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華為首次在國內公開發行公募債券,在其公開披露的《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中,詳細闡述了華為面臨的五大類風險,讓我們通過披露檔案了解下華為的風險分類框架。
由於披露目的的原因,這個風險分類和實際華為內部管理使用的分類會有所不同,但作為一種風險視角仍然值得借鑑,給大家摘錄整理了一下,繪製了下面這張華為的風險分類框架圖,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經營風險
1
巨集觀環境風險
全球經濟面臨較大下行風險,經濟放緩的主要因素在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全球貿易摩擦升級和巨集觀政策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金融風險不斷積累等。公司所面臨的內外部風險可能增加。
2
業務連續性風險
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公司已在採購、製造、物流及全球技術服務等領域建立了從供應商到公司、從公司到客戶的端到端業務連續性管理(BCM)體系,並通過建立管理組織、流程和IT平臺,制定業務連續性計劃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開展員工BCM培訓及演練,提升各組織BCM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確保對日常業務風險的有效管理。但是,在當今高度國際化社會分工的背景下,公司的採購、製造、物流及全球技術服務等業務都不可避免地依賴於與第三方廠商或專業機構的廣泛合作,他們的業務中斷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地對公司的業務和運營結果造成一些不利影響。
3
資訊保安及智慧財產權風險
雖然公司已採取嚴格的資訊保安措施全方位地保護智慧財產權,但不能完全防止其他廠商採用各種手段不正當使用公司的資訊或專利,儘管可以通過智慧財產權訴訟進行保護,仍然可能會導致公司的損失。
4
自然災害風險
維護網路穩定執行是公司最重要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公司已為此建立針對自然災害的應對管理機制,持續提升應對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從而有效保證自身業務連續,並有效支撐客戶網路穩定執行以及業務運作。但是不能完全排除地震、水災、疫病等自然災害可能對公司某一業務環節的正常運作產生一定影響。
二
管理風險
1
子公司管理風險
公司是一家資產規模龐大、跨區域經營的企業,在全球擁有數量眾多的子公司,各子公司選拔、培訓和任命合規官,設立子公司監督型董事會,對合規運營進行管理和監督。目前,各子公司均已完成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及其他適用的行業規定的梳理,形成相應的合規指南,以降低運營和管理風險。
2
關聯交易風險
公司遵守法律法規開展關聯交易,並採取有效的關聯交易管理政策防範重大關聯交易風險的發生,但如出現未嚴格執行有關制度的情況,可能給公司帶來一定的關聯交易風險。
三
財務風險
1
利率變動風險
2016-2018年末及2019年6月末公司長期借款分別為201.99億元、91.93億元、355.03億元和435.11億元,長期應收款分別為64.71億元、49.57億元、62.13億元和61.02億元。公司通過對利率風險敞口進行分析,組合運用浮動利率與固定利率的銀行借款來降低利率風險,但仍可能受市場利率水平波動影響,承擔一定的利率風險。
2
匯率波動風險
公司合併報表列報貨幣為人民幣,但存在由於銷售、採購和融資業務產生的外幣敞口,主要為美元和歐元。依據公司外匯風險管理政策,在綜合考慮市場流動性及管理成本前提下公司管理了主要外匯敞口,建立了一整套外匯管理政策、流程、操作指導等管理機制,包括:
(1)自然對衝:匹配銷售、採購的貨幣,以實現本幣平衡,儘量降低外匯敞口;
(2)財務對衝:當自然對衝無法完全消除外匯敞口時,主要採用外匯遠期管理。對貨幣急速貶值或外匯管制國家的外匯敞口,公司通過多種手段(如美元定價)管理風險,同時也通過加速回款並及時匯出來減少風險。
3
因客戶信用產生的應收賬款回收風險
公司應收賬款當前階段主要集中在電信運營商,但隨著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佔比的增長,來自分銷商和企業客戶的應收賬款比率一直在增長。各類客戶的資信存在一定差異,不同的資信狀況對公司的業務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在經濟衰退或下行週期,可能會有客戶出現財務困難,特別是在新興市場的客戶,付款能力和意願不僅受到經濟週期的影響,還受到本國貨幣貶值的影響,如果客戶不能良好履行其付款義務,公司可能會面臨一定的現金回收風險,將對公司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四
政策風險
1
產業政策變動的風險
公司堅持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慧終端,致力於打造智慧社會的“端、管、雲”技術架構,強化對方向存在不確定性的技術或商業模式的研究投入,圍繞目標,多路徑、多梯隊、密集投資,抓住產業趨勢,持續深入理解、挖掘並滿足多樣化的客戶需求,向市場推出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幫助客戶不斷降低綜合成本,以保持和擴大競爭優勢,不斷提升經營業績。公司將持續面向未來投資,構建面向未來的技術及合作伙伴生態優勢,努力成為客戶可信賴的戰略合作伙伴。但是在ICT產業的變革中,技術、商業、交易模式、產業政策會產生一些新的不確定性。
2
稅收政策變動的風險
公司部分中國境內子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如果未來政策發生變化或公司不能保持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可能導致公司部分子公司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不再適用。
3
外匯政策變動的風險
公司合併報表的列報貨幣是人民幣,人民幣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公司的主營業務活動涉及海外銷售、元器件的海外採購等,因此外管政策的變化和人民幣匯率的變動,都會影響公司的境內外收付款和以外幣計價的資產、負債以及境外投資實體的價值,從而對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五
其他風險
1
貿易政策變動的風險
