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於基金的誤區
去年年底基金大熱的時候,我一個剛畢業的學妹跟我說,學長我買了點基金,你幫我看看買得怎麼樣唄。我首先有點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你這都買完了問我幹啥?我說不合適你還退了嗎?要麼白虧手續費,要麼心裡膈應。我一看她買的無非是某平臺推薦的所謂“金選”的幾個基金,我說你這幾支持倉高度重合,其實挑一支買就可以了,剩下可以分散投資些別的領域。
結果學妹問我:啥叫持倉?我一聽就覺得,要壞事了,這個市場已經熱到連基本知識都不懂的小白入場了。這讓我聯想到18年前後各種路人都在研究“炒幣”的時候,其實大多數人都說不清區塊鏈是個什麼東西。這樣看也挺有意思,15年股市割了一波韭菜,18年空氣幣割了一波韭菜,21年輪到基金割韭菜了,正好三年一個週期。
其實基金是好東西,我自己不買股票但是買了不少基金,因為我沒有那麼多功夫研究財報、關注新聞、每天盯著看盤,找一個專業的人幫我來做很不錯啊。但是凡事過猶不及,就好比肉是個好東西,你天天只吃肉也會營養不均衡。首先說幾個關於基金的誤區吧。
第一種誤區:只要基金長期持有,一定賺錢。這個觀點過於神話基金了,正如上文所述,基金就是買股票等風險投資,你股市大行情就是股災,基金經理就是神仙也不會漲。把年前吹上天的那幾支基金看看他們17/18年的業績,也是愁雲慘淡。又或者你選了一個不景氣的行業,買了指數基金,也沒理由賺錢。再比如你選的基金經理是個棒槌,就像下面這種,成立十年還虧損的,你拿得越長線那虧得越多。
第二種誤區:基金經理個人不能買股票,他們也要靠基金賺錢,所以他們運營基金就像運營自己財產一樣上心,不會虧。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固然我們相信絕大多數基金經理的職業素養,但是他們掙錢往往靠的是管理費,以及贖回的手續費(平臺銷售賺的是你購入的手續費);個別無良基金還會偷偷加入各種收費條款,比如賺了錢超過多少點,也要和基金公司分,所以購入前一定要詳細看說明。
簡而言之也就是說,就算基金虧得不像樣了,但是隻要體量在,基金經理就能按比例收取管理費,他們是旱澇保收的,所以不要神話基金、神話基金經理,這個世界收益永遠與風險成正比,就是有天上掉錢的好事,也輪不到我們。其實年後這一次小型的“股災”,我認為就與這第二個誤區有一定的相關性。
(二)新韭菜入場
基金經理與基金公司最基礎的收入,並不靠股票的漲跌,而是旱澇保收的管理費,這樣基金規模越大,管理費用就越多,自然是他們追求的“業績增長點”。近兩年來,尤其是疫情結束後的一波上漲行情,讓相當多的投資小白、新生韭菜們入了場,於是局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第一,神化、偶像化基金經理的現象頻出。我投資基金有七年多了,但是在社交網路上第一次見證了去年那樣如此高密度高頻次地討論基金經理,先後在半導體、醫療、白酒等領域捧出了許多“明星偶像”。這對於一些新生韭菜來說,自然是趨之若鶩無腦跟投,而基金的規模和管理費自然也水漲船高。基金公司嚐到了甜頭,開始了有規劃的“造星運動”,像營銷流量明星一樣去推基金經理。
第二,盲目地追逐“抱團基金”。我開頭舉的我學妹的例子,並不是孤例,我身邊很多朋友讓我看他們買的基金,我一看基本全是某平臺推薦的那些“金選”。而這些基金的持倉高度重合——白酒等頭部類股票。這樣一來白酒等“抱團股”水漲船高,基金收益也自然水漲船高,新入場的韭菜們選基金,自然選高收益的,於是造就了一種惡性迴圈。
這種惡性迴圈就是:某些板塊和股票被炒熱,短時間內提供了高收益——韭菜追逐高收益基金,為基金經理和公司提供了大量業績——基金經理和公司為了維繫高收益來吸引新的韭菜,自然要大家持倉熱門板塊——其他基金經理為了新韭菜、為了管理費,自然不能讓自己收益被比下去,於是也紛紛進入熱門板塊、熱門股票——於是“抱團股”和“抱團基金”形成,許多股票被炒到了虛高價位,此次重倉抱團股的基金自然牌面上的收益資料特別好看,又吸引了更多新韭菜入場……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這樣高位的風險自然要釋放。還好韭菜們這點錢不至於形成系統性風險,不會對金融體系傷筋動骨,但是這個學費是一定要交的。
