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支付寶等出來後,傳統銀行的存款吸引力已經越來越弱了
在沒有餘額寶等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出現的時候,傳統銀行都是“躺著掙錢”的。因為作為一個習慣於高儲蓄的國家來說,居民曾長期習慣於將閒餘的資金存到銀行,謀取那些利息。尤其是作為80後之前的朋友應該深知這點,80和70後的父母是最習慣於把閒餘的資金存到銀行的。可以說到現在為止習慣於存款到銀行的普通儲戶多數也是以老年人為主。那麼銀行存款送禮也是迫於市場壓力不得已的苦衷,幾點觀察:
第二、存貸款利息差是銀行主要的盈利模式,銀行從來不會做賠本的生意。記得馬雲說過這樣一句話:現在的傳統銀行就跟古代的鏢局差別不大。說句實話這句話還是很形象的,可以說在沒有餘額寶類金融產品出現之前,銀行真的是不拿儲戶和貸款使用者當回事的。哪怕就是到今天為止,傳統銀行也是靠存貸款利息差來盈利的,換句話說銀行今天送出的禮品,總會在你或者其他人身上掙回來。要知道,中國最精英的一批人從事的行業都是金融行業,你會認為他們比你笨嗎?
這種看似“賠本”的生意背後,其實還是很有效的第一、任何行業都遵從“二八原則”對於傳統銀行來說只需要抓住這20%的客戶就足夠了。我們經常看到的銀行送出禮品的人群基本都屬於這20%,無論是老人還是企業等。去銀行辦過業務的朋友應該知道銀行工作人員對於老人的態度是極好的,原因也很簡單很多退休老人在銀行的存款都在5萬以上。甚至我們看到的送出的貴重禮品(甚至是紀念幣或者鑲金產品等)多少也是為銀行的VIP準備的,普通儲戶是很難有這樣的機會的。
第二、賠本不賠本其實只有銀行自己知道,花出去1元錢銀行能得到10元甚至100元的收益。以存款5萬為例,比如銀行送給你的禮品價值500元,看似銀行的代價很大,但是銀行5萬貸款一年的利息是多少你知道嗎?2375元(一年貸款的利率是4.75%),如果是5年以上呢?更高。你說銀行會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