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報告綜述:

數字人民幣 DC/EP 試點快速推行,運營體系、支付方式等核心要素逐步清晰呈現; 另外,作為 9 萬億 M0 的有效補充,DC/EP 份額有望快速提升,有利於引導培育 C、B 端客群支付習慣,推動銀行數字錢包使用從低頻到高頻的轉變,是流量回 歸銀行數字錢包的重要機遇。重點推薦試點領先的國有六大銀行和頭部 Fintech, 其 APP 活躍使用者的提升和後續使用者價值的開發具備相當潛力。

DC/EP 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具備中心化賬本。“雙層運營體系”即人民銀行先 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設計中 將採用基於賬戶的模式,人民銀行具有中心化的賬本,技術路線上不設限制,但 是將不會完全採用區塊鏈的形式。央行數字貨幣旨在 M0 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具 備無限法償性和不付息的性質,將充分利用現有的金融 IT 基礎設施。

DC/EP 試點自 2020 年快速推廣。目前央行數字貨幣已經在深圳進行了三次大規 模試點,蘇州進行了兩次大規模試點,北京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試點,測試方式以 紅包補貼的形式發放到中籤者手中,在指定商家進行消費,支付端載體是數字人 民幣錢包,在使用上兼顧二維碼支付和 NFC 支援的“碰一碰功能”,同時支援商 家掃碼和被商家掃碼。試點從深圳“禮享羅湖”的 2000 萬開始範圍不斷擴大, 在春節期間蘇州和北京同時進行大規模試點總紅包數額達到了 4000 萬;覆蓋的 場景從單一的線下場景到包含線上線下全方位 C 端消費場景測試,線上電商及線 下商戶全方位參與;從支付形式來看目前已經發展到包含銀行內 APP、獨立的數 字人民幣錢包、可視卡、ATM 機雙向兌換等多種形式,六大行已經充分參與到運 營中。

引導培育 C 端、B 端小微使用者端支付習慣,是吸引流量回歸銀行 APP 的重要機遇。 對於 C 端使用者,新的“雙離線支付”、支付安全性和匿名性保護等特性,會覆蓋 更廣泛的物理場景,同時支付手段也涵蓋了當前主流的二維碼支付手段,便利性 不減;對於 B 端小微商戶,數字貨幣對於交易欺詐的防範、可能的費率降低,會 吸引 B 端商戶接受數字貨幣錢包。由於央行數字貨幣的“松耦合”性質,控制權 在央行,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均屬於運營機構,又一次處於新的起跑線上。 考慮到自上而下的數字貨幣試點推動,從 GtoC 場景入手融入消費生態的環境設 定,國有大行將成為大範圍試點的主要推行方,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回顧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大幅提升的歷史過程,2013-17 年銀行機構針對客戶需 求變化並未迅速反應和營銷推廣,逐步喪失移動支付市場份額和重要的金融業務 入口。DC/EP 試點和推廣是支付入口爭奪的又一重要節點,銀行機構應把握使用者習慣培養視窗期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相關場景建設。

央行數字貨幣(DC/EP)體系:雙層運營,技術中性

央行數字貨幣(DC/EP)體系:雙層架構運營、“一幣、兩庫、三中心”

國際清算組織對於央行數字貨幣應用英文名稱: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但我 國央行發行的央行數字貨幣,中國人民央行給予了新的名字: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EP)。早在 2014 年,我國央行便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小組研發數字貨幣;2019 年 8 月 10 日穆長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稱“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而進入 2020 年 後數字貨幣即在深圳、雄安、蘇州等地開始了密集的內測環節。央行推出數字貨幣具體來 講,央行數字貨幣將具備以下幾點基本特性:

數字貨幣將採用“雙層運營體系”。“雙層運營體系”即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 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在基於賬戶模式和基於代幣的 模式中將選擇基於賬戶的模式,因此中心化程度相比於比特幣等較強,具有中心化的 賬本。