所以說不要神話基金,不要神話基金經理。基金經理也是人,也是受人性驅動的。年前的抱團股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捷徑,年後幾十個點的回撤在他們職業生涯中也不是個例,那還有啥可顧慮的?對於許多基金經理來說,追捧頭部股票高位建倉,已經形成了一種“路徑依賴”,變成了思維定式,很難克服的。
許多行業中都能見到類似的“路徑依賴”,比如王冰冰火了之後,新華社、人日這些媒體,推出了各種漂亮小姐姐主持節目、入駐B站,試圖走央視的捷徑;再比如理塘一個丁真火了之後,全國各地無數地區都在找本地的俊男靚女拿來炒作,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更是每個縣都試圖推出一些網紅,這些被網友們戲稱為“丁真宇宙”。
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路徑依賴”,當然效果也是有限的,第一個做出來的要有天時地利人和,後面模仿的只能恰一恰爛流量了。也可以理解嘛,人家也是工作嘛,我們工作也還有摸魚放水的時候。然而有些新入場的投資者們心理預期就不一樣,覺得自己把錢託付給了基金經理,那他就會用生命去捍衛投資者的財產。前往不要產生這樣的錯覺哈,這對於人家真的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三)跳出韭菜週期律
這就是我總結的“韭菜週期律”:新的投資者逐漸入場/新的經濟模式或技術出現——越來越多跟風、狂熱、且不動腦子思考的投資者競逐入場——金融系統性風險逐漸增加——風險釋放,智商高(專家)或者實力地位高(莊家)藉機收割韭菜。
需要指出的是,人家不是一開始就認準了這種方式可以割韭菜,世界上沒有那種先知先覺的神,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在事態發展中有人先嗅到了危險或機遇,於是相機而動,或用智商或用足夠的實力籌碼,成功實現了財富轉移。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韭菜週期中,會有一個明顯的訊號提醒給有心人:這是危,或者是機——選擇權交給你自己。對於我們個人投資者來說,沒有慾望也沒有能力去割別人的韭菜——尤其是當你看到似乎能有割別人韭菜的機會時,那個往往是別人給你設的套、做的局,韭菜其實是你自己。所以我們只要獨善其身就滿足了,而讀懂市場訊號是一個關鍵。
這個話題過於宏大,而且具體每次週期釋放的訊號都是不一樣的,日後有機會我會詳細談。單就本文主旨,基金投資的問題,給大家一個小建議:看優秀基金經理寫的週報/月報。
首先要學會挑選基金經理,挑選的方式不要看網路的輿論,因為輿論非常不理性,漲得時候把人家捧成神,跌得時候把人家罵成狗。還有好多基金公司,現在學會買宣傳、買水軍、控評論了,看網上對他們的評價就跟看流量明星演的爛片評價一樣,全是水分。看基金經理的水平,除了看持倉看調倉,還要學會看基金經理寫的週報/月報,從這些文章裡面可以看他的思路靠不靠譜、人厚不厚道。
有的基金經理就很厚道,比如過年前的時候就在週報裡很委婉地寫到——現在抱團股被推到了一個高位,個別股票市盈率達到歷史極值。其實有這一句話就夠了,你也不能指望人家自己拆自己的臺,畢竟都是工作。雖然他自己迫於業績壓力,依然重倉抱團股(畢竟誰也不是神仙,誰也不知道這個高位啥時候跌),但在我看來這話其實已經暗示地足夠了。然而有很多不厚道的基金經理,漲的時候就說形勢一片大好,大家趕緊加倉;跌得時候就說終於回調了,這是抄底的好機會。千言萬語一句話,就是讓你買買買——你跌了無所謂,管理費和手續費我掙到了。
雖說經理厚道與否跟最終業績好壞並沒有什麼關係,但就我個人來說喜歡買厚道的基金,也不為別的,就想給好人點鼓勵。我把基金經理分為三類:有能力/厚道的基金經理,有能力/不厚道的基金經理,沒能力/不厚道的基金經理。為啥沒有厚道/沒能力的基金經理?因為但凡一個厚道人知道自己沒能力,早就退出這個行業了,不坑投資人的錢,這才是真正的厚道。像下面這種基金,名曰混合基金,其實就梭哈了一把熱門板塊,賺了名聲之後調倉一塌糊塗,就這走勢我甚至可以說我上我也行。
