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春回大地,B站終於回到香港市場的門口。
早於1月中,外界就有訊息指B站已經秘密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並計劃3月份完成上市。公司當時的迴應是不予置評。
兩次訊息前後對應時間點基本吻合,B站回港上市,也應該是近期的事了。但嗶哩嗶哩回港,可沒算挑上好時候。
3月8日,國際婦女節,宜出行,忌投資炒股。是日,港股恆生科技指數大跌6.4%。指數成分股騰訊、美團、快手、小米、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及中芯國際等幾乎是中國最優秀的科技公司均錄得5%以上的跌幅……
“頭鐵”的B站,偏生要在這個時候二次上市,若不是對自己足夠自信,那隻可能是執念太深。
執念太深,有時候未必是好事。
1、飛奔的B站,再不是從前那個少年2020年的B站,一路飛馳。
在這一年內,在美國上市、市值在100億美元以上的中概上市公司中,以股價漲幅計算,B站排第三,年內漲幅高達360%,只有蔚來(NIO-US)和拼多多(PDD-US)漲幅可以高於B站。
除了以上三者,漲幅榜上還有京東、百度、 騰訊音樂、金山雲這樣國內其他的科技公司——嗶哩嗶哩把它們全甩在了身後。
飛奔的嗶哩嗶哩,獲得美國市場偏愛的法寶就是它飛奔的增速。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2020年第四季,B站的營收達到38.4億元(以下均指人民幣元),同比增長91%。全年,公司收入為120億元,同比增長76.5%。
在使用者總量方面,B站在第四季MAU突破2億元,達2.02億,同比增長55%;移動端MAU為1.865億,同比增長61%。B站的使用者增長遠快於公司自己設下的目標。按照公司最早設定的增長目標,2020年使用者數要達到1.5億。但在2019年底,B站的MAU已經去到1.3億,於是公司更改了增長目標,改成了至今年(2021年)年底,使用者數要達到2.2億。
按B站目前的增速(2020年一年增長7000W月活使用者),公司完成修訂後的目標問題應該不大。所以在此前的業績釋出會上,B站乾脆再修訂目標,要在2023年MAU達到4億。
MAU維持高速增長之餘,B站的平均每月付費使用者規模在第四季達到1.79億,同比增長103%。
使用者維持高速增長,付費使用者規模同時以更高的增速擴張。如果說對於陳睿來說,還有什麼比以上兩個資料更令人振奮,那必定是B站的“出圈”。
過去B站的二次元屬性讓其自詡為“最懂年輕人的平臺”。平臺也大多數以90後、00後的Z世代為主。但在平臺內容不斷豐富之後(2020年B站知識區影片瀏覽量佔比已去到10%),現在的B站已不至Z世代。根據 iResearch報告,B站的使用者中,35歲以下的佔比為86%——亦即是說,B站36歲及以上的使用者佔比為14%。
“年輕人的B站”正慢慢變成全民都在用垂直影片內容社群。
對於影片內容社群來說,內容數量、質量才是獲取使用者的根本。在這一點上,B站顯然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影片吸引新使用者——新使用者上傳影片——影片再吸引更多新使用者的正向迴圈。
而在變現端,B站逐步過去對遊戲業務的依賴,2020年遊戲業務佔比已跌至40%。如果只看第四季的話,該季內平臺四大業務移動遊戲、增值業務、廣告及電商營收佔比分別為29%、33%、19%及19%。且該季內,除了遊戲營收同比增速“只有”34%,其餘三大業務分部的增速分別是134%、126%及109%。
雖然公司2020年的虧損繼續擴大,但平臺2018至2020年的毛利率分別是20.7%、17.6%及23.7%,20年盈利明顯改善。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是經營費用增長較快,其中股權薪酬開支較快增長是推動經營費用上升主要因素。
股權薪酬開支的上升,一方面會削減公司賬上利潤,攤薄股東股份,但另一方面亦可激勵公司員工表現,對於公司長期發展而言有利。
總體而言,2020年在使用者規模、內容端及變現端都發力狂奔的B站光從賬面資料來看似乎都很難挑出個什麼毛病。
如果有,那隻能說它跑得太快了。