數字貨幣採用“一幣、兩庫、三中心”的架構。其中“一幣”是指央行擔保發行的 DC/EP token,“兩庫”是指央行的發行庫和商業銀行的銀行庫,“三中心”則是指登記中心、 認證中心和大資料分析中心。

數字貨幣在安全保障上滿足安全性、不可重複花費性、可控匿名性、不可偽造性、公平性、相容性。安全性體現在防止商務中任意一方更改或者非法使用數字貨幣;不可 重複花費性體現在數字貨幣只能使用一次,重複花費容易被檢查出來;可控匿名性體 現在除了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方(中國人民銀行)外,其他的機構都無法追蹤使用者的購 買行為;不可偽造性體現在使用者無法偽造數字貨幣;公平性體現在支付過程是公平的; 相容性體現在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環節,要儘可能的參照現金的發行與流通。

央行數字貨幣的數字貨幣指定部分機構參與央行數字貨幣試點,並提出技術中性的賽馬機制,不完全採用區塊鏈的技術路線。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 ,“DC/EP 採取的是雙層運營體系,央行做上層,商業銀行做第二層”,“幾家指定運營機構採取 不同的技術路線做 DC/EP 的研發,目前屬於賽馬狀態,誰的路線好,誰最終會被老百 姓接受、被市場接受,誰就會跑贏比賽”。

技術中性:全盤採用區塊鏈技術路徑難以滿足央行數字貨幣(DC/EP)要求

仿照比特幣等基於公有鏈的數字貨幣全面採用區塊鏈的技術路徑在可擴充套件性、安全性與匿名性、去中心化上難以滿足國家央行數字貨幣的要求,同時基於目前已有的數字貨幣面領著貨幣信用和監管等問題。目前我國央行層面屬於技術中性,這就意味著央行不會進行幹 預商業銀行和商業服務機構的技術研究選擇。但由於區塊鏈技術的侷限,不會在整體全部 採用區塊鏈技術,可能會在部分模組和領域與區塊鏈相結合。央行的數字貨幣需要貨幣的 控制權更加集中,貨幣儲存更加安全,整個系統可以適應高頻的金融支付需求,因此難以 全面採用區塊鏈的技術。同時,以 Libra 為代表的穩定幣一經推出遇到了強大的各國監管阻 礙,基於其他數字貨幣進行改造也不適用於央行數字貨幣的推行。

對於可擴充套件性的要求,完成高頻海量的資料互動。如果推行數字貨幣全面取代現金和 M2 層面的貨幣後,當將區塊鏈用於零售支付系統時,區塊鏈的每個節點需儲存完整的歷史交 易資訊。近年來線上交易由於“雙十一”、“雙十二”等購物狂歡節的出現,對於交易峰值 階段的系統承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2020 年“雙十一”,天貓巔峰時段每秒的交 易量(TPS)達到了 58.3 萬筆,網聯處理業務峰值達到每秒 10.9 萬筆,而對比現階段主流 數字貨幣,即使採用其 TPS 上限,也與交易峰值有量級上的 10 倍以上的差距,數字貨幣如 比特幣 TPS 僅有 5-10 左右,因此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難以滿足節點的儲存和海量高頻交 易的需求。

對於安全性和匿名性的要求,保證國家貨幣不受網路攻擊侵害。首先,區塊鏈普遍採用國 際通用的密碼演算法、虛擬機器、智慧合約等核心構件,這些構件並非完全自主可控,增加了 受攻擊的風險。其次,區塊鏈存在內生的安全缺陷,也就是 51%攻擊問題,即若一個攻擊 者控制了全網 50%以上的算力,那麼他將能夠修改他自己的交易記錄,可令自己進行雙重支 付。出現該問題是由於當前主流數字貨幣及其底層的區塊鏈架構採用權益證明類的共識算 法。在 POW 機制中,當節點接收到了從其他節點傳來的更長的區塊鏈時,會自動放棄當前 的鏈,轉而繼續在新的主鏈上進行挖礦,這樣一來擁有 51%算力的礦工,就能夠撤銷之前 的交易記錄。

