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阿里的股價在短暫反彈後,繼續出現大跌走勢。
在10月24日外灘講話之後,阿里的股價也是從最高的319美元,一路跌到現在的231美元,累計跌幅達到了27%。
昨晚阿里在短暫反彈之後,繼續出現較大跌幅,原因是下面這則訊息。
不過至少資本市場上對這則的訊息的反應是比較大的,才會讓阿里股價出現大跌。
相比這樣還只是訊息人士所透露的訊息,其他一些已經公開的新聞,也確實顯示我們當前在反壟斷力度上,越發堅定的態度。
昨天有12家網際網路企業被進行反壟斷處罰,基本都是國內的網際網路一線企業。
所以,不管阿里那個事情最後到底會不會被真處罰這麼多,我們在反壟斷上的態度是比較明確的。
而之所以我們要在反壟斷下如此大的力度,這一方面也是為了維護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因為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大都是海外融資,其股東基本都是有那些華爾街資本巨頭的身影。
這使得在我們當前跟美國博弈越發激烈的情況下,我們也是為了防止自己內部出現這種金融木馬,來提前進行一番整頓。
這也能起到對華爾街資本的震懾效果,畢竟華爾街資本透過這些網際網路企業,是在國內有大量的這種利益盤。
我們的反壟斷,同樣也有劍指華爾街資本的意味。
在來說說另外一件事情。
螞蟻是很確定要按照金融控股企業去進行嚴加監管,這也是我們為了幫助這家自上而下都沒什麼風險意識的企業,去幫助它降低風險。
但阿里則不同,阿里畢竟是我們當前最大的電商,仍然還是有大量商販在這裡開店,影響的是千千萬萬人的就業。
所以,哪怕是12月24日我們對阿里進行反壟斷立案調查的時候,都是儘量降低對阿里日常運作的影響,所以這個立案調查只持續一天就結束了。
雖然認定螞蟻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構成風險,但阿里在這方面則與螞蟻並不同。
因為其中一些內容不知道是真是假,我這裡只貼一些不那麼敏感的內容。
這其實也是996最被人詬病的一點,很多把996當做企業文化的公司,實際上只是為了把員工拴在公司裡,很多時候哪怕員工沒什麼事做,也得留在公司裡,這是很明顯比較畸形的。
至於於杭州的房價都因為螞蟻之前上市造勢而出現一波上漲,一些螞蟻員工甚至都直接提前付了買房的定金等等。
不過後來螞蟻的這個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IPO計劃,最終還是戛然而止。
這也讓螞蟻內部員工這些本來已經做好發一筆大財的員工們,被潑了一盆冷水,失望程度可以想象。
但很明顯,按照目前我們對螞蟻的強監管態度,螞蟻已經必須按照金融控股企業去進行整改。
這使得螞蟻后面即使還能上市,其肯定是不能在享有網際網路企業的高估值,而如果按照金融企業的估值來計算,螞蟻肯定就沒有之前的2萬億估值,特別是按照目前這個形勢,這個估值肯定是要至少腰斬,能有1萬億就很不錯了,估計正常合理估值也就是五六千億的水平。
螞蟻之前的模式就是高槓杆執行,甚至是在50倍槓桿撬動超過2萬億元的貸款,在新的小貸新規落地實施後,監管要求螞蟻至少要有30%的補充資本金,而螞蟻現在的資本金是隻有2%。
這意味著螞蟻如果要維持現在的信貸規模,必須花數千億的資金去補充資本金,降低自身風險。
本來螞蟻是花個幾百億,透過跟銀行聯合放貸,來賺取每年幾百億的錢,這樣只用少量的錢賺大量的金額的高槓杆模式。
而如果要用五六千億的資金,同樣還是每年賺幾百億,那麼就只是普通的利潤率,需要用大量的錢來賺取合理利潤的低槓桿模式。
那麼螞蟻估值的想象空間就會低很多。
說白了,我們對螞蟻的監管,就是給螞蟻套上了緊箍咒,讓螞蟻沒辦法那麼為了利潤而鋌而走險,完全視風險為無物。
這也是為了自身金融體系的穩定,來做提前排雷,降低風險。
