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新華社3月13日公佈關於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下稱“計劃草案”)的報告,2021年計劃的主要任務第二項即為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推進產業基礎高階化、產業鏈現代化。計劃草案提出,實施新一輪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五年行動計劃,開展先進製造業叢集發展專項行動,建立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等。

從今年1—2月份的資料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35.1%。其中,通用裝置製造業增長62.4%,專用裝置製造業增長59.2%,汽車製造業增長70.9%。專家表示,今年1-2月,中國製造業投資增長了37.3%,反映製造企業對外來的經營預期正在改善,投資重回擴張區間,但我國製造業還面臨全而不優的局面。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也指出,接下來工信部將聚焦包括緊扣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業鏈創新能力;緊扣保持完整產業鏈體系,打好產業基礎高階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全面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持續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彈性等幾方面工作。確保產業鏈完整,把弱項和短板補齊,使得在任何時候製造業都是支撐,都不能“掉鏈子”。

製造業強國戰略五年行動計劃草案公佈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新華社3月13日公佈關於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下稱“計劃草案”)的報告,2021年計劃的主要任務第二項即為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推進產業基礎高階化、產業鏈現代化。計劃草案提出,實施新一輪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五年行動計劃,開展先進製造業叢集發展專項行動,建立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等。

在此前《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的實施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2017年釋出新的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在軌道交通裝備、高階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智慧機器人、智慧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階醫療器械和藥品、新材料、製造業智慧化、重大技術裝備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關鍵技術產業化專項。

可以看到,在上述幾個領域,我國近年來有了明顯進步。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達到31.31萬億元。“十三五”時期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達10.4%,高於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速4.9個百分點,在規上工業增加值中的佔比也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了15.1%。

不過,我國的製造業也面臨全而不優的局面。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部長苗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大戰略任務。在全球製造業四級梯隊格局中,中國處於第三梯隊,實現製造強國目標至少還需30年。

苗圩說,近年來,我國製造業發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並未得到根本改變,基礎能力依然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卡脖子”“掉鏈子”風險明顯增多,製造業佔GDP的比重下降得過早、過快,不僅拖累當期經濟增長,影響城鎮就業,還將帶來產業安全隱患,削弱我國經濟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時,加快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更加迫切。

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方面,明確了8個方向,分別是高階新材料、重大技術裝備、智慧製造與機器人技術、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北斗產業化應用、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高階醫療裝備和創新藥、農業機械裝備。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陳雯看來,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基礎性、叢集化、綠色化、高附加值化是方向。最終要走到成本相對可控、利潤和附加值比較高的一個路徑上來。“其中基礎性材料和核心工藝等是重點,要能夠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發展。”

在3月8日舉行的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我國製造業比重在2006年達到32.5%以後,逐漸下降。當然有個大背景,就是我們的經濟總量在不斷提升。肖亞慶認為,要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不僅要進一步提升製造業的總量,更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此,首先是要保持產業鏈完整,把弱項和短板補齊,使得在任何時候,製造業都是支撐,都不能“掉鏈子”。其次,要在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方面進一步提升,要對傳統行業實施技術改造,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新興產業的發展不能盲目重複建設,要防止“一哄而起”。同時要鼓勵產業叢集發展,鼓勵龍頭企業發展。

在3月1日舉行的國新辦釋出會上,肖亞慶也表示,工信部接下來將聚焦幾個方面的工作,包括緊扣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業鏈的創新能力;緊扣保持完整產業鏈體系,打好產業基礎高階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全面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持續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彈性。

前2月我國工業增速創記錄 製造業投資重回擴張期

21世紀經濟報道稱,國家統計局3月15日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35.1%。其中,通用裝置製造業增長62.4%,專用裝置製造業增長59.2%,汽車製造業增長70.9%;產品上,工業機器人產量45433套,同比增長117.6%;新能源汽車31.7萬輛,增長395.3%;微型計算機裝置5725萬臺,同比增長111.9%。

儘管預計1-2月工業增速會大幅高開,但35.1%的增速仍然大幅超出了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航燕的預期,她指出,如此高的工業增速可能是過低的基數,就地過年帶來的提前開工,國內外經濟復甦帶動的需求回升,穩定的政策支撐共振的結果。

從行業上看,汽車、電子、裝備類工業增長最為明顯。

1-2月,汽車製造業增長70.9%,汽車產量385.5萬輛,增長89.9%,其中,新能源汽車31.7萬輛,增長395.3%。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執行研究室副主任江飛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去年一季度,生產上全球供應鏈斷裂、銷售上不少4S店關閉,使得汽車產銷均出現了很低的基數;同時這也導致汽車的產銷需求被推後;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不少家庭行業開始考慮從公共交通轉向私家車出行,加上近期的汽車行業刺激政策,這也帶來了汽車生產和消費的持續回暖。

張航燕指出,去年開始,中國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汽車行業出現了明顯的觸底式反彈,“去年上半年我們在江西調研時發現不少新能源車企處於停產或未達產狀態,但到了下半年,汽車生產出現了迅速的升溫。”

她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政策上的利好,中國把本到去年年底完成退坡的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和減免新能源汽車的車購稅兩項政策延遲了兩年,並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振了車企的信心。

另一方面,在碳達峰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迎來一輪新的機遇,年初特斯拉車型大幅降價,蔚來、廣汽等國內廠商在釋出新品上動作頻頻,這刺激了新能源汽車生產端的活躍。

此外,她指出,中國正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要求各地有序取消行政性限制汽車購買規定,各地不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北京等一線城市在上牌政策上明顯向新能源車傾斜。

電子類工業也是一大亮點。1-2月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69.4%,其中,微型計算機裝置產量5725萬臺,同比增長111.9%;積體電路533億塊,同比增長79.8%。

江飛濤表示,疫情加速了各行業的線上遷移,遠端辦公、遠端教育等快速發展,這帶來了手機、筆記本、積體電路、家電等電子資訊行業的加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前2月中國的裝置、裝備類製造業呈現出井噴式增長。

前2月,國內通用裝置製造業增長62.4%,專用裝置製造業增長59.2%,金屬切削機床8萬臺,增長了85.4%;工業機器人45433套,增長了117.6%。而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9.9%、49.2%,明顯高於往年。

江飛濤表示,汽車、家電、電子資訊產業是機器人、高階機床等上游裝備製造業的主要應用領域,前者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上游產業鏈的共同復甦。

張航燕則表示,高階機床、機器人等裝置、裝備類企業大多位於製造業中上游,其迅速恢復反映在工業的下游,製造企業的預期正在改善,中國製造有可能迎來一輪新的擴張週期。

她指出,近年來,由於整體經濟不振,中國製造業投資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而在今年1-2月,中國的製造業投資增長了37.3%,反映製造企業對外來的經營預期正在改善,投資重回擴張區間。

此外,張航燕指出,近期工業上游的原材料正大幅漲價,進而帶動了PPI進入了擴張區間,不過目前這種漲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給端引發的:一方面,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明顯上漲,另一方面,國內原油、煤炭、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等產品供給並未像下游的裝備製造一樣同步擴張,部分採礦業由於安全檢查收緊出現了限產停產現象,因而出現了價格上漲。

她指出,當前需要高度關注製造業上游的景氣度是否能成功向下遊傳導,如果只是上游漲價,這就是一個由於上游供給收緊導致漲價,進而擠壓工業下游利潤的現象;而如果下游消費品的景氣度也出現了升溫,則預示著一個新週期的開端。

12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Keep著急赴美上市,商業化困局之下IPO能成救命稻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