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21年1月20日

中電科宣佈

旗下四十六所的新材料產業園區裡

第一顆八英寸矽單晶順利落地

負責人表示

“這是一顆具有歷史意義的矽單晶!”

這顆具有歷史意義的矽單晶

到底代表了什麼

中國晶片產業面臨的危機

就是九個字

缺技術 缺人才 缺資金

當然這個缺不是說我們不給資金和技術

而是我們根本沒有資金和技術來給晶片產業

在這種困局之下

這顆八英寸矽單晶的落地絕對算得上一條好訊息

要解讀這個訊息

我們還得從這顆八英寸矽單晶的孃家說起

中電科

中流砥柱中電科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如果說華為是中國高新技術的民營排頭兵

那麼中電科就是絕對的“國企老班長”

這一點光從兩家公司的口號上就能看出來

華為的公司口號是

華為 不僅僅是世界五百強

而中電科的公司口號是什麼呢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光從這一點你就能明白中電科在中國科技的位置了

中電科全名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2002年建立

是資訊產業部的數個研究所和高新企業集合而成

由國務院直接監管

它的業務範圍從軍用到民用的科技都有涵括

探月工程

北斗衛星

天眼射電望遠鏡

這些令我們驕傲的大國重器

都有中電科的身影

老K在查閱資料時特意看了中電科的官網

發現中電科光是官網的智庫研究公告

就夠老K寫個一年半載了(http://www.cetc.com.cn/zgdk/1593322/1646506/index.html)

高低軌混合衛星網路管控架構設計

空基資訊系統協同計算架構研究

第四代預警機發展研究

光是這些標題就充分說明了中電科的國家先驅身份

這還不算完

在這些智庫研究報告中

還有一條讓老K震驚的報告

電子戰如何削弱宙斯盾艦反導能力

是的 你沒看錯

說的就是美軍的宙斯盾艦

這條報告用純學術的語言闡述了

如何用電子戰削弱美軍宙斯盾艦的反導能力

好讓導彈能夠突防命中宙斯盾艦

或者宙斯盾艦保護的某個能起降飛機的大型目標

如何用電子戰削弱美軍宙斯盾艦的反導能力

整篇報告可以說是著錄有序 有理有據

把戰略性的報告發布在全世界都能看到的網站上

還指名道姓

這種陣仗老K也是頭一次見

不得不說

中電科還真是有軍工企業的風範

不玩陰謀 都是陽謀

矽單晶製成的實驗太陽能板

我們說回這顆矽單晶

這顆矽單晶之所以意義重大

就在於這是中電科旗下四十六研究所

在新材料產業園區生產的第一顆矽單晶

四十六研究所是中國最早從事半導體材料的單位

1958年就建立了

而這個位於天津的新材料產業園區

就是四十六研究所整合了資源之後

重新修建的新型產業園區

津南高研區

這個園區從2017年開始修建

佔地542畝

總投資超過56億人民幣

這些資訊再結合出背景來看

不難猜出

中電科將在這次晶片危機中

繼續發揮領頭羊的作用

為什麼中電科這麼特殊

也許有觀眾會想問

國內那麼多投身晶片產業的企業

為什麼中電科這麼特殊

老K要說 除了它的先驅背景之外

更重要的是

中電科可以說是國家意志的代表

是類似於中流砥柱的存在

小晶片引發大危機

從2019年的風波開始

晶片危機就一直高懸在每個人的頭頂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更何況還是民族大義的要求

在民族危機和國家需求的迫切下

無數企業下場入局

天量資金進入市場

半導體股票坐上了火箭一路暴漲

多家頭部企業都紛紛轉型

開始投資半導體行業

半導體行業迎來牛市

僅2020年一年

中國的半導體行業

就有十四個超過百億的專案簽約落地

涉及六個省份十一個地區

整個行業的投資額度超過了1788億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2019年到2020年

整個上海的GDP增量為545億

全國主要城市GDP增量最高的是重慶

高達1393億

而2020年半導體行業的投資額是1788億

這也就是說

2020年的半導體行業成長速度

比上海和重慶的成長額加起來還多

這還只是資金

更不提當地政府的培養政策

加上這些政策這個數字只會更恐怖

從遠處看

整個中國的半導體產業

都是一片欣欣向榮

各路資本攻城掠地 搶人才搶技術

可以說是遍地開花

但老K要說

資本的逐利性固然可以推進技術的前進

但我們也要認識到

資本同樣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

武漢弘芯公司爆雷

南京德科碼公司破產

德淮半導體公司遭棄

陝西坤同公司倒塌

這些在半導體行業中暴斃的公司

無一例外都是投資百億

當地政府傾力保護的公司

蔣尚義(右)

