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加密貨幣資深投資者Andrew Kong日前在推特上分享他對於專案代幣發行的一些看法。他認為,專案方在開始代幣發行時只放出少量代幣,可能可以帶來短期的市場熱潮,但是這卻會對專案的長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為什麼那麼多專案都會選擇在代幣發行時只放出少量代幣?

首先,早期的風險投資者和團隊都進行了鎖倉,以保證專案的長期發展。上一輪牛市(2017/2018)中,我們看到了很多幾乎沒有鎖倉的專案,結果就是早期投資機構在代幣上線交易所後迅速砸盤。從這一方面來說,這是一個好的改變。

YFI的代幣發行走出了一個新的模式,成為新的風尚。它採用0預挖、0分配、0募資,被稱為“自比特幣以來最公平的發行”。不過,相比一般的代幣發行,YFI可以說是一個例外,它在發行的第一週,就將所有的代幣分發完畢,而一般的專案整個代幣分發過程可能要持續幾年時間。

不過,在代幣發行時只放出少量代幣存在很多問題。由於加密市場是低效的,再加上供應量短缺(市場需求旺盛),很容易導致代幣價格過高。事實上,我們也會看到,很多專案在上線交易所的最初一段時間裡,很輕鬆就能達成幾十倍的上漲。隨著流通量增加,代幣很快就面臨大量拋壓,價格下跌幾乎成為必然趨勢。

隨著鎖倉代幣解鎖,拋壓不斷增加,代幣價格不斷下跌,投資者和囤幣者會遭受大量損失,社群士氣下降,很多散戶在下跌中“割肉投降”,默默將該代幣從關注列表中移除。專案方就此失去了眾多支持者和貢獻者。

與此同時,專案方團隊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應對價格下跌帶來的大量負面反應,畢竟在很多散戶心中“價格即是正義”。在巨大的干擾下,團隊又怎麼專心去做研究,做開發,做產品?

而且,在流動性挖礦成為代幣分發標配的今天,專案方的流動性挖礦計劃是按照幣本位計算收益率的。當挖礦獎勵不斷喪失吸引力,勢必會流失很多參與挖礦的流動性“農民”,代幣交易的流動性也會收到影響。流動性枯竭,那麼代幣的價格可想而知。

實際上,已經有很多專案冒著這些風險進行了代幣分發,而有一些專案已經經受住了這些風險,比如Curve。火幣的資料顯示,Curve在上線火幣初期,價格一度飆升至5.8美元,此後隨著流通量不斷增加,開始長達2個多月的下跌,最低跌至0.3275美元。不過,最終Curve還是經受住了考驗,此後不斷攀升,一度回到3.67美元。

不得不說,Curve這樣的專案有非常棒的團隊,可以幫助專案成功渡過危機,一輪價格“過山車”,最終有驚無險。但有更多的專案,卻在“死亡螺旋”中就此沉寂。增加上線時的初始流通量,採用更加緩和的代幣釋放方式,這樣的風險或許是可以避免的。

那麼,怎麼去增加初始的流通量呢?

1.給產品使用者發放空投就是一種方法,UNI的空投就是此類典範;

2.更大比例的公開發售也是一個方案,這也讓市場可以更好的進行價格發現;

3.代幣還可以用於獎勵專案的貢獻者(比如社群管理員、生態系統的開發人員、專案的推廣和傳播者等等);

4.更大比例的代幣用於啟動提供流動性;

5.在正式的解鎖期前,為早期投資者解鎖一小部分代幣。

總的來說,大於20%的初始流通量,每年小於150%的流通量增加速度是比較合適的。每年的流通量增加超過200%對於市場來說是很難承受的。

#比特幣[超話]##歐易OKEx#

8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