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資本市場波瀾起伏,網路上蹦出了個新名詞,“韭零後”
不得不感嘆,中國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週末,我公司裡開投資會議,我根據最近20年的三波牛市研究和資料分析,分析2021年進入牛市第三年的特點。
女兒也參加了我們的投資會議,女兒說前幾天請90後的表哥吃飯,他也買了基金,還有她同學最近都買了基金。
結果這次春節“倒春寒”,全都出現了不成程度的虧損,看完我們對最近20年的三波牛市研究和資料,蹦出一個詞:“衝動的韭菜”
最近很多投資者持有的基金都虧損20%以上,基金公司還歷史罕見的發出了致投資者的道歉信,說明基金公司面對的壓力有多大了。
看著最近市場的波動,有朋友就說,看了宋老師最近一年多投資理財的文章,買了點,現在該不該“出手”?
還有朋友說,看了文章攢了一年”智本“,加上年終獎和過年紅包,有了資本,現在是不是到時候“雪中送炭”?
是的,大家都很關心這些問題,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的看法。
這個時候該不該出手?
這個問題很大而且也很難,我有個習慣,每次寫專欄文章,我都統計用了多少時間?大概每篇專欄需要4個小時。
因為我也在思考每一分鐘的投入,是否有價值?今天這篇文章用了6個小時。
每個人一天時間都是一樣的24小時,關鍵在於你是否選擇做了有效而且是高價值的事情。
累積下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
在電影《一代宗師》裡,把習武高手分成了三個階段:見自己、見世界和見眾生。
第一個階段叫做“見自己”:你得理解自己的優勢和侷限,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受不了什麼,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巴菲特所說的能力圈。
第二個階段是“見世界”:帶著自己的能力圈去理解世界、闖蕩江湖,逐漸理解江湖的規則、規律,找到人生的各種可能。
第三階段,就是“見眾生”:在你終於理解江湖的規則、規律後,還把自己學到的、理解的、分享出去,幫助更多人,這樣才能從高手變為一代宗師。
我還不是高手、大師,只是在這個成為大師的過程中,分享一點點自己的收穫。
就像上次和大家分享過一個理念:20%³。
我們要64倍速(51.2%÷0.8%)的成長,就是聚焦最有價值的知識。
什麼是最有價值的知識?
就是幫助你在人生、企業經營、投資決策中經得起5年、10年、20年,甚至百年的時間考驗的規律,而不是單純某個時間點買賣的建議。
在2005~2007年中國有史以來最牛的一波牛市中,我接受很多媒體採訪,也寫了很多文章,一般投資者最感興趣都是具體某個時間點的操作建議。
但是另外有一部分投資者,更看重這些操作建議的底層規律是什麼?
大家覺得操作建議有價值?還是底層規律更有價值?
當然,每個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
但每一個成功投資者都有他自己的一套能力模型。
上次和單仁老師吃飯,我說企業家最適合做投資,但是企業家做投資往往做不好?
單仁老師問我為什麼?
我說一個成功的投資者能力模型需要有三個能力:
第一、經營企業、分析企業問題的能力。
第二、企業價值評估的能力。
其實這也是我祖師爺、巴菲特的師傅格雷厄姆傳授給弟子的三個錦囊。
第一個能力,是企業家所具備的。
但是第二、第三項的能力,是絕大部分企業家不具備的,這也是企業家適合做投資,但是做不好投資的原因。
如果企業家要做投資,就必須要補修“企業價值評估”和“價格波動的心理分析”這兩方面的能力,而不是隻是投資了資本就是投資,還需要專業的“投資智本”。
成功投資者的能力模型和這兩天舉行的牛商訓練營銷售人才能力模型,以及前面文章分享過騰訊產品經理能力模型是一樣的,只不過行業、崗位不同而已。
就以春節後的資本市場“倒春寒”為例。
很多中小投資者、散戶投資決策思維是這樣的:
身邊有沒有人賺錢?
這個買的人多不多?
看股票公司名字挺熟悉的,買了應該能賺錢吧。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到我就虧錢這麼倒黴吧。
而作為專業投資者是如何思考的呢?
