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一、發行者

也就是理財產品的賣家,一般就是開發理財產品的金融機構。投資人一般應該注意發的研發、投資管理的實力。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更加可靠一些。另外,一些投資渠道是有資格限制的,小的金融機構可能沒有資格參與這些投資,這樣就對發行者造成了投資方向的限制,最終會影響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因此,實力雄厚的機構的信用更加可靠。

二、認購者

也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人。有些理財產品並不是面向所有公眾的,而是為有針對性的認購群體推出的。

三、期限

任何理財產品發行之時都會規定一個期限。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期限都比較短,但是也有外資銀行推出了期限為5~6年的理財產品。所以投資人應該明確自己資金的充裕程度以及投資期內可能的流動性需求,以避免由此引起的不便。

當投資長期理財產品時,投資人還需要關注巨集觀經濟趨勢,對利率等指標有一個大體的判斷,避免利率等波動造成損失或者資金流動性困難。

四、價格和收益

價格是金融產品的核心要素。籌資者出售金融產品的目的是為了得到相當於產品價格的收入,投資人的投資額正好等於其購入的金融產品的價格。

對理財產品而言,其價格就是相關的認購、管理等費用以及該筆投資的機會成本(可能是利息收益或其他投資收益)。投資人投資於該產品的目的就是獲得等於或高於該價格的收益。

收益率表示的是該產品給投資人帶來的收入佔投資額的百分比。它是在投資管理期結束之後,按照該產品的原定條款計算所得的收益率。

五、風險

在有效的金融市場上,風險和收益永遠是對等的,只有承擔了相應的風險才有可能獲得相應的收益。在實際執行中,金融市場並不是總有效或者說不是時刻有效的。

由於有資訊不對稱等因素的存在,市場上就可能存在低風險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的可能。所以投資人應該詳細了解理財產品的風險結構狀況,從而對其做出判斷和評估,看其是否與所得的收益相匹配。

六、流動性

流動性指的是資產的變現能力,它與收益率是一對矛盾,這也就是有些經濟學家將利息定義為“流動性的價格”的原因。在同等條件下,流動性越好,收益率越低,所以投資人需在二者之間作出權衡。

投資人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應當將這六個方面的因素都考量其中,並充分利用這些因素的權利,讓財富保值升值。

宣告: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文內容僅為交流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2019胡潤百富榜釋出,海底撈張勇為何能成為大食品行業“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