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這兩天的美股,又一次坐上了過山車

上週五晚上,可能是預知了1.9萬億投資計劃快要透過的好訊息,持續下跌的道瓊斯指數開啟了800點的大逆轉。

同樣坐上過山車的,還有一個特殊“產品”的價格,只不過,它的漲幅,有些誇張。

如果從去年美股熔斷算起,從最低點一路飆升,目前已經漲幅超過十倍

這個“令人心動”的投資產品叫比特幣

玉淵譚天

我們已經習慣手機掃碼支付,為什麼還需要新的支付方式?開始研發#數字人民幣 的2014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影片號

兩週前,比特幣的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

如果把它當成一家公司,它當時的市值位列世界第6,僅次於蘋果、沙特阿美、微軟、亞馬遜和谷歌。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1萬億中,有4600多億,接近50%,是在2021年漲起來的。

從1月1日算起,到2月19日,僅用49天

它的單價,從1萬美元漲到2萬美元,用了40天;從2萬美元到3萬美元,用了17天;從3萬美元到4萬美元,用了6天

這樣的漲勢像個謎。

很明顯,推動比特幣上漲的力量,很強大,但沒有人知道是誰。

這甚至引起了美國財政部的警惕,美國財長珍妮特·耶倫警告比特幣會對投資者和公眾構成危險。

如果把比特幣當成一家公司,這家1萬億美元的公司,沒有董事長、沒有CEO、沒有一名員工。

但它,卻真實地在那裡,等著你走近。

面對未知,有人選擇現在入局。

不久前,摩根大通宣佈,我們必須參與比特幣

▲摩根大通宣佈,我們必須涉足比特幣業務。

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和投資銀行之一,摩根大通的執行長傑米·戴蒙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被人們記到了現在:

我將炒掉任何一位涉足比特幣的交易員,因為他蠢。

傑米·戴蒙,曾是世界500強最年輕的總裁,典型的華爾街銀行家。他對於比特幣最初的態度,是不屑

2013年初,比特幣的價格是13美元,年中時漲到了1242美元。

當時,不少人向傑米·戴蒙詢問對於比特幣的看法,他直接回了一句話,“一種欺詐”

而比特幣當時的起伏恰好“印證”了他的判斷。2013年末,價格還是800美元,到2014年,就只剩300美元了。

不過第二年,比特幣又“捲土重來”,價格上升了40%,有投機者又去詢問傑米·戴蒙,結果又被打臉:

摩根大通每天會以數字化的方式,處理6萬億美元,而比特幣的規模,也就20億美元。

後來,興許是被問煩了,傑米·戴蒙只甩出一句,比特幣是一場騙局

儘管那一天,比特幣的市值達到歷史新高。儘管後來,谷歌上關於“比特幣”的搜尋,超過了“特朗普”。

▲谷歌中比特幣和特朗普的搜尋熱度曲線圖。

但對於龐大的機構來說,比特幣還屬於“小打小鬧”

2018年,當比特幣價格波動更加劇烈時,摩根大通直接禁止使用者使用信用卡購買比特幣。

比特幣對於摩根大通來說,風險,遠高於收益

但,只要收益足夠高,風險或許也可以被無視。

那一年,比特幣的價格一度衝到20000美元,當時,傑米·戴蒙立刻變了臉,他表示對把比特幣稱為騙局這一言論,感到抱歉。

▲傑米·戴蒙說,他後悔稱比特幣是一場騙局,現在他堅信比特幣背後的技術力量。

2020年,摩根大通的一份報告中稱,“比特幣已經成為黃金的競爭對手”,並預估,比特幣的價格會達到14.6萬美元。

從唱空到看多,支援比特幣的人,從一小撮,變成了一大群

根據美國線上證券交易平臺羅賓漢(Robinhood)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平臺虛擬貨幣業務投資者,增加了600萬。

