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有人問:我都30出頭了,還要什麼沒什麼,怎麼辦?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節奏,根本沒有“30歲要怎樣”的標準。

奧巴馬55歲就退休了,而川普70歲才當上總統,你能說誰贏了?

不過,到了30歲,的確該做些改變,就像白巖松說的:

“人在30歲左右,是在做了一系列加法和四處亂跑之後,再做一次減法的重要時間。”

也就是說,到了這個時候,重要的不是你“要什麼有什麼”,而是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怎麼做。

那到底該做什麼呢?

在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的《價值》一書中,心眼兒找到了答案。

出生於70年代的張磊,和大多數人一樣,從小就知道“瘋玩”,差點連高中都沒考上。

經歷了這次挫折,張磊好像突然明白了“自己該做什麼”,隨後就一路考上了人大金融系,讀了耶魯,回國創業……2005年,創立了高瓴資本。

16年後,高瓴的資本規模已經從初創時的2000萬美元,一路發展到5000億元人民幣,投資企業總市值也早已超過2.5萬億元。其中,既有網際網路巨頭騰訊,電商外賣大戶京東和美團,還有實體行業領頭羊格力電器和百麗國際。

作為創始人,張磊去年首次將自己的打拼心得彙總在一本書裡,公佈於眾。在書中,他曾透露:一個人只要做好3件事,即使現在很窮,將來也會變得越來越富有。今天心眼兒就把它分享給你。決定你未來人生高度的,不是現在有什麼,而是能否做好這3件事。

01 拒絕短期誘惑

曾經有人找來一批小朋友,讓他們和“可口的零食”共處一室,並告訴他們:“一會我回來,如果這些零食還在,你就會得到兩倍的獎勵。”

結果研究者發現,凡是能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通常會有更好的人生表現。比如說,更好的考試成績,更好的身體素質,或者擁有更高的薪水、職位。

這個實驗,與張磊的第一個建議不謀而合,那就是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拒絕短期利益的誘惑,關注長期收益。

道理不難理解,可具體怎麼用,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

比如說,巴菲特是“長期主義者”,但他手中的股票,也有持有6年,在沒有盈利狀態下,就拋掉的IBM。

這是不是與“長期”矛盾了呢?並非。

所謂長期,並不是字面上的“長”與“短”,而是在於你做決策時考慮的時間尺度。

馬雲曾說,他很少考慮那些三五年內能成功的事,而是要去做那些十年才能做成的事。

這就是長期主義的思維。

張磊在做高瓴的時候,也是秉承了長期主義的理念。他雖是在一級市場投資,但是公司上市之後依然可以不賣出,一直伴隨著企業成長,長期收穫企業帶來的價值,單憑這一點,就非常有遠見與格局。

所以,你現在考慮的,是明天如何安排,還是怎樣過好今年,還是未來十年如何取得成功呢?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不妨先暫時忽略眼前的困難,而是考慮5年、10年後的自己,應該是個什麼狀態。

再由大到小地,一步步推匯出你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說,有人說跟心眼兒抱怨領導太雞賊,髒活累活都是下屬幹,到領功勞的時候他就上了。怎麼辦?

如果換到長期來看,十年後的你肯定不想繼續和這種領導一直糾結,那麼你最應該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價值,去到待遇更好,人際更自由的工作環境。

這時再看你手上的工作,哪些有助於這個目標,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就一清二楚了。

一旦你能這麼做,就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

02 打造不會消失的護城河

“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不斷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張磊

對於個人來說,能夠為公司、社會創造價值的技能,就是你的護城河。

去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都開始裁員、降薪、甚至倒閉。

無數人一夜間沒了工作,斷了收入,生活陷入困境。

但也有人,因為擁有不可替代的護城河,在疫情中依然過得很好,甚至有了更大的發展。

這,就是張磊口中的“不會消失的護城河”。

與巴菲特不同,張磊指導我們要“動態”地看待價值創造。

跟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能,才能讓你在什麼衝擊下,都能毫髮無損,全身而退。

所以,你一定要找到屬於自己的,不會消失的護城河。

那怎樣才能找到呢?

心眼兒給你兩個建議:

一是找到自己想成為的人,並和他們做朋友。

俗話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就會受他們的影響,而成為理想中的樣子。

但是,請注意,一定要確定對方是真的“你想要的樣子”,而不是“光說不練”。

這樣,在你們彼此的督促支撐下,你也很難停下進步的腳步,而跟著其他人一起打造出護城河了。

另外,你還要不斷探索自己的能力邊界。

你當然要有一個非常精通的本業,但是,時代一直在變,吃老本的後果就是你的護城河很快就沒了效果。

所以你還要定期去嘗試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試著創造新的價值,這樣才能不斷建立競爭壁壘,形成獨一無二的競爭力。

03 從困難中汲取養分

人的一生沒有絕對的一帆風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遇到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直在危機裡,沒有破局之法。

而最好的破局方法,就是透過總結覆盤,發現自己錯在哪裡,然後進行改進調整,一步步走出逆境,逆風起飛!

張磊說:“每次危機出現,都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壓力測試和投資覆盤的機會。”

就像骨折過的地方,恢復好後都會比之前更粗壯,結實。

人的每次成長,也離不開挫折的洗練。

正確地面對危機和苦難,從反思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僅能培養你的抗壓力,更能讓你迅速提升能力,變得更有價值!

因為被蛇咬過,就從此連井繩都不敢碰了,早晚會被渴死。

而如果因為被水淹過,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不會游泳,再開始學習精進,慢慢地掌握這項技能。下次再遇到水,也就不會害怕,甚至還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對於聰明人來說,根本就沒有逆境一說。

每次遇到困難,都是他們進行自我提升的機會。

所以,你曾遇到過哪些困難,又能從中學到哪些經驗,加強哪些技能呢?

不妨就從現在開始,不浪費任何一次挫折經歷,讓自己在困境中變得強大,不可替代吧。

04 寫在最後

人的一輩子真的很短,一定不要閉著眼瞎忙!

特別是到了30歲以後,更要將眼光由外轉向內,由他人轉向自身,有意識地審視自己的思維、行動,以及對待困難的心態上。

在價值與意義上做出取捨,抓住必須抓住的,放下應該放下的,你就會成功財富,越來越近!

比如,今天分享的張磊3個精進智慧,你學會了嗎?

13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劉強東懟小目標:說好的先富帶後富呢?張磊:財富的意義不止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