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他出生農民家庭,19歲高中輟學,搬磚維生,20歲開了一家雜貨鋪,從此走上開掛人生:

勵精圖治19年,他將永輝超市打造成一個零售王國,全國門店總數超過580家,一年狂賺492億,市值500億,身價過100億;價值1.23億人民幣的私人飛機、1.62億的澳洲別墅(劉強東曾是租客)都被他收入囊中;

就連劉強東都佩服這個男人,一口氣投了43.1億元;

他就是屌絲逆襲人生贏家的現實範本,永輝超市的創始人——張軒鬆。

從0到100萬,他只用了五年

01

1971年10月,張軒鬆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10歲的時候,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他周圍的成年人紛紛下海或外出闖蕩。他親眼目睹或聽說了他認識的那些人創業成功的傳奇。還在校園裡的張軒鬆感到自己的每一根神經都受到了刺激,他那顆火熱的心開始蠢蠢欲動。

於是,在課堂的一個角落裡,個頭不高,長得眉清目秀的張軒鬆思想開始開小差。他反覆思量:按照父母的意願,讀高中念大學,大學畢業後去找一份體面的工作真的那麼重要嗎?這是我要走的人生路嗎?為什麼不嘗試著走出課堂早點融入社會呢?

1990年春節,張軒鬆在村頭見到輟學外出打工的幾位小學同學,人手一個大哥大,三五成群地坐在村東頭的小山包上神侃“到福州打工賺錢比唸書容易多了,隨隨便便就能賺好幾千塊。”張軒鬆看看自己成績單上四課合計不超過100分,於是高中還沒畢業就退學了。

那年,張軒鬆19歲。

春節一過,張軒鬆揹著一個大蛇皮袋子就去了福州。這一出來,他才發現自己被髮小給騙了。“要學歷沒學歷、要技術沒技術,賺錢簡直比登天還難。”最後他只能幹苦力活。

張軒鬆找到一個建築工地,在那裡搬磚頭,每天就是饅頭就白開水,連個鹹菜也吃不上。三個月後張軒鬆終於拿到了工資——200元。

領到薪水當天,張軒鬆很鬱悶,就去找一個遠房表哥喝酒,表哥很不客氣“靠搬磚頭想成萬元戶,那是做夢!”“可我不會幹別的。”,“我朋友有個鋪子要轉,做啤酒批發的,我借給你1萬本金,你接手吧!”張軒鬆心想,店鋪原本就是批發啤酒的,肯定有不少老客戶,應該不會賠。於是,張軒鬆拿了表哥那1萬塊,自己再東借西借湊齊2萬盤下了那店鋪,開始做啤酒批發。

當時,福州啤酒批發市場還沒有成形,“這就是機會。”

為了搶到更多的小賣店主,他打出“送貨上門、服務到家”的旗號,零售店家一個電話,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颳風下雨,1個小時內立馬趕到。

好在,張軒鬆出生農家,從小起早貪黑的做家務幹農活,不怕苦,送貨上門的服務也就堅持了下來,經營了5年,終於掙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因決策錯誤,創業中途血本無歸

02

經過5年的摸索,張軒鬆深諳生意之道,也從批發生意的利潤中積累了一定的資本。

於是,張軒鬆開始把目光瞄準零售業,當時超市業態在福州剛剛興起,張軒鬆分析了市場形勢,根據他5年從商積累的經驗,他判斷超市業比傳統的食雜店不僅理念先進得多,而且經營的品種也多得多,肯定將成為一個流行業態。

在走訪了當時福州的華榕超市、恆豐超市等風頭正勁的幾家日用品超市,看到龐大的人流量,張軒鬆更堅定了他的判斷,於是決定進軍零售業。

1995年12月,張軒鬆在福州市古樂路開起了面積僅有100平方米的“古樂微利超市”,主要經營日用品。

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方便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所以,他堅持以平價銷售贏得市場的經營策略,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儘量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別人賣3塊錢的一條毛巾,他只賣2.3~2.5元,他稱之為“看得見的實惠”。

“天天平價”,成了張軒鬆經營超市的樣板口號。

就在張軒鬆的超市經營得有聲有色的時候,1996年的一個決定讓他走了一段彎路。

1996年,張軒鬆聽從了幾個朋友的忽悠,貿然介入啤酒生產,大手筆入股榕城啤酒,並擔任公司副總經理,力圖實現生產、銷售一條龍。

但當時的榕城啤酒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尤其是在福建兩大啤酒廠家惠泉和雪津的夾擊下,市場的份額日益萎縮,榕城啤酒在福州已經沒有優勢。

果然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一下子把所有短板放大,本來想由銷到產通吃,結果由於戰線來得過長“不但後來投入的資金全被套住,本金還損失了200多萬,連已經初具規模的超市也要拱手轉讓。

打拼7年的資產化為烏有,30歲不到的張軒鬆一夜白頭,他張羅借錢度過難關。不過,當朋友知道他要破產時,借錢“比登天還難,人家怕收不回來。”結果忙活了半個多月,一分錢沒有借到,無奈之下張軒鬆只好拿著房契去銀行貸款,本來價值80萬的房子,銀行最多隻給貸30萬,可是30萬哪裡夠呢?

