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業喜迎久違大漲。在去年抵制疫情期間展現出強勁反彈張力的基礎之上,步入2021年後,這種趨勢進一步確立了。
產業線上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月份冰箱總產量為803.3萬臺,同比增長61.4%,環比上升1.9%;總銷量為794.9萬臺,同比增長48.1%,環比上升1.3%;洗衣機行業形勢理想,當月產量637.9萬臺,同比上漲14.1%,銷量633.5萬臺,同比上漲11.0%;空調銷售情況同樣提振信心,家用空調生產1427.5萬臺,同比增長56.5%,銷售1406.04萬臺,同比增長41.2%。
無論內外銷,形勢一片大好,說明中國家電業處在強勁反彈通道之中。雖然上游原材料漲價的聲音從未停歇,而且也沒有短時間內停下來的意思,但是終端並未因此陷入停滯不前,相反表現出短期拉昇的跡象。
那麼行業勃興背後,到底預示著全面復甦有望,還是短時輝煌呢?
結合政策大環境和龍頭企業的走勢來看,筆者傾向於半年內看漲,下半年繼續謹慎的觀點。
行業量額齊升最重要的動力來自大企業。另一家研究機構中怡康的資料顯示出龍頭企業的強勢,在2021年1月整體家電市場中,海爾智家、美的、海信分別以24.19%、11.72%、9.42%的份額佔據行業前三。此外,三家同比份額皆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海爾智家增幅35.72%、美的增幅25.31%、海信增幅34.45%。
這些龍頭的出彩表現,對行業來說有定海神針之效。它們在漲價基礎之上仍舊取得了不俗的增幅,對一些躊躇不定的中小品牌的示範作用甚為明顯,特別在行業處在轉型升級關口之時,龍頭穩定軍心,更容易形成一呼百應、和舟共濟的奮鬥氛圍。
其實在1月份強勢復甦的渲染之下,2、3月份不少企業針對上游原材漲價和消費出現一定遲緩的對立局面,都積極制定了調和兩者矛盾的方針策略,現在看,收效還不錯。
利好接踵而至,“十四五”開局之年,家電、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將成為國家重點發展方向。
如果說1月初的反彈是去年式微,大企業強拉導致的結果的話,那麼3月初普惠措施的推出,家電業由此必將迎來“久旱逢甘露”般的刺激。這保證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家電業能夠實現平穩增長。
然而,雖然大環境安好,但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天上不會掉餡餅,任何輝煌都是打拼出來的。特別在過去幾年政策強刺激的基礎上,很多家庭都完成了家電普及,當前家電業面臨過度飽和的大考,這種局面並非僅僅透過號召式更新就能實現的,必須透過技術升級,讓消費者產生自發更換家電的動力,最大限度刺激存量釋放增量需求。
從這個角度判斷,整個十四五期間家電業依舊是盤整上升的態勢,但期間仍有反覆,甚至幅度並不小的向下震盪,因為上游一味漲價引發的抵制尚未真正到來。再結合大企業大品牌繼續擴大領先份額的現狀,一些競爭力不強、技術相對薄弱的品牌如何避免自身被震下車,是極其現實又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
大環境趨好,但並非對所有個體都好,即便是龍頭品牌之間,也少不了劍拔弩張、針鋒相對,所以慎終如始、砥礪拼搏從不失效,或許這才是保持正增長的最好姿勢,而不是僅僅坐享政策東風帶來的普惠性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