▲加密貨幣交易網站(exchange Crypto.com)的一份報告估計,繼上月單月使用者人數上漲16%之後,一月份全球加密貨幣使用者一共達到了一億零六百萬。

這些人,都是摩根大通的潛在使用者。

而一些當年和傑米·戴蒙持相同看法的人,如今也開始轉變方向,為比特幣站臺。

曾經稱比特幣是“洗錢指數”的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現在開始“小規模涉足比特幣”。

高盛也重啟了自己的比特幣交易部門,為客戶提供交易、託管等服務。

比特幣價格波動極大。過去4年間,平均每一年,比特幣的價格就會出現一次“腰斬”

觸底之後,它又能以更快的速度反彈。

這些,都是投機空間

對於擁有資金、技術和資訊優勢的機構來說,比特幣的波動越劇烈,他們從中獲利的空間也就越大。

幾天前,美國比特幣的投資者都在關心一個人的動向。

他是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的新任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加里·詹斯勒,被稱為“美國20年來最激進的監管者”

不同於前任的寬鬆,加里·詹斯勒多次公開表示,應該加強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比特幣的監管。

3月2日,他一開口,比特幣的價格直接下跌4%。

▲拜登新提名的加里·詹斯勒表示,證券交易委員會將設法消除加密市場中的欺詐和操縱行為,比特幣價格應聲下跌4%。

加強監管,意味著要更透明。

但比特幣天然, 不透明——因為它匿名

最先利用匿名性的,是從事灰色行業的個人與團體。

2011年,一名叫做烏布利希的美國人創辦了一個只接受比特幣交易的購物網站。

這種買賣雙方互不知情、資金劃轉不經過銀行的交易體驗,很快就吸引了100萬人註冊。

而網站售賣的,有毒品、槍支彈藥、假幣、人口販賣甚至是買兇殺人的服務。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

2013年,FBI將烏布利希抓獲。

在這兩年間,該網站交易了950萬個比特幣,流通數量佔到了當時比特幣總產量的80%

網站被關後,比特幣的價格就從135美元,跌破了100美元。

當網站2.0版上線後,比特幣在一個月內漲了6倍,升到了1200美元。

為了讓比特幣價格上漲,這些人甚至發明了一個名為“魔窟”(Wannacry)的勒索病毒。

當時,“魔窟”(Wannacry)病毒利用Windows作業系統漏洞,感染了全球超150個國家的30多萬臺電腦。

受害者想要恢復自己的電腦資料,必須交付比特幣,作為贖金

迪士尼影業、歐洲各國的銀行、電力系統、通訊系統,以及機場,都被感染。

而作為贖金的比特幣,也頻繁登上各國頭版,被普通人所熟知。

那兩個月間,比特幣的價格從1534美元,上漲至2959美元。

由於交易可匿,比特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與違法犯罪緊密相關。

2018年,FBI要求新增80位員工以及2160萬美元的支出,以調查層出不窮的加密貨幣非法應用案件。

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部門,都不喜歡比特幣,至少美國國稅局不這麼認為。

他們覺得,比特幣是應納稅資產

交易越多,收益越高,繳納的稅款,也就越多。所以,在美國國稅局看來,非但不應該限制比特幣交易,反而要放開。

2016年11月,它要求美國比特幣交易所“Coinbase”,交出2013-2015年購買比特幣的使用者記錄。

▲美國國家稅務局要求Coinbase提供比特幣交易資料的要求是一個危險的先例。

在法院判決下,美國國稅局拿到了14000多名使用者的資訊。很快,這些人就收到了美國國稅局的來信。

實際上,打比特幣主意的,不止有美國機構

美國的一眾科技公司,也在極力推進比特幣的普及。

一個月前,特斯拉一份檔案顯示,公司已經購買了15億美元的比特幣。

一家專注於科技研發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突然用真金白銀支援比特幣,特斯拉,到底想幹什麼

《泰晤士報》揭示了答案,自1月以來,特斯拉購買比特幣的賬面利潤約為9.3億美元。

這比它2020年賣車的淨利潤,還高上30%。

▲特斯拉購買比特幣的利潤比賣車還高

看起來,特斯拉是為了賺錢。

但真實的目的,不止於此。

除了花15億美元購買比特幣,特斯拉還有一個動作——公司將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

特斯拉之外,PayPal、優步等諸多公司也宣佈將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方式。

看起來,比特幣在“充當”貨幣

美國的企業,在有意無意地,模糊兩者的界限。

真的可行麼?

