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就在這個十一,中國網際網路江湖格局已變。

10月8日,截至上午收盤,美團點評盤中再創新高報89港元,市值突破5100億港元,約合650億美元。同期,拼多多市值366億美元,京東市值419億美元,百度市值351億美元。

也就是說,除了排在前頭較遠的阿里(4382億美元)和騰訊(約3940億美元),美團點評已躋身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之三,成為第二梯隊裡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市值帶來的水漲船高使其創始人王興身價飆到了588億港元,與此同時,王興背後最堅實的投資人沈南鵬迄今為止套現也已超過32億港元。

股價露“笑臉”,2019年內美團單股觸底反彈已翻倍

上市以來,美團點評的股價在這一年內走的很極端。2018年9月20日上市,彼時發行價69港元,對應市值524億美元。彼時,美團點評還因上市僅僅4個交易日就破發,引起市場對其盈利和估值的爭議。甚至在2018年底,其淨虧損達近1155億元后,一度被公眾戲謔為“虧損王”。

現在一年已過,其市值同比上漲24%,單股上漲也達近29%。這在目前資本冷靜期,確屬不易。

從美團點評上市以來的月股價走勢情況看,下跌上漲也非常明顯。其在今年1月3日觸底40.25港元,市值一度縮水近四成。隨後觸底反彈,2019年半年持續上漲,最高至今日89.25港元/股,年內累計漲幅已達122%,實現股價翻番。而在其二季度首次盈利後,包括高盛等國內投行也非常看好,給出了97.5港元/股的目標價。

2018年上市以來,美團股價走出“微笑”曲線

戰略收縮+止損=9年首盈利,美團外賣規模經濟效益已經出現了

衣食住行作為剛需和流量大入口,在任何時候都是值得投資和參與的生意,尤其在經濟空間逼仄的情況下,其重要性更是顯現。據筆者了解,近半年來,餐飲旅遊股漲勢一直喜人。

拋開市場拉動,美團點評在2019年實現逆勢增長與其收窄的投資和首度盈利有較大的關係。

8月23日,美團點評公佈財報,今年第二季度美團實現盈利8.76億元,而此前市場預期美團本季度會虧損14.5億元,因為去年同期美團的虧損達到了77.16億元,2019年一季度調整虧損淨額也有10億元。美團的單季度整體盈利似乎比預期來得早了些。

不過,聚焦具體營收版塊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新業務及其他這三個部分,二季度,三者都實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如最核心的餐飲外賣業務,除了總交易額同比增長 37% 至 931 億元,其訂單均價也同比增長了1.4%。二者共同推動餐飲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44.2%至 128億元。

反應到市場上,就是美團點評商家傭金和訂單均價在上漲。據公開資料,2018年Q1至2019年Q2,美團來自商家的流水收入佔商家收入比例一直在65%以上。現在,美團給商家補貼逐漸減少,且抽成比例從前幾年的百分之八,最高漲至百分之二三十。

加之外賣訂單形成規模效益後,單次配送可附加訂單越來越多,每張訂單的平均配送成本也就下來了。也就是說收入增加,成本減少,盈利自然就來了。

王興曾在7月29日在微博宣佈,7月27日,美團外賣單日完成訂單數量突破3000萬單。這也可以理解為,美團點評在餐飲外賣業務上的規模經濟效應開始逐步體現出來。

專注供應鏈和B端,2019年的美團更溫和了?

同時,進入2019年後,美團加緊了戰略收縮和止損。包括在今年3月全面撤出海外市場的摩拜單車,當時有媒體報道,其在亞洲以外地區也進行了更多裁員,除此之外,美團還表示,後續會優化定價策略,可能適當增加單次騎行費和月費。

在生鮮零售上,美團的小象生鮮于今年4月在常州關閉3店,並將小象生鮮的經營範圍將縮小為1個城市的2家門店規模,其轉投的美團買菜前置倉也處於溫和投入階段。此外,在網約車方面,美團策略似乎也有所轉移,其在 42 個城市推出了新的聚合模式,這樣投入更少。

所以,其新業務虧損在收窄,毛利也開始由負轉正,二季度毛利率 9.1%,相比 2018 年同期的-76.4% 也大有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來,美團顯然是將重心放在了B端商家服務和收割流量入口上。美團的新業務之一餐飲管理系統正是服務於商家,9月爆出正在試水的“饅頭直聘”藍領招聘平臺,也是為了幫助商戶解決藍領的招聘問題。