對於中心化的要求,需要央行控制貨幣。央行數字貨幣與數字貨幣不同,需要將貨幣的發 放管理權放在自己手中,而觀察目前最著名的公鏈專案,如比特幣,以太坊和 EOS,已經 出現幾大礦池壟斷挖礦算力的情況出現。

基於公有鏈的數字貨幣還會面臨對於國家信用背書的要求。Libra1.0 的誕生為了推行受到了 各國政府的監管阻礙。與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加密貨幣不同,Libra 是有法定資產抵押支援的穩定幣。但是在推行之初,各國處於對於本國金融風險的考慮,都對 Libra 有著嚴格的監管要求。為此 Facebook 其對該計劃進行了大幅修改,Libra1.0 版本將與各 國法定貨幣掛鉤,並由全球監管機構監督,希望這種縮小規模的改革能獲得監管機構的批 準。因此作為具有國家信用背書,具有無限法償性的央行數字貨幣,很難以現有的數字貨 幣作為載體對接。

2019 年 10 月,G7 穩定幣工作組釋出報告,反對 Libra 在滿足監管要求前倉促投入使 用,認為 Libra 可能造成包括全球金融體系風險在內的九種風險,需要證明其安全性。

2019 年 10 月,G20 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各方達成共識,認為 Libra 在監管方面 “將引發嚴重風險”;會議結束後,G20 釋出了將 Libra 作為監管物件的協議檔案,認 為 Libra 存在被用於洗錢、使用者保護方面的隱憂,明確表示在“對嚴重風險採取恰當 處置”前不允許發行。

DC/EP 宏觀意義:貨幣可追溯性與穩定幣衝擊

央行推出數字貨幣,在宏觀層面具有如下的意義

加強央行對於貨幣控制力,對於“三反”及貸款投放追溯具有積極意義。第三方支付 平臺逐漸壟斷了支付端的資金流向資料,而監管需要加強貨幣去向的追溯能力用以打 擊洗錢、促進定向資金支援等,因此亟待推出一種受到央行監管可控可追溯的貨幣形 式。

契合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提高支付效率和體驗。國內銀行的 IT 基礎設施已經可以滿足 數字貨幣推行的條件,疫情之下線上化的金融需求更加強烈,可以藉助第三方支付發 展出來的銀行和運營機構的數字金融能力迅速推行數字貨幣,滿足“無紙化”支付需 求。

Libra 等穩定幣的崛起,各國央行需要捍衛貨幣主權。Libra 背靠 Facebook 在全球 20 億 以上的使用者群體,可以快速地推行。然而,其監管問題以及具體執行機制對各國帶來 的潛在金融風險,一直被各國監管層面加以限制。

DC/EP 可追溯性有助於增強央行對於貨幣控制力,在精準扶持小微企業、反洗錢、打擊不 法資金活動等領域有著重要作用。數字貨幣的可控匿名、可追溯性和可程式設計性等特性,可 以使央行對數字貨幣流通情況進行跟蹤監測,增強對貨幣流通的調控效果,透過央行的中 心化管理,可以在精準貸款和資金投放、反腐反洗錢等方面提供支援。在實現央行數字貨 幣的可追溯性的過程中,涉及到的底層加密技術包括雜湊演算法、非對稱加密等,與區塊鏈 技術緊密相關,同時在機制設計上透過實現開通追蹤許可權、授權追蹤許可權、關閉追蹤許可權, 實現在資金流轉過程中的可追蹤,精準抵達資金救助方可以關閉追蹤許可權實現後續資金流 動的匿名化。例如以醫療扶貧為例,傳統的扶貧資金髮放流程需要醫院先墊付扶貧款,再 透過層層審批後扶貧辦得到許可,將資金從商業銀行調撥給醫院。這一過程中如果需要追 溯資金的流動,則需要對接不同的商業銀行得到資金在各個環節的流動記錄從而拼湊出完 整的資金流動。而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在系統中記錄資金的流向,並在到達醫院後關閉追蹤 許可權以保障扶貧物件使用資金的匿名性。除此以外,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大力發展雖然提高 了支付的便利性,但是也讓央行更加脫離了對於資金的把控,從傳統的央行清算結算模式, 到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逐漸掌握使用者支付端控制資金流向資訊的直連模式,再到推出網聯之 後的“斷直連”模式,推出央行是數字貨幣同樣可以幫助央行更好地利用貨幣政策調控市 場。

