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我們說福利,更接地氣的說法是某某的成本低,比如說人口紅利,那就是人口成本低,流量紅利就是流量成本低,而有一個詞叫做工程師紅利,說的就是這個工程師的人力成本很低,這兩年我們說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了,那個就是中國的人口成本、勞動力成本不再變得便宜了,那中國的流量紅利消失了,那其實這個流量成本基本上和開個線下店差不多了。
那你是否還記得那個紅利在的時候是什麼狀態呢?回想當年1979年的時候,改革開放藉助人口紅利,我們的GDP在增速上揚,但是呢人均收入它的增速是持續下滑的。這個人均收入基本上就是人的工資、人口紅利在釋放,但是人的收入增速要先放慢一會,為什麼呢?在經濟學當中,所有的賺錢與不賺錢的話題,都可以從供求關係當中找到答案。
那既然人力便宜,資本貴,那麼每年全國人民掙出來的GDP當中,分配給出賣勞動力的人就相對少,分配給販賣資本的人就相對多一些。中國人手裡沒有什麼資本的,這個資本主要集中在企業、機構和外商手裡,所以總體表現就是gdp增速蒸蒸日上,人均收入增速持續下滑,人口紅利在釋放,但是人的收入並沒有快速顯著的增加,人均收入增速由慢轉快至少是10年之後的事情了。
而老百姓要真正感覺到手裡有點錢,那大概又是在10年之後。這裡呢來複述一下我剛才說的一個概念,叫做工程師紅利。什麼意思?這是美國70年代,80年代供給側改革,90年代向網際網路經濟轉型的情況。1990年的時候,網際網路作為美國全新的主導行業出現,美國萎縮了近20年的經濟開始好轉,然後呢這個gdp增速向上
但是人均收入增速仍然下滑,直到95年之後才有向上的趨勢。在這些年裡,這個工程師為主導的這個行業從無到有貢獻了巨大的力量,但是他們的收入在快速的增長卻是要等到很多年之後了。
所以說這個工程是紅利不等於工程師的紅利,現在的紅利是別人的,工程師自己想知道紅利必須要等到工程師紅利消失的時候,那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現在的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你去看一看,真實的社會底層已經不是十幾年前我們社會我們社會偏見當中的那些人,什麼掃地的臨時工,還有什麼撿破爛的。你要知道在北京收破爛這個專業,他的月收入達到兩萬塊錢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
這個社會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我們已經發現,我在社會底層的往往是那些武威寫字樓裡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飯的人。在這個工程師成為紅利的時代,撿破爛的正在變得稀缺,保姆在變得稀缺,農民工正在變得稀缺。話說這個深圳遠郊的富士康找不到工人,因為新生代的農村90後表示我們進城就是要見世面的,難道我不成從農村出來還要再回農村去嗎?
50後、60後的農民工正在老去,正在返鄉,再也沒有誰會捨得讓自己的寶貝獨子、獨女去當保姆、扎鋼筋。而相應的大學擴招以來形成的大學本科、碩士、博士正在襲來。據說今年中石化的錄用通知單是這樣的,她國內只要清華北大,國外只要全球排名前30的。
大的企業將憑藉廉價的高素質工程師實現下一個階段的崛起,而工程師有自己的收入,對不起,這一定會被紅利期已過的農民工所趕超。
如果你是工程師,如果你不想苦哈哈地先被別人收割,10年的紅利,自己的收入卻不見增長,那你就需要行動起來。做奮鬥的人,不隨大流、不磨平稜角、不服從權威,運用自己的大腦推動業務的突變,創造小趨勢,從而你才有可能走向創新的人生。那這樣做受益的不僅是自己的收入,還有整個國家的產業升級,國家經濟走出低谷,也會因為你的行動而變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