去全球化、保護主義已成為全球貿易突出風險,貿易限制措施增加,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一方面,貿易壁壘始終是進出口商們面臨的主要障礙。另一方面,技術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經濟及貿易方式。在多重衝擊下,國際貿易規則面臨重塑,多邊貿易體制可能被削弱,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正在磋商改革,大型區域性自貿協定談判或落定,主要貿易伙伴關係調整,由此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公司基於現有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開發產品和解決方案,當針對這些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法律法規、貿易政策發生變動時,可能會對公司海外的業務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2
業務全球化面臨的外部風險
公司目前在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由於國際經濟及政治形勢紛繁複雜,公司的全球業務面臨諸多風險,包括:
外匯匯率波動;保持洞察當地市場趨勢的能力、維持和拓展市場及分銷渠道所帶來的成本增加;在海外市場無法提供高效的客戶服務;遵守海外市場的商業準則和法律要求所面臨的高成本;難以獲得或使用智慧財產權;嚴格的外匯和現金管制;經濟環境和監管要求的變化可能超出預期;政治不穩定和社會動亂、文化和宗教衝突以及恐怖主義行為;難以依據當地法律履行協議和收回逾期賬款;貿易壁壘,出口管制,關稅徵收,經濟制裁等產生的負面影響(如公司的部分子公司當前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域性的“實體清單”);員工的不當行為;許可牌照、環境、健康、安全、隱私和其他監管方面的變化所帶來的成本增加。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對公司和業務合作伙伴的潛在影響因國家而異,難以準確預測,而且在擴充套件國際業務時上述風險可能會加大,進而對公司的業務、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公司在海外開展業務,如未遵從相關法律法規或制裁政策,可能會因此承擔法律責任或受負面影響。在當前全球經濟困難時期,公司的業務和經營成果也可能受到當地政府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負面影響。
3
訴訟風險
(1)成為潛在訴訟方的風險
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公司可能成為訴訟的一方。昂貴的訴訟費用和冗長的訴訟程式可能會影響公司正常的業務運營,分散管理層的精力。此外,訴訟結果也難以預測,某一訴訟的不利結果可能對公司的業務、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如果其他市場同業之間產生訴訟,而公司並非直接訴訟當事人,但訴訟結果仍可能會對公司等其他市場參與者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對公司的業務、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公司在確定可能出現不利結果並且可以合理估計損失金額時會計提未決訴訟的撥備。雖然公司認為其對未決訴訟的撥備是合理的,但由於訴訟本身的不確定性,實際的訴訟成本可能與估值存在較大差異,這可能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
(2)應對訴訟引發的風險
2019年1月16日,美國司法部對Huawei Device USA Inc.及華為終端(深圳)有限公司提起刑事訴訟,涉及共10項指控,包括涉嫌竊取T-Mobile USA,Inc.上述裝置相關的商業祕密、涉嫌遠端操控詐騙及妨礙司法公正等。2019年1月24日,美國司法部對華為技術、Huawei Device USA Inc.以及其他人士及公司提起刑事訴訟,涉及共13項指控,包括涉嫌於以前年度從事銀行欺詐、遠端操控詐騙、與伊朗的交易違反美國《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案》以及相關事項。由於結案時間和結果均存在不確定性,訴訟費用昂貴且程式冗長,分散了公司管理層的精力,可能會對正常的業務運營造成影響,且訴訟的不利結果可能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
4
應對外部出口管制政策引發的風險
美國商務部與工業安全域性(BIS)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法規(EAR)第744.11(b)款規定,先後於2019年5月16日、8月19日,將發行人的69家和46家非美國關聯公司(“相關公司”)列入實體清單,所有受EAR管控的物項(包括硬體、軟體、技術等)向被列入實體清單的相關公司出口、再出口或境內轉移等,均須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許可(“實體清單事件”)。由於該事件,本集團的部分供應受到影響。本集團已採取積極應對措施,以降低該事件的影響。目前,相關供應商正在持續評估和調整對本集團的供應策略,部分供應商正在向美國商務部申請相關許可。由於實體清單事件持續時間無法確定,可能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
5
網路安全風險
公司明確將網路安全和隱私保護作為最高綱領,並保證網路安全需求和隱私保護需求優先得到資源投入。但作為公司業務的一部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可能會通過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如手機、軟體應用、線上服務等處理或儲存,公司外包給第三方或從第三方採購的作業系統、軟體和應用程式可能存在設計漏洞或製造上的缺陷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系統的正常執行,或引發此前未識別的安全風險。儘管公司致力於研發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且對涉及第三方的外包或採購業務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並建立了內控制度和投入大量資源用於網路安全和資料保護,但如業界一樣,公司無法確保這些安全措施能夠保障絕對的安全,公司仍可能會遭遇網路設施故障、資料洩露、網路攻擊等網路安全事件。一旦發生網路安全事件,導致未經授權的資料洩露,可能使公司面臨訴訟或相關監管機構的處罰,或以其他方式對公司造成損失。此外,安全漏洞或資訊洩露事件也可能會損害公司的聲譽,對公司的業務、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隨著業務範圍的擴大,公司消除或應對上述安全風險的成本可能也會增加。
注:本文根據華為公司的公開資料整理。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賬號的觀點與看法。
免責宣告:文字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以作處理。本宣告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宣告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