張軒鬆心灰意冷,春節前夕灰溜溜回到了閩侯老家。

那年春節,在美國做皮具生意的二表哥恰好回家過年,聽說了張軒鬆的事情,二話沒說,當場就借給了張軒鬆200萬,“這點事算什麼,大膽幹,我支援你!”200萬啊!一向要強的張軒鬆不禁淚流滿面。

“快速試錯、快速調整”,張軒鬆總結出這八個字,“對於草根創業者來說,每走一步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一招出錯有可能全盤皆輸。”正是憑著二表哥的200萬,1998年張軒鬆還清了債務,徹底退出了啤酒行業,一心一意經營超市。

再出發,零售巨頭嶄露頭角

03

1998年8月,張軒鬆的超市重新開張,位於福州市火車站地區,名為“永輝超市”,這也是張軒鬆首個以“永輝”命名的超市。

然而,從1999年開始,福建省首家大賣場———新華都購物廣場亮相後,福州整個零售業格局也拉開了劇變的序幕。緊接著,臺灣零售業連鎖巨頭好又多及世界500強企業麥德龍、沃爾瑪相繼進入福州市場,一時大賣場成了福州零售業的主流業態,而且這一業態的福州布點之快,創下福州商業記錄,短短一年不到時間,福州大賣場就突破了10家。

而這一切張軒鬆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只有改變才能生存。”張軒鬆對自己說。很快,張軒鬆找到了破題的答案。

2001年3月,永輝開出第一家生鮮食品超市,以家庭主婦、上班族為主要客戶群,放棄服裝、日用品、家電一切主流業務,賣的是蔬菜、水果、肉禽、活鮮、冰鮮和乾貨,貌似成了一個新的農貿市場,像超市賣快消品一樣賣生鮮,但價格卻低於農貿市場的10%。

永輝率先開創了以新業態經營農貿超市的模式。這只是一次嘗試,卻也是永輝真正崛起的開始。

永輝首創的“生鮮食品超市”的業態模式,避開了與洋超市在日用百貨領域的熱點競爭,積極搶佔洋超市的空白點,規模定位在中型,商品定位以農副商品為主;購買力定位在中低層次,目標鎖定家庭主婦。“超市光大沒用,必須實惠實用,這是一片很大的市場。”張軒鬆說,“而且中國的農副產品還是零散性的,永輝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本土優勢。”

農副產品新鮮乾淨,價格便宜,永輝迅速開啟局面,取得了市場認可,接著張軒鬆又開始建立生鮮商超壁壘,獨門殺手鐗了。

1、生鮮自營和直採

張軒鬆養了一支三百多人的採購團隊,常年駐守分佈在全國的二十餘個農產品生產基地;為了採購新鮮的水產品,永輝的採購船可以直接開到海上與捕魚船對接;在福建的一些永輝店鋪,早晨五點半就開門迎客,只為將新鮮的食品第一時間提供給顧客。

2、專注聚焦,單品暴利

大多生鮮超市,電商容易死,因為毛利太低,基本為負,但永輝超市毛利可以逆天的達到16%,簡直就是業界奇蹟!為什麼?祕密都在單品控制上。

永輝超市對“香蕉”單品的運營很逆天。從源頭開始,採購員到農田大規模採摘未成熟的香蕉,價格便宜,保鮮期也長。通過冷庫運輸到倉庫,經過簡單的製作工藝催熟香蕉,再統一配送到各門店進行銷售,不論是價格還是品質在市場上都佔絕對優勢,利潤也很豐厚。

3、全員持股,極致防損

超市一線員工幹著最髒、最累的活,卻拿著最低微的薪水,每天上班事實上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幹勁,碼放果蔬的時候經常“往那一丟”、“往那一砸”,反正賣多少都和他沒關係、超市損失多少果蔬更和他沒有關係。

為了提升員工激情,張軒松花了一個大餅:一線員工全員持股,工資績效和利潤崗位銷售額和利潤掛鉤。鼓勵他們專注細節,防損是在為自己省錢。

2004年,張軒鬆在解決好永輝核心盈利模式和員工激勵計劃後,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拓張,一年的時間在重慶,成都開出了5家門店,年營收20億。

2008年永輝擴張到安徽省、貴陽市;

2009年,天津、南京、鄭州店和石家莊店先後開業,全國已經有140多家分店;

2010年,張軒鬆帶領永輝成功上市,被譽為“生鮮第一股”,市值達到380億,按當時股價計算,張軒鬆身價百億;

2015年8月7日,京東入股永輝超市,以43.1億元(約7億美元)持股10%。兩者聯合採購、加強供應鏈管理,探索O2O等領域發展機遇;

到目前為止,張軒鬆的雜貨店已經發展成有580家連鎖超市,經營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的超級零售巨頭,張軒鬆名正言順的成為了超級富豪,身價百億,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零售巨頭”。

創業“八字經”

04

張軒鬆的故事正如歌詞所唱: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成功的人自有其過人之處。

但張軒鬆卻低調地把成功歸結為幸運:“永輝能有今天的發展,只因為我是一位幸運兒。”“勤勞,創新,總結,溝通,這就是我成功的全部祕訣。”

在創業“八字經”的指引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張軒鬆和他的永輝超市必會創造出更大的輝煌。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三家車企均否認破產,只有一家閉口不談,仍在拖欠工資的華泰離“破產”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