契合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提高支付效率和體驗。隨著數字經濟規模的不斷髮展,據中信 資訊通訊研究院資料測算,2019 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 35.8 萬億元,佔 GDP 比重 的 36.2%,電商網購、網路直播等新興數字產業依然不斷湧現。尤其是在疫情之下,隔離 導致社會活動取消,大量的娛樂辦公都遷移至線上,頭部 APP 月活在疫情較為嚴重的 2020 年 1-3 月增長強勁。隨著遠端辦公和線上娛樂成為新常態,數字貨幣的推出適應新的經濟 形勢。此外,數字貨幣的推行可以刺激支付全產業鏈上的數字化程序,包括流通運營服務 商(以各家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主,負責數字貨幣流通、支付、清算等)、銀行 IT 服務 商(幫助銀行 IT 系統進行改造)、核心安全認證技術提供商(App、身份認證、安全加密等)、 數字貨幣生態相關方(衣食住行等各個生態下的網際網路企業),對於提振產業鏈上的各參與 者均有積極意義。

面對以 Libra 為代表的穩定幣,DC/EP 推行有利於加強本國的貨幣主權。Libra 自去年 6 月份 釋出白皮書之後,便受到來自各個國家的質疑與抵制,其中原因主要為:1)監管問題;2) Facebook 使用者廣泛,有可能會對主權國家的貨幣造成威脅。截至 2020 年 10 月,BIS 的調查 中,超過 80%的央行正在著手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工作。Libra 可能帶來的衝擊,一方面來 自於 Facebook 全球的龐大的使用者規模,另一方面是可能帶來的對於各個國家的金融風險。 Facebook 旗下 APP 基本上壟斷了西方國家在社交通訊方面的使用者終端,截止 2020 年第三 季度全球範圍內月活超過 27 億人,並且在亞太地區仍然有擴張迅速。一旦獲得各國政府許 可,依靠著全球範圍內龐大的使用者規模,libra 可迅速實現貨幣替換。另一方面,Libra1.0 以 聯盟的形式管理,各國的監管都對其幣值是否穩定、使用者隱私安全、是否能夠有效防範跨 境金融犯罪等問題均持有謹慎態度。在此背景下,Libra 繼 2019 年釋出 Libra 1.0 白皮書後, 又在 2020 年 4 月釋出 Libra 白皮書 2.0,迴應之前阻力最大的監管問題,包括在多幣種代幣 外提供單幣種穩定幣、透過強大的合規性框架提升支付系統安全、為 Libra 的資產儲備建立 強大的保護措施等。各國在 2019/2020 年均開始了對於本國央行數字貨幣開發的程序。相 比來講,金融基礎設施不發達的國家更加傾向於建立自己的央行數字貨幣,原因可能在於 在金融基礎設施欠發達的國家央行數字貨幣的高效、低成本、可控力強等優勢將更加明顯, 有助於提高金融支付系統的效率,提高金融普惠。

