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早期生鮮電商主要垂直於生鮮電商平臺,因使用者習慣和當時技術的影響。早期的生鮮電商發展緩慢;2014-2015年,生鮮電商逐漸被資本所矚目,隨後爆發期來了。但部分中小型企業因為市場的大洗牌,不是倒閉就是選擇了合併;緊接著,資方加大了對冷鏈和生鮮供應鏈的投資,佈局了新的零售創新模式,開闢了線上和線下的消費場景,市場發展迅速。2019年,由於長期虧損和融資困難,很多新鮮的電商平臺,不少平臺都開始出現了危機,下半年行業陷入了寒冬。直到2020年,大量使用者湧入生鮮電商平臺,給岌岌可危的生鮮電商注入了救命的血液。生鮮電商新的機遇來臨了。但是隨著疫情的好轉,生鮮企業還是要回歸產品本身。只有深化供應鏈,提高配送能力,才能保證產品質量,形成強大的競爭壁壘。今天便利專送就來說一下,生鮮配送的難點,未來的發展預期

做生鮮電商的難點?

一:門檻高。每次開啟一個新的市場,就要開設新的前倉或新店。一家店和一個前倉能輻射的範圍是有限的。網點的數量和密度直接決定了覆蓋的人數和訂單交付的及時性。也就是說,站點覆蓋得越多,使用者收貨的速度就有保障,所以就必須佈置更多的網點。在這種模式下,每開啟一個新的市場,就要佈置新的陣地。這對公司的資金和運營能力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二:冷鏈倉儲物流成本高。對於生鮮產品來說,不新鮮就意味著完蛋。大部分生鮮產品需要全程冷凍或冷藏,但冷鏈儲運的成本卻比常溫產品高很多。大約是常溫產品的三到五倍。

三:庫存高,貨損率高。每個門店和前倉的商品需要由主倉配送到網點後才能開始銷售。然而,生鮮類產品的本身保質期就不長,其新鮮度容易受到週轉率的影響。週轉率越低,產品越不新鮮,越不新鮮,越難銷售,然後進陷入了死迴圈,導致庫存高,損耗率高。再加上生鮮產品,毛利不高,這種情況下,少虧一點都算成功了。

2021年的未來發展預期

2019年,我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796.2億元,比上年增長36.7%。受2020年疫情影響,使用者對生鮮類產品的需求激增,生鮮食品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顯著增加。預計在2023年,市場交易規模將突破8000億,雖然有一定的門檻,但是市場前景不低。

6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叮咚買菜赴美上市,能解生鮮電商近渴嗎?看看資本的力量