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報 武新苗 趙玲玲
2021年開年,從新冠肺炎疫情中逐漸復甦的汽車行業卻再次經受著一場“洗禮”,上游原材料漲價、供應緊張席捲而來,牽動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心。
雖然市場上原材料價格震盪屬於常態,零部件供應商早就不再感到意外,但全球疫情未消,經濟增長乏力,它們還能一如既往地“淡定”下去嗎?此次上游原材料“漲價潮”對中下游零部件企業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
► 車輪上的漲價“博弈”
事實上,自去年年底以來,“漲價”就成為了零部件行業的高頻詞。
在原材料集體漲價的壓力下,輪胎領域率先“響應”,包括正新、米其林、佳通、中策橡膠、賽輪、風神、玲瓏、倍耐力、瑪吉斯等在內的80多家中外輪胎企業先後發出產品漲價通知,上調部分產品價格。
眾所周知,上游原材料對輪胎的成本影響很大,輪胎行業在“漲價潮”中更是首當其衝。“橡膠屬於期貨,原材料價格波動本身就比較嚴重,而此次漲價除了橡膠本身外,又疊加炭黑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袁飛告訴記者,工程輪胎、特種輪胎一般是下單生產,隨著疫情的逐漸緩解、企業逐漸復甦,卡、客車輪胎的漲價與國外疫情關係不大,但乘用車輪胎受影響較大,產品一度出現緊缺,影響了供需平衡。
經歷了多年的摸爬滾打,袁飛對輪胎價格的漲漲跌跌早就習以為常了。對於此番“漲價潮”,他表現得十分淡定。袁飛表示,每隔一到兩年,輪胎價格就會出現一次波動,總體漲幅保持在15%以下。
不過,在波動的市場中,如何囤貨依然是輪胎經銷商們的一門“必修課”。備貨多了怕賣不出去,不備貨又怕繼續漲價,以往的輪胎經銷商都經歷過這樣的兩難局面。“現在,經銷商很少有以往大量囤貨的舉動了,一般就是跟隨市場行情備1~2個月的貨。”袁飛說。
► 三電系統在“漲”難逃
鷗瑞智諾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盧祥軍表示,由於受大宗商品漲價的影響,動力電池的原材料隨之“水漲船高”。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年初以來,上游鈷、鋰、鎳、銅、六氟磷酸鋰等的價格均呈持續上漲態勢,供應明顯緊張。
不過,目前來看,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對頭部企業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小,其產品價格暫時穩定。“目前,動力電池漲價尚處於可控範圍內。”國軒高科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由於採取提前鎖定價格的戰略合作模式,再加上產業規模化與成本控制,如提升產能利用率、合格率、技術改進、管理最佳化等一系列途徑降低生產成本,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影響。 在電機行業,漲價的趨勢也已顯現。目前,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所用的原材料都呈不同幅度的上漲,且似乎比以往來得更加猛烈。據瞭解,稀土永磁材料、鋁、冷軋鋼、矽鋼片等原材料,佔據驅動電機制造成本的80%以上。
► 疫情影響致供需矛盾突出
從輪胎到動力電池再到電機,原材料漲價的“蝴蝶”翅膀影響著整個汽車行業。包括晶片、輪胎、輪轂在內,不少零部件先後因供應短缺而出現的漲價、斷供等問題,使得下游的整車企業承壓。“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同汽車供應鏈層級產品漲價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顯現。
“目前,價格上漲主要源於終端需求旺盛,而上游供應不足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國軒高科相關負責人認為。
由於控制疫情得力,國內汽車市場快速復甦,終端需求增長,主流車企銷量回暖,中國成為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增長極。但與此同時,在供給方面,疫情在海外市場的持續蔓延,讓很多工廠產能吃緊,加之物流渠道不暢通,使得物流成本一路高漲。從這個意義上說,供應側產品短缺導致的漲價,幾乎不可避免。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疫情疊加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週期,包括銅、鋁、鋼鐵在內的上游原材料供應都受到了衝擊,而汽車行業又是使用原材料的“大戶”,幾乎很難找到替代。因此,汽車行業受到直接性、系統性的衝擊。“國內製造業回升顯著,但國外,比如澳大利亞、巴西等地,由於疫情的影響,礦山開工率低,使得銅、鋁、鋼、鐵礦石等原材料供應受限。”他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宏觀經濟分析師則表示:“相比需求端,原材料漲價的風險更值得關注。”他指出,鑑於終端需求不弱,企業的預期有望繼續改善,但當前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進而加重了中下游企業生產經營的風險,是目前需要關注的問題。
而除了產業層面的因素之外,宏觀經濟的因素則更具普遍性。“全球加快疫苗接種後,經濟復甦預期提高,在流動性極度寬鬆的情況下,帶動了通脹預期的快速回升。”上述宏觀經濟分析師說道。
對此,盧祥軍表示認同:“目前動力電池漲價,有銅、鈷、鎳等原材料供應的原因,也有‘虛’的部分。這不僅僅反映供求關係,更受到資本運作和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未來,資本的熱潮退去後,‘漲價潮’才有望消退。”
► 企業“分化”效應顯現
不過,在這場市場震盪中,不同產業鏈層級和供應商所面臨的境況也存在差異。比如,對於頭部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強大的議價能力和相對強勢的“話語權”讓它們可以淡定處之,而非頭部企業的日子恐怕就不太好過了。