此外還有今年5月推出的美團開放配送平臺,對標商流經營效率,以及重啟餐飲供應鏈平臺快驢進貨等。截止發稿,筆者仍看到美團快驢進貨正招聘toB口的BD。

除了 B 端和供應鏈的一些佈局,總的來看美團的外圍擴張主要在策略生鮮零售和買菜上的機會,但也並不貿然出手。

阿里給的機會?美團點評市場份額仍佔較大優勢

美團是通過C端使用者吸引B端店鋪,最終來形成規模供應效應,以積累的海量個體 “挾持”中上游的商家店鋪,實現對商家服務整個鏈條的把控。

而美團之所以能有現在的市場定價力,得益於其競爭對手阿里早期放手給的機會。我們知道,現在的本地生活市場,是阿里和美團點評的戰爭。本地生活服務既是剛需也是超級流量入口,馬雲從最早的口碑開始,兜兜轉轉10年,現在雖有了正式的本地生活戰略格局,但對於美團外賣的市場格局撼動力依然不夠。

去年4月,阿里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後,緊接著7月宣佈拿出30億補貼打夏季戰役,要將餓了麼的市場份額提升至50%以上,並在10月提出,將餓了麼和口碑作為旗艦兵,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

而彼時,餓了麼在全國代理商大會上曾提出三大目標為:第一年極致競爭,目標外賣5:5;第二年升維格局,目標外賣8:2;第三年重構本地生活服務價值鏈。

目前來看,餓了麼雖有了阿里生態資源的全依託,但其早前定下的第一個目標卻尚未實現。據易觀資料顯示,截止今年9月,餓了麼+星選整體市場份額達到43.9%,美團外賣達到53%,兩者持續擠壓市場空間,但餓了麼離與美團外賣五五分還有距離。

圖片資料來源:易觀資料

不過,2018年前,時任餓了麼CEO的王磊曾接受媒體採訪表示,以前的競爭是美團站在2樓打1樓,餓了麼融入阿里後,就要從6樓打2樓。在今年4月的媒體採訪中,王磊再提“樓層之爭”,王磊認為餓了麼已經上到了3樓,兩三年內上會上到6樓去。

無論這一切是否是因為阿里早期在投資美團的戰略上不夠堅決,現在看來,阿里擴張本地生活版塊的決心不變,餓了麼在後續打通阿里生態系統後,其所佔據的包括盒馬前置倉、生鮮供應鏈等資源,都是美團需要一點點花錢自建的。兩者必然是一場持久之戰。

盈利和股價上漲都不是目標,超級平臺之路還很遠

除了對手之爭的領先,前面我們說了,美團點評的盈利是出乎市場意料之外的。某種角度來看,美團點評此次“秀肌肉“的盈利似乎是為了給資本市場一顆定心丸,從而在二級市場拿到更多資本。

從近年來的營收狀況來看,美團餐飲外賣已經有了盈利的能力,但王興的野心遠不在此。因為,美團的偶像是亞馬遜。

說起來,成立於1995年的亞馬遜,也是在連續虧損7年以後才實現單季度整體盈利的。彼時,上市後長期不盈利,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因此而備受指責。

據資料顯示,2001年第四季度,貝索斯通過精細化運營,如裁員1300人、放棄4000萬美元建設公司總部等決定,最終實現了單季度整體盈利的結果。

貝索斯在給到投資人滿意的答案後,再度回到了規模投入之中,隨後多年一直過著盈虧線附近“貼地飛行”的日子,甚至在22年後的2017年其淨利潤也只有200億元,不足蘋果的十分之一,但亞馬遜的市值卻在2018年一度衝出萬億美元大關。

顯然,王興同樣想在取得更多盈利之前,先把規模做的足夠大,當然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所以上市之時,王興一再跟員工強調,要“長期有耐心”。

再結合王興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的表態:“二季度以及之前幾個季度的表現都向日常消費市場證明了我們有非常明確的實現外賣業務和整個平臺盈利的方法,我們也證明了美團強大的執行力和經營效率,能夠在ROI達到目標的時候,增加盈利能力。”不難看出,此次盈利和股價的大漲或許也只是週期性的。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王興的美團點評和亞馬遜是有區別的,亞馬遜做的是與阿里一樣的實物電商,美團點評顯然是服務性電商,且其對標的是本地區域性相對強的服務,在大規模擴張上更難,前期投入大成本更高,故而,更依賴資本,所以王興依然要為錢擔憂。加之,在阿里的賦能下,餓了麼的追趕還在持續,美團點評的未來依然不輕鬆。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特斯拉“全息玻璃”專利曝光 相關概念股望集體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