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很多網紅基金紛紛出圈,其中最為獨特的就是摩根太平洋科技,因為它是一隻香港基金。1997年就成立了,只不過直到2020 年 2 月 24 日才透過互認制度在內地公開銷售。
香港互認基金這個名稱雖然聽上去高階大氣上檔次,但其實一直都不溫不火。港股過去幾年持續低迷,所以大多數香港互認基金收益表現都很一般,完全吸引不了廣大基民。
2020年各大科技類公司漲幅驚人,所以摩根太平洋科技也取得了超高的收益,2020年2月25日發行時淨值是10元,到了2021年1月12日淨值就達到20元,不到1年時間收益翻倍,於是這隻基金在沒有任何官方宣傳的情況下徹底火了。
火到什麼程度呢?
很快,這隻基金直接被大家買爆了。
香港互認基金中有個規定,在內地的銷售規模佔基金總資產的比例應不高於 50%,於是這隻基金在今年1月29號火速宣佈從2月1日起暫停在內地銷售,因為當前內地銷售規模已超過基金總資產的 40%。
但是就在今天,摩根太平洋科技宣佈恢復在內地的申購業務,公告中有句話值得玩味:“目前本基金向內地投資者銷售的基金份額總淨值佔基金總資產淨值的比例已降至可控比例範圍內“。你看,才短短一個月,就已經“降至可控比例範圍內”。
那麼在過去一個月發生了什麼呢?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摩根太平洋科技近1月下跌-19.29%,今年以來收益為-4.05%。這隻基金的大多數持有者都是今年年初甚至是1月底衝進去的,因此普遍損失慘重,於是大家扛不住就贖回了。而且贖回的比例還不小,要不然怎麼會這麼快就“降至可控比例範圍內”呢?
從這隻基金的關閉和開放,不難看出億萬基民虧錢的原因這麼多年以來一直沒變,那就是根據排名衝進去,然後一下跌就贖回,還哭著問為什麼受傷害的總是他?
所以,我一直覺得,如果你要買基金,首先就要弄懂一個原理,那就是均值迴歸。說直白點就是,漲多了會跌,跌多了會漲。
當一隻基金能夠成為網紅,肯定是因為過去三個月或者是半年的收益非常好,那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個潛在的風險,就是將來會均值迴歸。因為股價不可能一直上漲,如果某段時間漲瘋了,一定會迎來回調。所以每次你買入網紅基金的時候,回撥的風險其實已經非常大了,這就是為什麼你會一買就虧的原因。
但如果這真的是一隻好基金,即使你虧了也不要緊,只要你守住,均值迴歸也會起正向作用,將這隻基金的淨值拉上來。
最怕的就是,每當均值迴歸的力量向下時你買入,又在均值迴歸的力量向上時你賣出。
如果你這樣做了,你不僅是韭菜,你簡直是韭菜中的戰鬥機,韭黃。你不虧,誰虧?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的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