武漢弘芯當初被賦予眾望

不僅率先拿到了DUV光刻機

還挖來臺積電的傳奇人物蔣尚義

這兄弟曾經幫助臺積電一步登天

其他技術人員質量更是在中國名列前茅

僅僅運行了三年

武漢弘芯就轟然倒塌了

鉅額資金短缺

專案停擺

甚至還爆出那臺DUV光刻機

剛到手還沒使用過就直接抵押給了銀行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但也必有渾水摸魚的人

這些倒下的公司究竟為什麼倒下

市場因素 人為因素

老K也不知道

但老K要說

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來說

這只是一次陣痛

這種陣痛很可能還會發生

這是市場規律決定的

這也就引出了我們今天說的

為什麼中電科造出八英寸矽單晶如此重要

晶片產業鏈的中國競爭力

資本是逐利的 同時也是軟弱的

在晶片產業這種國家戰略的產業中

我們可以讓資本成為助力

但絕不能完全依靠和依賴資本的力量

中流砥柱一定要是穩紮穩打的國企

中電科四十六所的切入點也很有意思

矽單晶

如果把整個晶片行業拆分出來

大致可以分為四個環節

裝置 製造 設計 材料

這些環節上每一道流程都涉及多種技術

每一項技術可能都需要數家公司來完成

並且每一家公司都要有同等水平的技術

才能緊密合作

多晶矽

總而言之

晶片產業不是一個渾圓的整體

而是一條又長又複雜的產業鏈

中國面臨的晶片危機並不是單純的裝置或者製造

而是整個產業鏈都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不過好在中國有個得天獨厚的優勢 人多

人一多能幹的事也多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雖然技術高度不夠

但整個產業鏈的橫向廣度足夠

每一個環節都有多家公司在攻堅

裝置環節 有中微公司 北方華創 長川科技

等等一大批優秀的公司

製造環節的中芯國際已經能量產14nm

並且開始朝著7nm衝刺了

長江儲存和長鑫儲存也突飛猛進

設計環節就不用說了

華為海思撐起了整個設計環節

當年美國臨門一腳踢在了鐵板上

踢的這塊鐵板就是華為海思

前三個環節都屬於比較完備的了

只有最後一個環節 材料

中國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更重要的是

這個領域很為關鍵

2019年

日本和韓國打起了貿易戰

日本依靠自己晶片材料龍頭老大的地位

直接停止向韓國出口材料

三星被這一招打的措手不及

差點窒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不管晶片產業再強

斷了材料也沒用

正是因為此

中國的半導體領域

從來不缺呼籲造材料的聲音

但這並不是說造就能造的

材料環節雖然重要

但相比起其它環節

全球的晶片材料市場加起來也只有519億美元

完全比不上裝置和製造環節的天價

更重要的是

這個領域被日本高度壟斷了

全球的市場份額基本都在日本手上

日本製造晶片

上世紀七十年代

正是全球化如火如荼的時代

半導體產業開始大發展

剛好撞上了日本的經濟暴漲

日本的半導體產業

腳踩全球化和經濟大潮兩股福利

直接成了市場龍頭

一直霸佔材料市場直到今天

這就給其它公司造就了一個難題

首先 半導體材料的技術門檻高

必須真金白銀地砸進去研發

但是相比起其它環節

材料的市場份額並不大

即使研發成功了

也可能回報不了成本

其次就是造出來了可能也沒有市場

晶片行業的週期長

調整成本高

對於製造商來說

既然已經有了成熟穩定還便宜的龍頭提供材料

實在沒必要扛著生產調整的成本和風險

來選擇一家小供應商

這兩個原因基本堵死了半導體材料的市場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過去幾十年中

即使日本的製造環節都已經開始破落了

但晶片材料環節還是牢牢抓在手裡

前面我們說了

資本是逐利的

永遠追求更高 更好的利潤

自然不會選擇難搞又賠錢的材料產業

但放到一個國家高度來看

材料產業必須擁有自主權

否則就會隨時面臨斷供的問題

現在看來

中電科選擇材料產業做切入點

一個是領域內比較熟悉

一個是為整個產業補上短缺

資本能推動技術發展

當然是好事

當資本潰退時

必須有具備國家意志的企業來撐住

中電科就是這個具備國家意志的企業

這就像那個短板理論

一個水桶能裝多少水

不在於最長的那塊木板有多長

而是在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有多短

短板理論

從這個角度看

中電科正在幫助中國的半導體行業

補齊材料這塊短板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中電科或許在技術進度上慢於其它企業

但在戰略定力上

中電科一定是那個撐得起局面的企業

7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以史為鑑:納指脫離危險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