DC/EP 微觀影響:流量回歸銀行 APP 提供新機遇

央行數字貨幣(DC/EP)支付過程示例及特性總結

央行數字貨幣的支付方式全覽:以深圳“禮享羅湖”測試為例,數字人民幣在 C 端使用者和 線下商家流通階段將採用數字錢包的形式,可以選擇使用者掃商家或商家掃使用者,可以選擇 二維碼支付或者“碰一碰”功能。10 月 9 日開始,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人民銀行開展數字 人民幣紅包試點,開啟“2020 禮享羅湖”系列促消費活動,發放 1000 萬元人民幣“禮享 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在測試前,深圳市政府詳細指出了下載數字貨幣錢包,註冊開通數 字貨幣及使用數字貨幣的過程。可以看出從下載到註冊到開通,與當前的第三方支付手段 較為接近,在下載端可以透過收集廠商的自帶 APP 商城進行下載(如蘋果的 Apple Store), 註冊時需要設定支付密碼。在收款端,形式上與 POS 收銀機無異,例如中國銀行提供的數 字貨幣 POS 收銀機,只要按一下“掃一掃”就會彈出一個“二維碼消費”的頁面,輸入金 額,對著使用者數字貨幣 app“向商家付款”頁面掃描即可收款。

總結來看,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交易在端使用者有如下特點:

央行數字貨幣志在於 DC/EP 對於 M0 的補充,首先專注於小額支付的領域,會充分利 用現存的支付體系。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其 1 月 25 日發表的《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幾 點考慮》提到,DC/EP 將作為 M0 的補充,而非完全替代,並且將針對於小額支付場 景。特別的,該講話指出支援 M1 和 M2 流轉的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商業銀行行內 系統等能夠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用央行數字貨幣替代 M1 和 M2,既無助於提高 支付效率,還會造成對現有系統和資源的浪費。

對於端使用者,將以數字錢包 APP 的形式實現數字貨幣的流通,支付方式以“雙離線支 付”、“碰一碰”作為特色,同時包含主流的二維碼支付。數字貨幣由央行推動,率先 在銀行試點,由深圳、蘇州等數字貨幣錢包測試的截圖看,數字貨幣錢包不限制支付 APP 類別,可以是銀行類 APP(工農中建交的網上銀行 APP),也可以是網際網路類 APP (如京東)。支付手段既包含了目前第三方支付以二維碼作為支付手段,同時也可以實 現兩個特色功能: “雙離線支付”和“碰一碰”功能。“雙離線支付”的方式目前主 流的短距離資料傳輸方式為二維碼、NFC、藍芽三種,藍芽功能是需要預先配對,然後 相互信任之後才可以傳送資料;而 NFC 則不必提前配對,直接可以近距離傳輸。採取 NFC 手段短期內有可能受制於 NFC 裝置的需要 NFC 硬體晶片。對於一個典型的支付流 程,需要進行下載 APP,註冊使用者,進行安全設定,在交易前需要兌換現金,交易過 程可以透過二維碼、或者“碰一碰”等功能實現。

數字貨幣的底層實現上不會完全採用區塊鏈的技術路線,上層應用會與網際網路支付場 景廣泛融合。區塊鏈雖然是現存多數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但是由於其去中心化、可 擴充套件性,算力集中等問題導致其無法成為央行數字貨幣的技術選擇。央行的數字貨幣 需能應對“雙十一”等大量網路金融交易的承載能力,需要由央行完全控制,因此難 以全部採用區塊鏈的技術路徑,但是會沿用其中重要的加密演算法,部分割槽塊鏈可適用 的功能也會採取區塊鏈的路線。此外,數字貨幣會網際網路公司開展廣泛的合作,如京 東、美團、滴滴、嗶哩嗶哩等,並不會限制任何運營機構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使用發 行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在支付安全性上會要求具備不可重複花費、可控匿名性、不可偽造性,其中 可控匿名性是又一支付亮點。數字貨幣透過雜湊演算法、非對稱加密等手段,實現商業 銀行與商鋪合力也無法追溯傳送者,相比於第三方支付的支付手段其對於支付方的隱 私保護更加完善。數字貨幣的特色功能“雙離線支付”應用到的 NFC 支付方式,相比 於第三方二維碼支付,交易速度更快,安全性更強。

數字錢包將採取基於賬戶的“松耦合”方式。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採用“賬戶緊 耦合”方式,需要繫結銀行賬戶,透過銀行賬戶進行資金轉移,在實名制的賬戶管理 制度下。而法定數字貨幣將會採用“賬戶松耦合”加數字錢包的方式,脫離銀行賬戶 實現端對端的資金轉移,在轉賬過程中不必依賴於銀行賬戶,不需要繫結銀行賬戶, 減輕交易環節對金融中介的依賴。

