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碳中和分支面臨重大市場機遇,馬斯克、比爾蓋茨都在投資,挖出一隻鋰電小龍頭已搞定歐洲市場百萬美元訂單
為了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碳交易重要性將會凸顯,碳減排產業鏈將更富有活力,提供碳捕捉、減排技術裝置和服務的企業等將面臨更大市場機遇。
點評:
資料顯示,趙華林曾擔任環境保護部汙染防治司司長、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司長。他表示,碳交易正成為綠色產業和產業綠色化的一個重要收益來源。目前我國碳交易產業還處於試點性質的初步發展階段,我國宣佈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實際上賦予了碳排放的稀缺性,具有了碳交易的基礎。
專家們認為,只是一味地強調降低碳排放的做法現在已經不夠了,從大氣直接捕獲碳的技術正在吸引大量投資。微軟、雪佛龍、西方石油等公司,以及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等科技遠見者,都在投資碳去除技術。此前,美國財政部和國稅局釋出碳捕獲與封存(CCS)稅收優惠政策,即45Q條款最終法規。該政策是目前全世界最系統的碳捕獲與封存激勵政策,將顯著提高美囯高排放企業節能減排的積極性,也將為其他國家激勵碳捕捉技術提供思路。
公司方面:
雙良節能:公司配合相關設計院參與了二氧化碳捕捉工藝包的設計,工藝包集成了公司的溴化鋰吸收式熱泵和空冷器裝置,用於有效降低二氧化碳鋪捉的能耗及水耗。公司表示未來也將持續關注碳捕獲方面的業務。
藍曉科技:公司創新研發CO2捕捉材料,透過與歐洲大型化學品公司合作,現已開始向歐洲市場提供二氧化碳捕捉的吸附材料,形成數百萬美金的訂單。此外,公司吸附法鹽湖提鋰技術經三個專案驗證,材料+裝置已實現工業化應用,向其他鹽湖資源推廣前景廣闊。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