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碳中和,我從去年年底就開始做出分析,相關文章也寫了很多,包括一些細分領域,今天再從宏觀的角度來概括分析一下到底哪些行業是最受益的,因為碳中和將成為今年市場最強的主線!值得我們認真地去研究和學習。
先說國際大環境,美國、歐洲政府對待碳中和的態度跟我們一樣,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其重視程度非同小可。拜登上任後第一個提出的就是要重返《巴黎協議》,並迅速做出了落地執行。
我們都知道,拜登是對於清潔能源和環保節能情有獨鍾,在去年7月競選期間,他就曾經公佈過一項總額高達2萬億美元的氣候計劃。承諾要在未來4年投資2萬億美元加強美國的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力爭在2035年前實現無碳發電。如今這項計劃開始進入實施階段。
碳中和是一項龐大的規劃,不可能靠一個國家獨立的完成,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和努力,包括美國的這個2萬億美元計劃。而中國作為在光伏領域佔據絕對優勢的大國,與世界各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從國內環境來看,國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也是空前巨大的,作為我國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從行政單位到企事業單位,都要積極參與其中,碳中和目前已經成為很多人耳熟能詳的熱門詞彙了,因為未來碳中和會直接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目前對於“碳中和”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碳中和將變成人類的自我革命,也將會是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對產業結構會產生深遠影響。
目前中國作為最大的碳排放國家,必然要肩負起重要的節能減排任務。
再說說碳中和涉及的領域:
1、能源供給端:據統計,我國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佔到碳排放量的85%,減少碳排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最佳化能源結構,發展新型能源。電力作為最主要的二次能源消耗形式則是最受關注的領域。我國67.8%的電量由火電提供,發電碳排放佔到全部碳排放的37.6%。
因此,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核電等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了最重要的低碳轉型方向。其中光伏發電是最主要部分,2020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48.2GW,連續8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計裝機量達到253GW,連續6年位居全球首位。
其次是風能,2020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連續三年領跑全球,新增容量超過3GW,佔全球新增一半以上,成為全球第二大海上風電市場。
在二級市場上,專注於光伏發電的龍頭企業是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風電領域的龍頭企業是金風科技,水力發電領域的龍頭企業是長江電力。
隨著可再生能源應用的不斷增長,與之密切相關的另外一個行業迎來了巨大機遇,那就是儲能,這也是一個萬億空間的市場。
儲能就是能量儲存,而對於電能的儲存,就是指利用化學或者物理的方法將產生的能量儲存起來並在需要時釋放的一系列技術和措施。由於可再生能源具有的波動性、間歇性與隨機性會對電網帶來挑戰。因此需要儲能技術和裝置來對過多的電能進行消納和儲存。目前國內應用最多的是電化學儲能,預計到2025年我國大部分地區用電側儲能可實現平價,儲能市場空間或達6500億元;到2030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光儲結合可實現平價,儲能市場空間可高達1.2萬億元以上。
在二級市場上,與儲能相關度最高的就是儲能電池和逆變器,儲能電池目前應用最多的是磷酸鐵鋰電池,相關龍頭企業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南都電源,永福股份等。
而逆變器領域陽光電源是當之無愧的老大,陽光電源不僅在逆變器領域具有龍頭地位,也是儲能系統整合商。
說到可再生能源,還要提一下氫能源,氫能和電能一樣,都是由一次能源產生,屬於二次能源。氫能的主要應用方向是交通領域,目前主要是航空發動機和氫燃料汽車領域。由於制氫成本太高,目前應用範圍不大,未來隨著一次能源結構的最佳化,成本會有大幅降低。相關的上市公司有雄韜股份,美錦能源,億華通等。
2、能源消費端:我們知道,能源供給結構的改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能源供給是碳排放的源頭,而造成碳排放的更多是在消費端。
目前能源消費端最大的碳排放領域就是工業生產,主要是鋼鐵、水泥、石油冶煉這些碳排放大戶。針對於這些領域的碳排放降低,更多的是要依靠節能環保裝置和產能整合來解決。表面上來看是有利於行業中的大型企業,近期的二期市場鋼鐵水泥冶煉等已經有所表現,但是真正利好的是那些環保裝置提供商。
除了工業生產領域外,交通領域也是引人注目的終端消費領域,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能源車,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已經成為未來全球化的趨勢,中國在新能源車方面實現了完美的彎道超車,既有美國上市的造車新勢力理想、蔚來、小鵬,也有國內的新能源車龍頭比亞迪,以及寧德時代,贛鋒鋰業等電池供應商。新能源車市場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3、制度執行端:主要就是碳捕捉和碳交易。
碳捕獲,全稱是“碳捕獲、利用和封存(CCUS)技術”,指的是將煉油廠或工廠、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廢料從源頭上捕獲,然後儲存起來。
碳捕獲當然可以透過植樹造林來讓植物進行吸收,但面對嚴峻的氣候變化以及植樹造林面積的大幅減少,僅靠植物自然吸收難以實現改善。而透過碳捕獲,將碳掩埋、固定、吸附,或者用於製備碳酸飲料等新產品才是更加可行的方式。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捕捉碳的成本太高。成本主要體現在二氧化碳的提純上面。
二級市場上跟碳捕捉相關的公司有遠達環保,凱美電氣。
執行端另一個就是碳交易,
碳交易就是合同的一方透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於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
碳交易本質上是一種金融活動,一方面金融資本直接或間接投資於創造碳資產的專案與企業;另一方面來自不同專案和企業產生的減排量進入碳金融市場進行交易,被開發成標準的金融工具。另外一方面,碳排放作為一種資產,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企業節能減排。
近期二級市場碳交易被炒得火熱,但是真正與碳交易所有關聯的公司只有9家,包括:深圳能源,長源動力,閩東電力,四川路橋,國檢集團,重慶燃氣,越秀金控,海油發展,金融街。其中以參股深圳碳排放交易所的深圳能源和華銀電力關注度最高。
據悉,由上海市牽頭的全國碳交易系統建設,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過程中,計劃於2021年6月底前啟動全國碳交易。
關於碳中和,很多人並不清楚到底怎麼回事,多數人就理解為節能環保而已。這是簡單片面的理解,碳中和背後的意義是一個歷史性的重大變革。
它會對很多領域產生顛覆性的改變,包括能源,化工,基建,消費等各個領域。
這也是為何碳中和被提升為國家戰略的發展目標。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已經成為了世界性的目標,與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密不可分。
面對如此重要的新方向,資本市場當然不會缺席。開年到現在,二級市場最火爆最有持續性的炒作方向就是碳中和。從去年的新能源車,光伏,到今年的風電核能,節能環保,節能建築,節能減排,園林綠化,碳交易等眾多細分領域,當然很多還是停留在概念的操作層面,真正到應用領域的並且比較成熟技術的還是光伏及相關產業,這也是我們在世界範圍內具有絕對優勢的領域。
碳中和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光是一些細分領域就有萬億的空間,未來的機會也會不斷被髮掘出來。
就當前A股市場而言,上週已經基本上將很多細分領域都炒作了一遍,但都是一些短線資金的炒作,下週應該會有所降溫,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主流資金的去向,這麼大的一個方向,機構資金不可能不去佈局的,而這些方向才是未來最具有持續性的方向。除了新能源汽車和光伏這兩個持續性最好的領域外,相信還會有新的方向被髮掘而不是短線的一輪炒作。
毋容置疑,碳中和已經成為今年資本市場最關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