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當實體店客流量枯竭,電商流量紅利消失後,上游供應商(品牌商、廠家)想要生存,就要重新佈局,抓住社交新零售的趨勢。

那麼,社交新零售具體該怎麼操作呢?請看下面的內容!

1

在90年代,由於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物質商品逐漸豐富。

在這期間,上游的供應商想要實現產品下沉,提升品牌知名度,獲取更多的業績,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控制渠道。

當時,無論是任何品牌,想要生存,就要把渠道作為戰略發展的重點。

到了2000年以後,個人電腦開始普及,人們的獲取資訊、購物的方式開始從線下轉到線上,電子商務由此應運而生。

從表面看電商拼的是流量,可本質就是換一種渠道去賣貨,只是營銷與消費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但隨著產能過剩的來臨,渠道和產品不再是制勝的釋出,所以品牌商想要發展,必須要透過渠道與使用者建立連線。

2

與使用者建立連線的目的,是透過渠道獲取使用者的反饋、資料,把使用者轉化成為粉絲,把粉絲髮展成為合作伙伴,藉助每個粉絲作為流量入口去實現裂變。

不過,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藉助渠道與使用者建立連線,實現使用者的深度運營。

在未來10年,品牌商,不論是做自營店(電商或實體),還是藉助別人的渠道(電商、實體等)去銷售產品,都要以產品作為入口去連線使用者。

例如,掃碼參與品牌的互動,可以領取獎勵,領取紅包等,就像傳統的開蓋有獎一樣,只不過我們透過互動抽獎的方式,把粉絲吸引到了線上。

也就是說,不論在任何渠道購買產品後,都可以透過私域流量場景與商家建立連線,同時可以依託小程式商城實現二次復購。

因為,物質極其豐富,時間無比寶貴、流量越來越高的今天,就要注重存量,把公域流量變成私域粉絲,與使用者建立實時連線。

連線使用者只是第一步,想要讓其持續復購,產生黏性,就要攻佔使用者的心智與使用者建立強關係。

在私域流量的基礎上,透過圖文、短影片、直播、社群、社互動動等方式,讓使用者對品牌產生認知、信任,把使用者轉化為粉絲。

其次,也可以把粉絲匯入社群,讓粉絲參與到營銷活動與品牌建設中,與粉絲建立強關係,驅動其持續消費、傳播裂變。

3

透過渠道(電商、實體)與使用者建立連線,並不只提升使用者的復購率,更關鍵的是可以藉助使用者為入口,實現裂變。

因為,每個人都可以依託社交媒體作為一個流量體,藉助智慧手機作為一個經營體,成為一個新個體。

當用戶透過小程式商城,消費完商品以後,可以透過社交關係鏈,社群等不同的社交媒體場景去分享商品,實現裂變式營銷。

就是與粉絲建立連線,產生黏性,讓其從消費1次變成消費1000次,然後再帶動1000人消費1000次。

不過,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要做的4點。

第一:品牌商必須要有系列的產品,可以像小米一樣,透過投資整合的方式,整合更多的商品,打造強大的供應鏈。

只有這樣才能夠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和交易機會。

第二:必須要依託小程式打造具有分銷、分潤、使用者管理功能的自營式商城,為使用者提供消費及分銷的許可權。

當然,如果我們有足夠多的粉絲量後,可以考慮開發APP,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體驗和服務。

第三:要有專業的線上運營團隊,負責線上商城、產品、活動、使用者、粉絲合作伙伴的運營及管理。

第四:把用在傳統渠道的推廣費,讓利給使用者,讓每個參與分享傳播的使用者,都可以享受銷售環節中的利益。

在社交新零售時代,上游供應鏈可以把粉絲變成合夥人,讓每個人參與到銷售傳播中。

在這樣的模式中,上游商家可以降低推廣成本,個人可以邊賺錢邊花錢。

9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不打滑頭仗!堅守五老陣地!汾酒業績快報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