺性問題,不再需要租賃人流量大的停車場,車輛只要停在3公里之內一個冷門的停車場、甚至低速在路上巡遊即可,這會大大節約場站成本。低速無人駕駛可以解決排程和運維的困難,車輛可以自動排程到訂單高峰區域,或在結束運營後自動開到充電點、運維點,節省大量運維成本。

因此,在自動駕駛逐漸成熟之時,共享汽車會擁有越來越大的優勢。

03共享汽車與服務業

在網際網路時代,產品與使用者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從購買時的一次性連線,變為使用產品時的持續連線,這是網際網路與傳統產品最大的不同。

在持續連線的正規化下,網際網路行業出現了三個現象:

第一是流量入口集中化

現如今,網際網路巨頭們大多擁有一個Super App。他們利用了人類懶惰的天性,靠極高價效比(甚至免費)的高頻功能讓使用者形成習慣,黏在主App上,從而把握住流量入口,再透過電商、遊戲、廣告等方式盈利。

對於低頻的業務,要麼被巨頭收購,要麼被巨頭模仿致死,這造成了強者恆強的局面。

因此,流量入口的集中難以避免。

第二是產品服務化,

一個傳統產品的網際網路化,就是產品的服務化過程。

按照經典定義,產品是購買與消費相分離的,而服務則是兩者同時發生的。

我們能很明顯的看到,網際網路時代的產品已經普遍向服務轉變。

例如,內容類產品,由傳統報紙、雜誌、書籍、DVD的按份購買,變為完全免費的廣告模式、長期訂閱的會員模式,這就變成了一種服務。

又如,在IOT行業,由360提出、由小米/樂視發揚光大的硬體「免費」模式,對智慧硬體進行成本價銷售,靠智慧硬體中捆綁的軟體盈利。這本質上,也是從賣產品轉變為了賣服務。

第三是服務生態化

在流量入口集中和產品服務化之後,必然產生第三個現象「服務生態化」。

因為,要佔據入口必然要有該領域最豐富、優質的服務,而這些服務很難由一個公司來提供。

這個時候,巨頭們一般會選擇搭建開放平臺,建設生態。不建設生態的那些企業,往往都失敗了。

流量入口集中化、產品服務化、服務生態化這三個現象,在汽車行業也正在發生。

在自動駕駛時代,使用者在車內可以騰出雙手,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和時間內,這是提供服務的極佳場所。

到那時,車內的空間佈局不會像如今的小汽車一樣,僅僅是四個沙發,而是會變成不同的移動服務站。

最開始,一些輕量級服務會開始在車內提供,如零售、快餐、理髮。

接著,越來越多的服務會接入車內,以新的模式向用戶提供,如KTV、餐飲、電影。

最終,絕大多數的線下服務都會完成服務準備和服務實施分離,進駐移動服務站,在空間上實現可移動。

這樣,線下服務業也不再是在某個固定的位置,依賴人流。而是可以主動巡遊在潛在使用者出沒之處,甚至一鍵呼叫上門。

車可能不再是車,而是移動餐廳、移動電影院、移動酒店等等。

因此,我認為,出行行業與服務行業會不可避免的發生重疊、競爭、融合。

又因為流量入口集中化、產品服務化、服務生態化這三個現象,出行平臺有機會成為線下服務業的入口,佔據核心的生態位。

滴滴和美團,也許終要進行一場大決戰。

04共享汽車的未來共享汽車可能改變汽車產業的格局共享汽車可能在自動駕駛來臨時更具優勢共享汽車可能在未來的服務業中佔據核心生態位

因此,雖然盈利能力有限,但共享汽車更能代表未來出行。

將一個雪球推向山頂時,註定十分費力。

而一旦越過山頂,就能任其自由下落,越滾越大,甚至引起雪崩。

共享汽車就是這麼一個「沒有到達山頂的雪球」。

正如前文所說,我認為在「低速無人駕駛」到來之時,這個行業會重新迎來春天。

不過,漫漫長冬,又有幾家企業,能熬得過去呢?

7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跌太慘了,今晚都要給自己按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