央行鼓勵其它商業銀行參與到數字錢包的運營中並統一賬戶,數字貨幣可與紙幣一比 一兌換。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銀行成熟的 IT 基礎設施及應用服務體系,銀行被鼓勵 參與到數字錢包的運營中,並且為了緩解單獨設立數字貨幣體系對於銀行系統的衝擊, 鼓勵在銀行現行賬戶上加入數字錢包賬戶,實現同一賬戶之下既可以使用數字貨幣也 可以使用傳統貨幣。此外,數字貨幣與實物人民幣之間可以進行一比一的互換,其互 換機制在商業銀行體系內完成。

央行數字貨幣(DC/EP)對於流量回歸銀行 APP 提供了新的機遇

數字貨幣引導 C 端使用者和 B 端小微使用者端支付行為變化,是吸引流量回歸銀行 APP 的重要 機遇。具體來講,對於 C 端使用者,新的“雙離線支付”、支付安全性和匿名性保護等特性, 會覆蓋更廣泛的物理場景,解決特定人群對於電子支付的安全性需求,同時數字貨幣的支 付也涵蓋了當前主流的二維碼支付手段,便利性不減;對於 B 端小微商戶,數字貨幣對於 交易欺詐的防範,可能的費率降低,會吸引 B 端商戶接受數字貨幣錢包。相比於第三方支付方式,以上特性可以吸引到端使用者採用數字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由於央行數字貨幣的“松 耦合”性質,控制權在央行,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均屬於運營機構,均需要進行 APP 端改造,納入新的數字錢包,因此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又一次處於新的起跑線上。考慮 到自上而下的數字貨幣試點推動,從 GtoC 場景入手融入消費生態的環境設定,國有銀行將 成為大範圍試點的主要推行方,網際網路巨頭入場進度也將產生差異,因此國有銀行具有一 定的先發優勢。參考第三方支付市場壟斷格局形成的過程,數字貨幣的到來使得銀行的數 字化運營處在新的時間節點上,有望吸引流量回歸銀行 APP。

C 端支付端,數字貨幣將會具有離線支付場景優勢:“雙離線支付”在網路訊號不好的情景 下有著優勢,對於 C 端使用者該功能可以滿足第三方支付難以滿足的需求。離線支付的便捷 性在使用的步驟上並沒有比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路徑更加簡潔,但是在使用的物理 場景範圍上會比第三方支付平臺更豐富,可以適應在無線網路訊號不穩定的地下室、野外 等地小額支付。與此同時,從當前的測試場景來看,央行數字貨幣的支付仍然可以使用二 維支付,支援商家掃和被商家掃的雙重支付方式,便利性上不會遜色於二維碼支付。

離線支付便利性優勢主要來自於使用的物理場景範圍更加廣泛,可以適應在無線網路 訊號較弱地段的支付需求。但是其支付額度會受到離線額度的限制,額度不會太高, 同時也需要在聯網之後完成劃轉,以增加新的離線支付額度。

C 端支付的安全性優勢:數字貨幣的支付安全性相較於目前的第三方支付更強,C 端使用者有需求使用數字貨幣方式進行支付。第三方支付如淘寶等常採用的二維碼支付存在靜態付款 碼被替換、資金被盜刷的風險。與此同時,第三方支付對於手機號等個人資訊保護不強, 交易資訊傳遞各方均可檢視個人手機號資訊。而相比來講,NFC 支付的安全性更強。首先 NFC 支付距離是 10cm 範圍內,資料傳輸的保密性與安全性得到保障;其次,NFC 手機採取 SE晶片硬體加密和軟體加密相結合方式,不到0.1秒時間就可以完成ID與金鑰等資料傳遞, 支付的安全性大大得到保證。數字貨幣除在近場支付環境下的安全性以外,透過將現金轉 換為一系列加密的電子的密碼、安全的晶片技術、後臺可信賴的 D-RMB 的雲計算技術三個 方面實現了“前臺自願、後臺實名”的方式,兼顧了使用者隱私、交易安全性和非法交易風 險問題。在交易資訊的傳輸過程中,是需要收款方和付款方的手機號作為起點和終點,中 間傳輸過程受到非對稱加密和雜湊加密,商業銀行等經營性機構只負責查驗收款端的合法 性而難以獲得具體的個人資訊(如果不與銀行卡賬戶進行繫結)。