(四)正確的投資觀
歸根結底,不要神話基金、神話基金經理,這個世界收益永遠與風險成正比,就是有天上掉錢的好事,也輪不到我們。像我就很淡定,我只把資產的5%-10%放在基金裡,也不追求一夜暴富,能帶總資產跑贏通貨膨脹就夠了。選基金的時候仔細研究考察清楚,選靠譜的版塊和靠譜的基金經理,買了之後就放那裡不管了,愛漲漲愛跌跌,有時候瞎操作反而適得其反。
寫到這裡肯定有很多讀者讓我推薦基金,不過我先把話放在這裡,我一個也不推薦,也勸大家不要輕信網路上各種“基金安利”。那是你自己的錢,你點個外賣都要貨比三家再湊個滿減,怎麼反而到這種大額的投資就如此輕信他人、輕信環境了呢?你自己的錢自己負責,你自己都不肯花時間研究動腦子思考,活該掙不了錢。況且我要是真推薦了,漲了也就算了,虧了算誰的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一種理性的思考方法,比直接抄作業追熱門強多了。我在這裡介紹一下科學的投資觀,新入場的朋友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這種心態。
第一,杜絕賭博心態。有些人買了基金,天天盯著盤看,心電圖跟那個K線圖同步走,但凡有一點波動就就想操作,然後難免追高拋低。我有個新入場的朋友追白酒基,一週買賣三次,我一點也沒誇張,因為他不知道賣出也要手續費。一通操作下來不光虧了錢,手續費也是一大筆。我就嘲諷他是“股市蔣中正”,幹啥啥不行,特別愛微操。我跟他講蔣公打仗是門外漢,心虛且糾結,所以就喜歡微操;判斷基金股市門外漢的標準也一個樣,看你們有多喜歡微操。正經人誰沒事微操啊?
這種心態就是賭博心態,根源還是幻想著小成本發大財。無論是股市還是基金,充滿了賭徒,其實這是我所不認同的。我認為這是投資,不是賭場,這樣頻繁地高買低賣賭漲賭跌,還不如直接點去澳門呢。我是真心實意地一直在建議身邊那些在股市微操的朋友們去澳門,簡單直接,一夜暴富的機率比股市大多了;而且你賭得多了還能享受vip待遇,房費路費酒水錢都給你報銷;就算你虧了,也是出去旅遊放鬆了一趟,澳門那些賭場裝潢豪華,有免費的酒水飲料和各種美味的點心小吃,每天還有諸如夏威夷草裙舞、天鵝湖芭蕾舞、雜耍魔術之類的免費表演,不比你在出租屋裡天天盯著盤爽多了?要賭就去賭真的,不要拿投資當賭博。
第二,風險永遠與收益成正比,股票基金屬於高風險產品。這是金融學的一條鐵律:低風險低收益、高風險高收益。而有人是風險厭惡,有人是風險喜好,這個不盡相同,可以根據個人能接受的而風險程度來搭配理財產品的比例,但是千萬不要認知出現偏差,認為某些高收益產品就是能躺著掙錢的。
第三,要多學習經濟與金融知識。就像我上面舉的例子,有人連持倉都不看,無腦買某平臺推薦的“金選基”;有人買外賣湊滿減能算半天,買基金就無腦重倉了,那不割你割誰呢?真要想投資那門道海了去了,但是基礎的一些是需要掌握的,比如看得懂公司的財報,看得懂基金經理的週報,看得懂K線圖,知道市盈率怎麼算,知道一些市場過熱和風險的訊號。
第四是我個人的一個投資觀,對於一些專業人士並不適用:我的想法是,只要我的資產能夠跑贏通脹就可以了,沒有那麼大的野心,所以也不會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投資理財這上面。當然,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能人、牛人,他們靠炒股或其他投機確確實實能夠實現財富自由。但我捫心自問我不是這塊料,我就不去趟這攤水。不過我這平臺年輕讀者比較多,我建議大家還是多在不同的領域學習突破一下,真有可能發現自己就適合這個,你要發了財回來多給我文章打賞點我也高興;而如果不行的話也可以及時調整,最怕的就是沒有自知之明越陷越深。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不要有太大的慾望也野心也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