於是在馬老闆去年10月24日的外灘講話,完全無視風險的態度,最終引發金融監管對螞蟻的風險安全性的巨大擔憂,形成了這樣的監管風暴,成為引爆的導火索。
不過阿里在傳媒領域的佈局,是確確實實存在的,這裡我也簡單貼一個數據。
可以想象,在2015年阿里就這樣大手筆的佈局傳媒領域,這些年下來,阿里在傳媒的滲透力度只會更強,而不會減弱。
因此,關於可以透過資本來操控輿論的嫌疑,確實是存在的,也應該被人們警惕。
但內容本身所透露出來的一些資訊,還是值得我們思考一下。
在當前這樣的網際網路時代裡,網際網路的一些巨頭企業,的確擁有越發龐大的影響力。
這個也能從之前特朗普居然被美國網際網路巨頭們聯合封殺一事,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以及他們背後的資本所擁有的巨大能量。
所以,我們的網際網路企業,也是應該引以為鑑。
從目前情況看,我們是明顯在針對國內這些新興資本,進行更加嚴厲的監管,要給他們套上緊箍咒,不能讓他們在像以前那麼肆無忌憚了。
畢竟當前是我們跟美國博弈的交鋒期,這就好比兩軍交戰之前,得先把這些內部的不安定因素給清理出來,防止在博弈最激烈的時候,我們金融體系內有一些木馬被引爆。
所以,過去這半年來,其實我們只要注意看這些金融的監管動向、還有貨幣政策,都可以發現,我們實際上就是在不停地進行提前排雷,不斷去降低自身風險,去清除一些可能存在的金融木馬。
而像螞蟻這樣視風險為無物的企業,自然成為了出頭鳥,是被揪出來當做典型來監管。
從馬老闆10月23日講話裡所透露出這種只強調創新,不重視風險的狂妄態度。
再到某平臺每個月18日都會搞出所謂的理財節,透過發紅包的形式來誘惑人們買基金的匪夷所思行為,包括之前螞蟻要上市IPO,甚至在自家平臺自銷螞蟻基金的無視監管行為。
都說明螞蟻確實沒有這種重視風險的意識。
而一家金融企業,最需要的就是風險意識。
因為,如果讓金融企業完全無視風險,只顧著創新,就會出現,創新成功了,是企業的利潤和功勞。但一旦創新失敗了,就變成全民買單,將有無數人因此遭受巨大的財富損失。
過去這些年,不管是P2P,還是長租公寓暴雷,都說明了這一點。
在金融領域,一定是風險控制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創新放在第一位。
這裡並不是說創新不重要。
但我們不能只顧著創新,完全不考慮風險。
那樣說白了,就是完全為了利潤,在踐踏一切道德。
P2P和長租公寓這種明顯會暴雷的所謂創新,從誕生初期就註定會暴雷收割大量人的財富。
這樣的創新不要也罷。
只有能夠足夠重視風險的創新,才能真正給人民帶來福祉,促進社會的發展。
無視風險的創新,則只會帶來災難。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進行反壟斷,因為要把這些資本關進籠子裡,不讓他們眼裡只有利潤。
客觀來說,資本在過去這幾十年裡,也幫助我們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貢獻。
資本就是槓桿,透過資本運作可以讓資金得到更有效率的利用,從而放大社會發展的速度。
但同時,資本也是一把雙刃劍。
資本在幫助我們高槓杆快速發展的同時,高槓杆運作同樣也急速放大了我們自身風險。
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國家這種資本主義,永遠逃脫不了經濟危機的命運,這是資本自身的缺陷所必然導致的結果。
所以,資本本身也沒有什麼對錯之分,我們也並不是說要回到完全沒有資本的時代。
資本就像一把利刃,用的好壞,關鍵得看握在誰的手裡。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資本這把利刃,重新握在自己的手裡。
而不是讓資本這把利刃,握在華爾街資本這些豺狼虎豹的手裡,來試圖對我們進行收割。
這恐怕也是這場金融博弈的焦點。
本文為個人思考分享,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