B 端支付的費率有望較低,對於小微商戶具備吸引力:支付轉賬費率將遠低於現在各家支付結算平臺。央行原副行長蘇寧曾表示,數字貨幣的好處在於去中介,支付成本預計會將 降至原來的十分之一。對於消費者來說,DC/EP 的費率高低吸引力不強,但是對於商戶來 說,無論是交易手續費減低,還是提現費率降低都能帶來可觀的成本降低。相比於支付寶、 微信支付 0.1%-1%的費率水平,如果數字貨幣可以達到 0.1%以下的費率,對於 B 端使用者 的大額支付會更加偏好選擇數字貨幣進行支付。在“斷直連”的環境下,配合著數字貨幣 的環節簡化,對於小微商戶端的費率要求有望進一步降低。在試點過程中也體現出對於商 戶端成本將會降低:商戶端 POS 機的改造不需要商戶自身承擔,並且交易過程中也沒有手 續費存在,相比於目前與第三方合作的二維碼收款在總費用上有所降低。

隨著自上而下地推行數字貨幣,率先受到 GtoB 和 GtoC 的推動,對於支付環節上的參與方 在 C 端、B 端均會迎來新的場景結合點。C 端使用者受政府層面自上而下推動,法定節假日、 便民服務(水電費、社保、工資代發)等環節會率先進行試點,重點在日常消費環節拓展, 同時包含線上和線下支付的消費場景。由政府引導的實踐正在密集進行,目前包括在深圳、 雄安、蘇州、北京等地已經開始了六輪試點(深圳三次、蘇州兩次、北京一次),成都即將 進行第七次試點,試點城市主要集中在數字經濟發達的北上廣成都等地區。數字人民幣的 試點從小範圍試點,覆蓋面逐步擴大,併發量不斷提升,測試地點未來將不斷納入新的城 市:在深圳“禮享羅湖”測試中首先展示了成熟的基於數字錢包的支付過程;在蘇州的“雙 十二測試中”納入線上線下兩個層面的數字貨幣支付功能,納入了六大行的作為運營機構, 京東作為子錢包運營機構,同時推出了“雙離線支付”測試;在 2021 年春節期間在蘇州和 北京同時進行測試考驗央行系統的承載能力,成功承載了同時進行 4000 萬紅包的發放和交 易,同時北京“數字王府井”測試中推出了不依賴智慧手機的可視卡和可穿戴裝置,實現 了 ATM 機雙向兌換功能。在蘇州的數字紅包測試是目前與消費端結合的,規模最大的數字 貨幣測試之一,以該測試為例可以全面地瞭解央行數字貨幣和數字錢包在支付端的使用和 場景建設。在蘇州雙十二期間,蘇州政府向市民發放了高達 2000 萬元的數字貨幣紅包,是 深圳數字錢包的兩倍,共有 10 萬人中籤,每個紅包 200 元,使用場景覆蓋上萬家商戶,涵 蓋商場超市、日用零售、餐飲消費、生活服務等,並首次引入電商平臺京東商城。在未來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數字貨幣的測試依然會以政府端推動為主,以六大行作為測試的主 要承接方,包含部分頭部網際網路企業。而在網際網路企業的合作方選取上,京東在蘇州雙十 二數字貨幣測試中是最主要的線上商城支付的承接方,微信和支付寶尚未納入其中。在企 業應用端同樣存在對於數字貨幣的場景需求。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對於定向貸款可追溯性 的需求,數字貨幣可以廣泛應用於在精準扶貧領域;企業間供應鏈金融對於資金流向、公 平性的要求,數字貨幣可以與銀行間系統進行合併,廣泛地用於數字貨幣供應鏈金融等對 於可追溯性要求較高的金融環節;小微商戶在硬體改造端目前免費進行 POS 機升級,數字 貨幣所帶來的安全性對於小微商戶吸引力更強,可以針對性地進行營銷。