2021年,B站將一部內容極具爭議的《無職轉生》放在全年齡段熱推,UP主Lex在點評中發出“如果是成功人士就不會看這部劇”、“這種劇就是用來體恤底層人民的”、“沒必要體會一個階層遠低於你的主角”等言論,將情節爭議上升為階級矛盾。事情持續發酵,B站封停Lex賬號,再引起女性使用者不滿(她們認為《無職轉生》不尊重女性,吐槽《無》的Lex成為女性權益捍衛者)。
最後一頓組合拳打下來,原來有在B站投放廣告的品牌也撤出了B站,中止了與平臺的合作。
“《無職轉生》”事件亦被視為B站出圈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問題。對於一個垂直影片內容平臺而言,如何把握OGC內容的質量及透過規則規範平臺使用者質量以及協調好平臺與使用者的關係都是一直在飛馳的B站需要在之後學會的問題。
畢竟,破圈之後的B站再不是從前那個少年。成年人不分對錯,但利弊必須得拎得清。
2、難突破的科技股殺估值重圍要說B站林子大了,使用者眾口難調,其實這都不是很大的問題。投資機構一般只看報表上的資料就好,真要分析師們去刷刷平臺上面的彈幕,也太為難他們了。
報表上面的B站無疑一家基本面優秀、值得長期投資的公司。如果嗶哩嗶哩在2023年的使用者規模達到4億,它的規模基本也接近行業頭部影片平臺優愛騰水平。據iimedia資料統計,2020年6月騰訊影片、優酷和愛奇藝的用活使用者規模分別為3.85億、3.81億、3.44億。
正高速增長如果在3月上市,最大的風險不是來自自身,而在於外部美、港兩市正出現的科技股殺估值浪潮。
未來B站在港股的發行價將會參考公司在美股市場的股價釐定。而在美股市場上,B站股價自從2月11日創下158美元的歷史新高之後便不斷回撥。截至3月5日,B站股價已跌回110美元。
B站在美國市場遇冷,並不是特有現象。同期(2月11日至最新),在B站即將踏入的港股市場上,恆生科技指數成分股市值最高的前十三大成分股,幾乎全數淪陷。騰訊跌16%、阿里跌16%、美團28%、上市當日(2月5日)風光無量的快手跌33%、網易跌19%、京東12%。
期間唯一股價出現正增長的個股竟然是去年被視為股價水分最多的中芯國際。
港、美兩市科技股普跌,市場主流觀點是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導致市場流動性成本上升,因此2020年資金集火的科技股被殺估值。
市場兩邊的大科技股都在跌,B站在香港的上市前景就很值得玩味了。如果上市發行價定得過高了,B站在現在港股恆生科技指數殺估值的大環境下可能會出現快手目前大幅回撥的情況。公司管理層當然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出現。
如果定價過低的話——這個假設其實不太可能存在。從基本面看,現在的B站業績沒有任何轉差的跡象或趨勢,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它仍會受到市場大量投資者追捧,從而支撐其股價。而從管理層角度來說,定價過低反而表示其看空公司發展前景,更會萬萬不可接受。
B站優秀的公司質地、巨大的成長空間和港股市場的龍頭科技股殺估值邏輯兩方博弈之下,B站這個月上市之後,其股價短期走勢將變得極難預測。
但是確定性較大的是,一個月多前快手在香港市場捲起“老鐵旋風”的熱鬧將很難出現在回港上市,“最懂年輕人”的B站身上。
3、小結“煙花三月下香江”的B站從被爆出的上市時間來看,處境有點兒尷尬。
一方面,港、美兩市的科技股最近一個月哀嚎聲一片,大幅回撥的快手可能成為B站的前車之鑑。但另一方面,在香港市場上,再找不到另一隻科技股中國年輕使用者的粘性像B站一樣大。在港股市場上,俘獲年輕人歡心公司,如泡泡瑪特(09992-HK),上市之初股價都經歷過一輪飆漲。
B站不斷出圈之後飆漲的使用者規模,以及建立在年輕使用者基礎上,日益均衡的變現端四大業務、不斷改善的盈利能力,讓最新MAU還只剛剛突破2億的平臺還有無限的可能。
在前方多空不明朗因素博弈之下,現在B站回港上市,頗有風蕭蕭兮逆水寒的感覺。
但公司既然選擇如此(目前來看機率較高),而從質地看其亦有足夠的“頭鐵”資本,嗶哩嗶哩如果這個月可以登陸香港,其上市前景還是值得看高几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