新能源汽車行業獨立研究員曹廣平認為,目前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基本分為兩類,一是寧德時代模式,與車企進行股權及戰略合作,能夠大規模獲得訂單,不斷降低成本;二是比亞迪模式,“自產供貨為主,整車搭載帶貨”。在這一市場格局之下,其他電池廠家再想搶佔更多市場份額絕非易事。
“主流車企大多入股了動力電池企業,一些規模小的供應商根本沒有訂單。”盧祥軍說。
“漲價並不是某一個領域的問題,而是一個行業性和社會性問題。當漲價的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整個行業都勢必受到影響,這是一個市場行為。”某電機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比如,頭部動力電池企業,面對整車企業有較強的議價能力,日子會稍微好一些。而對於其他領域而言,很多企業則面臨優勝劣汰的挑戰。危機孕育變革,未來,行業的‘馬太效應’將逐漸顯現,加速國內汽車市場的洗牌。”
在白明看來,產品本身的附加值和所處的生命週期階段是考量因素。“一般來說,體量較大、產品附加值較高的成長期企業,在沒有遇到其他阻力的情況下,成本消化能力較強;但對於處在匯入期或衰退期的產品,企業或行業本身就微利,就只能透過向下遊漲價的方式維繫運營。” “不同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不一樣。”前述宏觀經濟分析師還提出,如果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將造成行業持續分化的局面,惡化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甚至可能讓中小企業減產。因此,對於利潤被擠壓的中小企業,應最佳化流程、控制生產成本,同時,根據銷售情況動態調整生產計劃,避免存貨佔據過多資金。
這場由上游原材料緊缺所引發的“漲價潮”,也正開始向下遊傳導,一點點“侵蝕”著整車企業甚至消費端。“相比於零部件供應商,整車企業對成本上漲的消化能力相對強一些。”白明表示,對於整車企業而言,一部分漲價的成本壓力可以自行消化。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多個細分領域在同一時間出現漲價。面對這樣的情況,一旦整車企業漲價的壓力增大,為了維繫運營,就不得不透過終端漲價的方式來保證利潤。因此,未來,‘漲價潮’也可能從供給側傳導至銷售端,進而影響到終端消費者。
► 零部件企業“各顯神通”
“我不認為,漲價是短期的行為,尤其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供需矛盾更突出。未來,漲價可能成為一個持續性事件。”上述電機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有行業研究機構預測稱,受供需形勢影響,汽車產業鏈上游漲價將持續一段時間。
“漲價潮”席捲而來,牽動著整個汽車行業。那麼,未來何時會出現轉折點?採訪中,疫情因素成為了不少人共同的答案。
“由於發達國家疫苗接種整體快於發展中國家,今後,全球的產出缺口將進一步擴大,通脹壓力進一步增加。通脹壓力的緩和,可能要等到發展中國家生產實現較大恢復後。”上述宏觀經濟分析師表示。
“不同細分零部件市場的緩和週期不盡相同。”白明稱,比如對於晶片的影響週期相對短些,汽車晶片供需矛盾的時間差,依靠市場的力量很快就可以彌補。但對於不少大宗商品而言,存在一個投資建設的週期,因此,影響是週期性的。
國軒高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綜合研判,本輪價格上漲是基於市場供需失衡帶來的短期波動。今後,供給體系與市場需求最終會形成一個較為平衡的狀態,且在產能利用率提升、規模化、合格率提升、技術改進、管理最佳化等因素帶動下,動力電池成本仍有較大下降空間,產品價格下降依然是大趨勢。不過,具體價格回落時點及回落幅度還有待觀察。
面對這場漲價“震盪”帶來的危機,不少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供應商都在尋求破解之道,以維繫自身發展。
華域汽車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透過與各主要供應商建立原材料價格聯動機制,加強成本與價格聯動管理,同時持續進行技術工藝的改進,降低損耗,目前影響總體可控。
面對此次漲價,國軒高科積極與上游材料廠商及車企溝通,同時以內部生產管理最佳化、工藝技術改進、產品合格率提升等方式減少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影響。據悉,國軒高科早已完成產業鏈佈局,與上游材料廠商保持密切合作,部分鋰電池原材料可實現自給自足。
對於調整供應商以降低對部分廠商依賴的途徑,前述電機企業相關負責人指出:“在動力總成等核心零部件領域,供應商都經過了長時間的測試和認證,不能像其他行業一樣隨時、隨意調整供應商。”
相比於動力電池企業憑藉自身實力的“有恃無恐”,輪胎行業則選擇了穩定經銷體系,以謀求長遠發展的方式。
精進電動董事長餘平表示,就經濟規律而言,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一定程度的市場波動,但市場調節機制將使得行業的供需關係最終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因此,整車企業和各級供應商,一方面要順應市場規律及時進行產能及價格的調整;另一方面,也需要整零協同,透過不斷的創新降低成本。比如,精進電動一直透過持續創新提升效能指標,做出更高功率密度的電機產品,不僅助力了整車的動力性和輕量化,同時也降低了相應的金屬物料成本。因此,長遠來看,協同創新是一個大方向。
據瞭解,精進電動與北汽福田合作,今年以來在4.5噸物流車上率先採用高速單減系統替代直驅電機,將稀土永磁、銅線、矽鋼片的用量降低了55%,做到了成本“不升反降”,助力整車實現了輕量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