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2021年兩會當中,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信用資訊共享步伐。這對於銀行類金融機構來說,無疑是一個好訊息。

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的時候,融資客戶信用資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充分掌握了客戶的各種資訊之後,才能對客戶進行精準畫像,判斷出一個客戶的好壞,篩選出好客戶,拒絕壞客戶。然後把資金投放給那些質地優良的好客戶,從而降低客戶違約的機率,提升資產質量。

過去,銀行不願意給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就是因為小微企業資訊的不對稱性。銀行無法真實地掌握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資料以及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信貸投放的時候自然就非常小心。如果貿然放款,形成不良的風險會很大。

銀行按照傳統的信貸作業模式,小微企業的放貸成本必然會很高,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天然的難題。那麼要破局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除了政府政策引導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解決銀行對於小微企業資訊的不對稱性,這個問題解決了,銀行別沒有了後顧之憂,就會主動地去擁抱小微企業,而不再是靠政策傾斜。

現在隨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的飛速發展,獲取客戶資訊的渠道比以前多了,資料切入的場景也越來越豐富,引入大資料技術的智慧風控使得銀行作業成本也降低了很多。但是有一個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那就是攻破資料壁壘,暢通訊息共享。

眾所周知,現在的資料資訊基本集中在一些網際網路平臺上,它們利用平臺在電商、消費、支付等各種場景的應用便利,沉澱了大量的公司和個人行為資料和信用資訊。這些資料對於瞭解客戶的信用情況是非常關鍵的,但這些資料目前是作為各自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私有資料在使用,並沒有形成一個資訊共享機制。銀行要使用這些資料,需要和這些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合作,藉助這些平臺的資料優勢,以聯合貸款或者助貸的方式進行融資。

還有一些資料,諸如工商、稅務、法院、水電、社保醫保、公積金等是集中在政府相關部門當中,這些資料對於銀行判斷一個客戶的優劣更加重要。這些資料當中,除了工商、稅務、涉訴、被執行人資訊等是可以公開查詢的,其它資訊還沒有進行有效利用,而這些資料也是需要開放共享的。

無論何種資料,都是寶貴的資源,需要進行開發利用,而不能形成資訊孤島。本次兩會提出要加快信用資訊共享步伐,意義就在於此。

對於銀行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藉機重塑自己的信貸作業模式,最佳化再造授信審批流程,切入大資料應用場景,透過智慧營銷、智慧審批、智慧風控等手段提升作業效率,提高資產質量,降低作業成本。從而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支援實體經濟,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真正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隨著信用資訊的進一步開放共享,銀行業彎道超車,更待何時?

8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多少財富,藏在你不願回望的錯誤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