PayPal給出的方案是,先將使用者手中的比特幣按照當時的費率轉化為法定貨幣,再用法定貨幣進行交易。

所以,買家花出去的是法幣,賣家收到的,同樣是法幣。

但很少有人去戳穿,大多數人都在渲染,比特幣是數字貨幣

這不是個例,在美國,很多時候,比特幣和數字貨幣政策似乎在共“進退”

2020年12月,美國財政部對數字貨幣的監管提出新規定。

當天,數字貨幣政策收緊,比特幣價格應聲下跌。

比特幣真的是數字貨幣嗎?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也就是說,它首先得是件商品,得有價值。

但比特幣的本質是一段程式碼,充其量,只是個虛擬資產。不僅如此,貨幣的職能比特幣也都無法承擔。

貨幣有三大職能,價值尺度、價值貯藏和交換媒介

▲貨幣的三大職能:價值尺度、價值貯藏和交換媒介

尺度,是不變的。1釐米,今天是這麼長,明天還應該是這麼長。價值貯藏,也對穩定性要求極高——不能今天價格是5萬美元,明天就只剩4萬美元。

但比特幣的高波動性,使它不具備這些職能。

同樣,比特幣也沒有任何背書,當國家主權認定它不合法,那它就不能流通。

所以,比特幣也不存在什麼交換媒介的職能。

說法不同,但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吸引更多的普通投資者。

只要有人把比特幣當做貨幣,這些參與的人,就有利可圖

特斯拉曾經提出一項計劃,要推出100萬輛無人駕駛出租車。

▲特斯拉計劃於2020年釋出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

這些訂單都用比特幣支付,那每筆交易,都不會經過銀行和現有金融體系,也就是說,遊離在監管外

並且,這個乘車網路是共享的,乘客,會越來越多。

這些人都需要使用特斯拉的數字錢包,相當於一個不斷擴大的獨立體系。

獨立體系+不受監管,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這都是難以拒絕的誘惑。

但無論如何渲染,比特幣本身沒有價值,也就當不了貨幣。

美國指鹿為馬,掀起了全球對比特幣的熱情和追捧,但這其中,有人很清醒。

《大西洋週刊》,是為數不多的,發出反對聲音的。

文章中提到,“2013年,是矽谷恥辱的1年,這1年,沒有一個突破性產品的誕生,有的只是比特幣的價格,增長了10倍”。

▲2013:對科技產業而言糟糕、極其糟糕、糟糕透頂的一年

起初,比特幣是一種創新

它帶動了區塊鏈技術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啟發了許多國家在數字貨幣領域上的研究——即便兩者本質不同,但也可以在技術上,借鑑與參考。

但比起技術,有些人,更關注利益。

匿名性,被人用來開展地下交易;稀缺性,被人炒作哄抬價格;去中心化,被人利用建立一套新的支付體系………

美國一些人,擅長這種“包裝”

如同2008年,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將一個個的“次級貸款”,包裝成為“AAA級”的優質資產,賣給普通投資者,在氣球沒被吹爆之前,這個套路可以一直玩下去。

很顯然,一些人,並沒有從那一年的災難中,吸取到任何教訓,又或者是,這些災難的製造者,本就不會被波及。

這不是美國的第一次,更不會是最後一次。

比特幣的市值一直在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然而,穩賺不賠的生意真的存在嗎

7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正大國際期貨:NYMEX原油後市上看66.1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