回顧歷史,可以看到支付寶和微信把握住了移動支付的支付方式變遷,銀行應當在數字錢 包的這一支付轉移視窗抓住流量回歸的機遇。雖然銀聯及銀行體系的電子支付改造要先於 二維碼支付的興起,但是支付寶和微信透過 2014-2016 年的春節的紅包大戰、2014 年開始 的出行補貼大戰、2015 年開始的外賣補貼大戰、2017 年開始的共享打車大戰、2019 開始 的 O2O 的補貼大戰、“雙十一”及“雙十二”的補貼大戰,將二維碼支付方式推廣併成為 最主要的支付手段。一系列補貼大戰中,可以看到打車出行、共享單車、社群賣菜等場景 特點均在於基於線下環境、貼近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交易小額高頻。這些場景下,第三方支 付相比於現金可以顯著地提高支付便捷性,因此對於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培養轉換迅速很有成 效。比較來看,數字貨幣的推行和其特色功能同樣契合小額、高頻的線下支付場景,主打 居民日常生活消費領域,同時兼顧到了線上消費和第三方支付已經形成的使用者習慣,尤其 是在交通出行、支付安全等場景需求中擁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因此同樣可以被視作支付 端入口轉移的重要機遇。目前來看線上生態中,網際網路巨頭的入場順序可能會呈現出差異, 頭部網際網路巨頭如京東已經在研發、試點、解決方案等環節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小組形成 深度合作。總體來看,以政府端作為入口自上而下地推行數字貨幣錢包,銀行具有得天獨 厚的先發優勢,應當把握好這次抓取 C 端及 B 端小微商戶流量回流的機遇此外,以 NFC 為主的付款方式也有望獲取二維碼支付壟斷下的更多的市場份額。NFC 支付由銀聯主導於 2000 年後開始推行,但是在 2010 年後受到微信、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的鉅額補貼的衝擊, 在日常使用的支付方式佔比中依然較低,但央行數字貨幣推出的“碰一碰”等功能有望幫 助 NFC 支付的推廣普及。

公司業務端影響簡析:對於區塊鏈結合的跨境服務有天然優勢

央行數字貨幣率先在 C 端進行試點,B 端應用場景有待開發,跨境支付結合受看好。目前 央行數字貨幣主要的著力點仍然在於零售端 C 端的 M0 替代,對於公司業務端的結合方式 仍在探索。但由於央行數字貨幣支付不受到物理條件的影響,完全線上化,高效快捷及低 成本的優勢,其與跨境貿易的結合備受看好。在銀行的金融科技創新中,區塊鏈主要應用 於跨境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可以幫助企業解決交易環節中資訊不透明、不可追溯的 問題。央行數字貨幣從目前零售端推行來看不以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但是同樣可以應用 嵌入到目前跨境貿易的平臺中作為跨境業務的底層貨幣。目前已經有包括 SWIFT、跨境支 付平臺 CBP、阿聯酋央行等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開展關於數字貨幣用於跨境支 付領域的研究。從國際上來看,根據國際清算協會 BIS,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分為批發型和 零售型,即為:批發型更多針對於公司業務,零售型更加針對於 C 端零售。兩者的討論在 各國央行中實際上是同時進行的,並且不同國家對於兩者型別優先發展順序不同。不少新 興市場國家之所以選擇零售型 CBDC,部分原因是解決普惠金融與提升民眾支付效率的需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14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原高管辭任、擬鉅額罰款,螞蟻整頓計劃已制定?與馬雲撇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