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前些日,隨著美國商務部解除對中芯國際的禁令,立即就傳出了其訂單爆滿以及在14nm製程工藝上追平臺積電(簡稱:TSMC)的巨大利好訊息。

隨著今天股市開盤,中芯國際的股價一路扶搖直上多次被直接拉滿,憑藉一己之力為那些無助的基民撐起一片希望。

就是這麼一顆或誕生於荒漠或誕生於戈壁的小小晶片,趁著疫情的留下的創口尚未完全癒合,總企圖再一次侵入億萬人民的心底。雖說看起來挺不打眼,卻只用一個眼神就令華為等強大如斯的跨國巨獸主動割肉求生。

其實吧,要我說,不就一個晶片而已,至於嘛!全世界接近200個國家,有生產能力的也就那麼幾個,何必每天那麼嗚呼哀哉的?

如鯁在喉的中國芯

就2020年的進出口貿易來看,我國出口貿易2.6萬億美元,進口貿易2萬億美元,貿易順差接近6千億美元。其中,最主要的三大進口單類為晶片、石油、鐵礦石,而我們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為機電、電子產品、紡織品。

由此可以看出,即便美國徹底掐斷我們的晶片供應,頂多也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已,更何況我們只是在高階晶片這一塊依賴進口,中低端的早已經實現自給。

一想到這裡你是不是不經意的就長舒一口氣,畢竟大家都是平頭老百姓,每日的柴米油鹽就夠忙不過來了,何必成天為自己踮起腳尖都夠不著的東西操心。

更何況,當你下班路過菜市場低頭那麼一瞧,就會看見——我們何止是缺“高芯”,“豬芯”……也缺!

誰偷走了我們的中國芯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晶片技術落後歸罪於歐美的制裁,認為是他們不賣光刻機我們才導致我們造不出中國芯,如今我們從ASML拿到裝置了情況也沒啥變化。

實際上,我國的晶片領域的起步時間算是非常早的。早先得益於前蘇聯的援助,1958年就造出了第一塊屬於我們自己的單晶矽,這要比日本早整整2年。

與日本舉國之力發展晶片不同的是,我們第一腳剛邁出去就踢到了老大哥的屁股上,之後不得不從零開始組建研發團隊,搭建廠房,接著又喊了十年口號。

一方面,我們要應對巴統協議帶來的限制;另一方面,缺錢!據不完全資料統計,1966年至1995年這30年間,我國對半導體累計投資僅有50億元人民幣。

以至於即便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恢復,各種先進的生產裝置和技術主動向我們“投懷送抱”,我們在晶片領域依然沒有長足的進步,此時的日本則甩了我們整整20年。

隔壁韓國的晶片領域雖然到上世紀80年代才剛起步,他們趁著日本這頭小綿羊正被美國摁在剃毛的機會,單靠薅羊毛直接就來了個一波肥。

而我們在改革開放之後,光伏產業的興起讓那些“不求上進”的半導體企業躺著就把錢包塞得鼓鼓的,另一部分早已垂涎三尺的則迅速淪陷在地產的石榴裙下。直到漢芯事件暴露,才使得大躍進式的晶片狂潮露出一絲真面目。

發展絕不是喊口號那麼簡單

如果將目前的7nm、10nm、14nm三種製程簡單的視為晶片技術發展的三個階段,那麼剛達到起跑線的中芯國際與TSMC之間仍有十年的差距。

為何拿到光刻機還有如此大的差距?平時觀察夠細心的小夥伴很快就能發現,這個問題其實是跟缺“豬晶片”的原因一樣。

凡是涉及到生產的問題,全都逃脫不了生產資料的魔爪,比起我們人的七情六慾,它關心的東西可簡單多了,始終是圍繞:土地、廠房、機器裝置、工具、原料。

土地、廠房這些好解決,地圖上畫個圈就能搞定,機器裝置目前也有了,工具可以用EDA先對付一下,目前無法解決的是原料問題。

當下用於生產高階晶片用的12英寸矽片完全依賴進口,雖然已經有企業能夠進行量產,就質量而言短期內肯定是無法滿足電子級的需求,待其透過驗證投入使用也至少還需要2年時間,到那時中芯國際才能算成為一名正式“選手”。

不過,如果你以為把這些時間熬過去就能迅速起飛那可大錯特錯了。晶片技術作為當前人類科技文明的藝術結晶,註定了這條賽道會是一場多重障礙跑。

到那時,我們又該怪誰依然是個問題。

12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漲至每桶70美元,盧布為啥沒有一夜之間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