國家有沒有放鬆銀根和流動性?
行業有沒有重大技術創新?
公司經營業績、新產品市場反饋怎麼樣?
市場會不會過於樂觀?
有沒有大量新增股票賬戶開戶,散戶資金有沒有進場?
股票估值過低還是過高了?
大家看到中小投資者、散戶與專業基金投資者決策思維的區別了嗎?
用巴菲特的話說:在別人貪婪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這句話如何應用在投資實戰中,用什麼量化資料來衡量貪婪和恐懼呢?
30年前有個“單車指數”,有次我和中國第一代股民楊百萬一起講課,楊百萬分享他判斷貪婪和恐懼方法,就是數證券公司門口的單車數量。
單車少的時候,就是抄底的機會,單車多的時候,就是要賣了。
現在沒有人踩單車去證券公司了,都是手機網路交易,那如何去判斷呢?
大家知道我投資決策非常強調“量化”,我和大家分享一個方法,就是分析“新增股市賬戶”。
以2005~2007年那波中國股市最大的牛市為例。
在牛市啟動期的2005年~2006年,“新增股市賬戶”都沒有明顯增加,維持在7000多萬左右,這個時候,股票指數已經從998點上漲到2500點。
到2007開始,也是進入牛市第三階段,中小投資者開始忍不住了,大量散戶看到盈利效應,瘋狂衝進股市。
一年時間不到,股票賬戶數量從7000多萬,翻倍到1.1億,大幅度增加60%。
這波行情瘋狂幾個月後,就和牛頓一樣享受了過山車,股票指數從6124開始下跌超過70%。
下跌了70%,是真的很慘烈啊,不光是老婆本賠沒了,棺材本也都賠光了。
我和我的公司都在這波熊市中勝利大逃亡,靠的就是這個投資者能力模型。
監控市場情緒波動的指標除了“新增股市賬戶”外,還有就是公募基金髮行數量。
公募基金不像私募基金要求100萬起點,公募基金投資門檻低,幾千、幾萬就可以了,它代表大量中小投資者。
在2007年最高峰出現日發行400億,2021年春節後也出現了1200億基金秒光的情況,看到這種狀況讓我想起13年前景象。
那宋總,還有什麼指標來判斷市場的瘋狂?
其實還有“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變動量”、”交易結算資金銀行轉賬交易額”、“基金入市數量”、“恐慌指數VIX”等等。
聽到這裡,你有沒有感覺:這聽起來太專業了。
但在投資這件專業的事上,你永遠賺不到能力之外的錢。
要麼你就讓自己變得專業起來,要麼你就要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
我們研究團隊都有一直跟蹤這些資料,這種分析市場瘋狂的方法不只是在2005~2007年牛市,還在2009~2010年、2015~2016年都驗證過。
有些投資者在經歷過之後就成長了,等待下次機會。
但有些投資者呢?好了傷疤忘了疼。
所謂2005~2007年收割的60/70後的韭菜;
2009~2010年收割的70/80後的韭菜;
2015~2016年牛市收割的80/90後的韭菜;
在2021年,牛市就開始收割90/00後的韭菜了。
為什麼這樣了?難道你這輩子就是韭菜的命?
其實,韭菜不在年紀,而在於你的思維,是不是“韭菜思維”。
什麼叫“韭菜思維”?
我身邊有沒有人賺錢。
這個買的人多不多?
買股票公司名字挺熟悉的,應該能賺錢吧。
不會到我就虧錢這麼倒黴吧。
這是多麼痛的領悟啊!要麼你就認真學習投資智本,要麼你就專心經營企業和自己,獲得資本,交給專業投資人幫你投資!
最後總結一下今天的分享。
學習最重要的是聚焦學習的20%³,也就是經得起5年、10年、20年,甚至百年考驗的底層規律、知識。
第二個和大家分享【成功投資者的能力模型】:
經營企業、分析企業問題的能力。
企業價值評估的能力。
第三個和大家分享的是以2005~2007年和2021年為例,【成功投資者的能力模型】第三個能力的應用。
希望今天的分享,幫助讓大家遠離“韭菜思維”,逐步提升投資能力。
責任編輯丨羅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